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003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8
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涉及管材制造领域。它包括套管主体,套管主体由电磁波屏蔽膜层、PI管膜、外管保膜层组成,PI管膜底面与电磁波屏蔽膜层相连接,且PI管膜上表面与外管保膜层相粘合,PI管膜包括了耐辐射层、离型层、聚酰亚胺层及绝缘层,耐辐射层与电磁波屏蔽膜层相粘合,耐辐射层通过离型层与聚酰亚胺层相连接,聚酰亚胺层外表面设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套管实用合理,PI管膜的使用使套管具备耐高温耐寒特性,同时采用绕卷的方式可以灵活调整套管厚度,提高了套管制造灵活性,采用了超薄基材质,使套管的厚度更加轻薄,提高了抗弯折和抗挤压能力,提高了抗机械加工能力,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管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

技术介绍

[0002]铁氟龙套管,又叫聚四氟乙烯(PTFE)套管,是先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制成, 具有耐高温(260℃)、耐腐蚀、高绝缘、具备优良的电气等特性。铁氟龙套管是由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在常温下以有机溶剂为助挤剂推压制得,再经干燥、烧结制成。按管径大小可分毛细管和HOSE管二种。hose管内径>4mm,毛细管内径≤4mm,该产品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与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耐高压,不吸水,不粘,不导电,摩擦系数低及不老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电子电器、通讯设备、化工流体、机械制造、医疗设备和汽车航天等领域。设备在日常使用中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但是,仍具有以下不足: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铁氟珑套管和硅胶编织套管在大多都为热塑管材,在使用存在着抗弯折和抗挤压能力差,且热塑类管类产品壁厚均匀度与厚度成正比,无法均匀的作到0.1mm以下,体积较大和抗机械加工能力较弱,实用性能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铁氟珑套管和硅胶编织套管在大多都为热塑管材,在使用存在着抗弯折和抗挤压能力差。且热塑类管类产品壁厚均匀度与厚度成正比,无法均匀的作到0.1mm以下,体积较大和抗机械加工能力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它包括套管主体1,所述套管主体1由电磁波屏蔽膜层11、PI管膜12、外管保膜层13组成,所述PI管膜12底面与电磁波屏蔽膜层11相连接,且PI管膜12上表面与外管保膜层13相粘合,所述PI管膜12包括了耐辐射层121、离型层122、聚酰亚胺层123及绝缘层124,所述耐辐射层121与电磁波屏蔽膜层11相粘合,耐辐射层121通过离型层122与聚酰亚胺层123相连接,聚酰亚胺层123外表面设有绝缘层124。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波屏蔽膜层11、PI管膜12及外管保膜层13为一体化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主体1通过卷绕而成中空筒状。
[0008]进一步的,所述PI管膜12为超薄基材质,且PI管膜12厚度为0.025毫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主体1的厚度为0.035毫米~0.05毫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122为环氧树脂胶材质,且离型层122经过涂布硅油而成。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这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在制造时,首先PI管膜12采用超薄基材质且厚度为0.025毫米,同时使得套管主体1管子成品壁厚仅0.05毫米,使其占用空间小,套管主体1采用垂直卷绕方式并用高温高压压合成管状结构,绝缘层数可灵活调整,管子的壁厚可灵活调整,可调整基材厚度的方式,或者调整卷绕层数的方式,二者灵活应用,可调整管子的硬度和绝缘效果,在绕卷完成时通过对基本对材料的物理加工和热
压成型,不使用化学溶剂和产生化学反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实现绿色环保生产,基材垂直卷绕1~4层方式最为实用,且垂直卷绕优于螺旋卷绕方式,管子的各处厚度一致,同绝缘要求下,其厚度仅是螺旋卷绕制管方式的70%,且可单独制管,绝缘层可为多层,生产调整灵活,可满足普通绝缘,加强绝缘等绝缘要求,PI膜套管各位置高温热压压合,管子在各种高低温极端环境下不会发生结构变化,不溶于溶剂,可满足各种恶劣极端环境下使用。在280度高温热压下既不破损PI膜特性的情况下物理压合产品,又可有效将各层压合并保持其原有厚度和绝缘效果,保持原PI膜的耐高温耐寒特性,且不溶于各类溶剂。特别是磁性器件、电子器件、电路板等用的绝缘漆,稀释剂,洗板水等溶剂对PI膜套管无影响,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套管实用合理,PI管膜的使用使套管具备耐高温耐寒特性,同时采用绕卷的方式可以灵活调整套管厚度,提高了套管制造灵活性,采用了超薄基材质,使套管的厚度更加轻薄,使其厚度能保证在0.05毫米,提高了抗弯折和抗挤压能力,提高了抗机械加工能力,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俯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对应图2中PI管膜12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套管主体1、电磁波屏蔽膜层11、PI管膜12、外管保膜层13、耐辐射层121、离型层122、聚酰亚胺层123、绝缘层12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看图1

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套管主体1,所述套管主体1由电磁波屏蔽膜层11、PI管膜12、外管保膜层13组成,所述PI管膜12底面与电磁波屏蔽膜层11相连接,且PI管膜12上表面与外管保膜层13相粘合,所述PI管膜12包括了耐辐射层121、离型层122、聚酰亚胺层123及绝缘层124,所述耐辐射层121与电磁波屏蔽膜层11相粘合,耐辐射层121通过离型层122与聚酰亚胺层123相连接,聚酰亚胺层123外表面设有绝缘层124。
[0019]所述电磁波屏蔽膜层11、PI管膜12及外管保膜层13为一体化构件。所述套管主体1通过卷绕而成中空筒状,所述PI管膜12为超薄基材质,且PI管膜12厚度为0.025毫米,所述套管主体1的厚度为0.035毫米~0.05毫米,所述离型层122为环氧树脂胶材质,且离型层122经过涂布硅油而成。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这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在制造时,首先PI管膜12采用超薄基材质且厚度为0.025毫米,同时使得套管主体1管子成品壁厚仅0.05毫米,使其占用空间小,套管主体1采用垂直卷绕方式并用高温高压压合成管状结构,绝缘层数可灵活
调整,管子的壁厚可灵活调整,可调整基材厚度的方式,或者调整卷绕层数的方式,二者灵活应用,可调整管子的硬度和绝缘效果,在绕卷完成时通过对基本对材料的物理加工和热压成型,不使用化学溶剂和产生化学反应,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可持续发展使用,对环境无污染,实现绿色环保生产,基材垂直卷绕1~4层方式最为实用,且垂直卷绕优于螺旋卷绕方式,管子的各处厚度一致,同绝缘要求下,其厚度仅是螺旋卷绕制管方式的70%,且可单独制管,绝缘层可为多层,生产调整灵活,可满足普通绝缘,加强绝缘等绝缘要求,PI膜套管各位置高温热压压合,管子在各种高低温极端环境下不会发生结构变化,不溶于溶剂,可满足各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其特征在于:套管主体(1)由电磁波屏蔽膜层(11)、PI管膜(12)、外管保膜层(13)组成,所述PI管膜(12)底面与电磁波屏蔽膜层(11)相连接,且PI管膜(12)上表面与外管保膜层(13)相粘合,所述PI管膜(12)包括了耐辐射层(121)、离型层(122)、聚酰亚胺层(123)及绝缘层(124),所述耐辐射层(121)与电磁波屏蔽膜层(11)相粘合,耐辐射层(121)通过离型层(122)与聚酰亚胺层(123)相连接,聚酰亚胺层(123)外表面设有绝缘层(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结构超薄卷绕结构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金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晶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