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及挖坑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95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挖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及挖坑方法,解决了人工手持铁锨进行挖坑,工作效率不高且工作人员在挖坑时工作量很大,容易疲劳,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其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上方设有顶板,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侧板,顶板的下方设有活动调节座,支撑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座,滑动座和支撑框通过滑动单元连接,支撑框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支撑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上方设有若干插杆,插杆贯穿第一固定板,插杆和第一固定板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滑动座和第一固定板通过卡接组件连接;便于对不同位置进行挖坑,而且操作步骤简单便捷,方便实际操作。方便实际操作。方便实际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及挖坑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挖坑
,具体为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及挖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通过推迟造林时间、提高造林深孔内的温度,使得造林苗木获得了根系生根、生长发育和有利于苗木成活、生长发育的微环境,保障了能够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需要的根系环境条件,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造林整体效果,利用这一方法,实现无灌溉造林,在种植苗木时,需要在地上挖坑以方便进行苗木种植。
[0003]目前在进行挖坑时,通常是人工手持铁锨进行挖坑,工作效率不高且工作人员在挖坑时工作量很大,容易疲劳,不便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及挖坑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人工手持铁锨进行挖坑,工作效率不高且工作人员在挖坑时工作量很大,容易疲劳,不便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上方设有顶板,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侧板,顶板的下方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包括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1)的上方设有顶板(2),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侧板(3),顶板(2)的下方设有活动调节座(4),支撑侧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座(5),滑动座(5)和支撑框(1)通过滑动单元连接,支撑框(1)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6),支撑框(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的上方设有若干插杆(8),插杆(8)贯穿第一固定板(7),插杆(8)和第一固定板(7)通过限位组件连接,滑动座(5)和第一固定板(7)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活动调节座(4)上设有挖坑组件;挖坑组件包括两个设置于活动调节座(4)下方的挖坑钻头(9),挖坑钻头(9)的顶端贯穿活动调节座(4),挖坑钻头(9)与活动调节座(4)的贯穿处设有第一轴承(10),支撑侧板(3)的上方设有两个螺纹柱(11),螺纹柱(11)贯穿顶板(2),螺纹柱(11)的底端与活动调节座(4)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12)连接,螺纹柱(11)的外部套设有螺纹套(13),螺纹套(13)位于顶板(2)和活动调节座(4)之间,且螺纹套(13)的顶部与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活动调节座(4)上设有与挖坑钻头(9)和螺纹柱(11)相配合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活动调节座(4)顶部的双轴电机(14),双轴电机(14)的两端均设有蜗杆(15),蜗杆(15)的一侧设有蜗轮(38),螺纹柱(11)贯穿蜗轮(38),且螺纹柱(11)和蜗轮(38)固定连接,双轴电机(14)的两侧均设有第一锥形齿轮(16),蜗杆(15)贯穿第一锥形齿轮(16),且蜗杆(15)和第一锥形齿轮(16)固定连接,挖坑钻头(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5)远离双轴电机(14)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18)的底部与活动调节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蜗杆(15)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18)通过第三轴承(19)连接,蜗杆(15)和蜗轮(38)相啮合,第一锥形齿轮(16)和第二锥形齿轮(17)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侧板(3)相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0),活动调节座(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1),且第一滑块(21)位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20)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灌溉挖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若干开设于第一固定板(7)顶部的插槽(22),滑动座(5)的上方设有插板(23),插板(23)贯穿滑动座(5),且插板(23)的底端位于其中一个相对应的插槽(22)内,支撑侧板(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限位槽(26),插板(23)的一侧设有拉盘(25),拉盘(25)靠近插板(2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4),限位杆(24)贯穿插板(23),限位杆(24)和插板(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姣姣李建勇王旭东韩莉石宇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陆海生态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