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930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主体,所述给药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口,且给药装置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磁吸片,所述端口的内侧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绕线辊、第一限位架、磁吸片和防护罩,将绕线辊从活动杆抽出,将连接线缠绕在绕线辊外壁,然后将绕线辊固定在活动杆的外壁,此时将插头以及治疗头外壳分别卡合在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内侧,然后将防护罩与给药装置主体外壁的磁吸片吸附固定,则使防护罩固定在给药装置主体的一侧,对治疗头外壳以及插头进行防尘防护,有效解决了治疗头以及连接线的防尘的问题。接线的防尘的问题。接线的防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负压给药
,具体为一种负压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负压给药是通过脂质层制孔法(电致孔)、低频超声波、离子促渗法、化学促渗等多项技术联合作用于皮肤,将药物导入人体,超声透药仪使药物透皮吸收率提高4000

16000倍,外用经皮给药,局部治疗,针对病灶,能降低药物负作用,药物可达到皮肤以下8

15cm,能使药物有选择的进入人体,实现了用药的精准与治疗的精确性,由于针对病灶,直达患处,缩短了药物随血液循环进入局部组织的治疗周期,使药物快速到达病变区域,使药物治疗起效更迅速、疗效更充分,能有效缩短临床治疗疾病的治疗周期,提高床位轮换率,同时无痛、无创的治疗,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是体现现代科技治疗手段以及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标志。
[0003]现有的负压给药装置在不使用时,治疗头以及连接线常常随意放置在装置一侧,导致治疗头内侧容易集聚灰尘,影响其使用效果,且治疗头内侧的气囊位置固定,使得其无法根据不同年龄的患者以及不同治疗位置进行调整。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负压给药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给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主体,所述给药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端口,且给药装置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磁吸片,所述端口的内侧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结构,所述磁吸片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且磁吸片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二限位架的一端设置有绕线辊,所述绕线辊的内侧位于给药装置主体的外壁设置有活动杆。
[0006]优选的,所述端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护罩与给药装置主体通过磁吸片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治疗头结构包括治疗头外壳、卡盖、限位块、螺纹杆、调节板、气囊和负压接头,且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外壳,所述治疗头外壳的内侧设置有卡盖,且治疗头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板,所述治疗头外壳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且治疗头外壳的内壁位于限位块的上方设置有负压接头,所述调节板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杆,且调节板的底端设置有气囊。
[0008]优选的,所述卡盖的内侧设置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活动槽,且卡盖的顶端设置有魔术贴,所述气囊的材质为橡胶。
[0009]优选的,所述磁吸片与给药装置主体通过胶水固定连接,所述绕线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架。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均与连接线卡合连接,所述绕线辊的内壁设置有滑块,且绕线辊与活动杆通过滑块活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绕线辊、第一限位架、磁吸片和防护罩,将绕线辊从活动杆抽出,将连接线缠绕在绕线辊外壁,然后将绕线辊固定在活动杆的外壁,此时将插头以及治疗头外壳分别卡合在第一限位架、第二限位架内侧,然后将防护罩与给药装置主体外壁的磁吸片吸附固定,则使防护罩固定在给药装置主体的一侧,对治疗头外壳以及插头进行防尘防护,有效解决了治疗头以及连接线的防尘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螺纹杆、调节板、气囊和限位块,转动螺纹杆,使其在卡盖的内侧带动调节板转动,从而使调节板带动气囊转动时,进行上移,增加气囊与限位块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治疗情况,进行调节,有效解决了治疗头内侧气囊的位置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绕线辊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治疗头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给药装置主体;2、端口;3、插头;4、连接线;5、治疗头结构;501、治疗头外壳;502、卡盖;503、限位块;504、螺纹杆;505、调节板;506、气囊;507、负压接头;6、魔术贴;7、防护罩;8、磁吸片;9、第一限位架;10、活动杆;11、绕线辊;12、第二限位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主体1,给药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端口2,且给药装置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磁吸片8,端口2的内侧设置有插头3,插头3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线4,连接线4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结构5,磁吸片8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7,且磁吸片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架12,第二限位架12的一端设置有绕线辊11,绕线辊11的内侧位于给药装置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活动杆10。
[0021]端口2的数量为两个,防护罩7与给药装置主体1通过磁吸片8固定连接,两个端口2用于两个治疗头外壳501通过连接线4与给药装置主体1连接,将防护罩7与给药装置主体1外壁的磁吸片8吸附固定,则使防护罩7固定在给药装置主体1的一侧。
[0022]治疗头结构5包括治疗头外壳501、卡盖502、限位块503、螺纹杆504、调节板505、气囊506和负压接头507,且连接线4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外壳501,治疗头外壳501的内侧设置有卡盖502,且治疗头外壳501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板505,治疗头外壳50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块503,且治疗头外壳501的内壁位于限位块503的上方设置有负压接头507,调节板505的顶端设置有螺纹杆504,且调节板505的底端设置有气囊506,转动螺纹杆504,使其在卡盖502的内侧带动调节板505转动,从而使调节板505带动气囊506转动时,进行上移,增加气囊506
与限位块503之间的距离,便于根据治疗情况,进行调节,调节后,将插头3插入端口2内侧,则给药装置主体1通过连接线4与治疗头结构5通电,且使电压通过负压接头507进入到治疗头外壳501的内部,并对气囊506与限位块503之间的药物介质进行处理,使药物进入到患者体内。
[0023]卡盖502的内侧设置有与螺纹杆504相匹配的活动槽,且卡盖502的顶端设置有魔术贴6,气囊506的材质为橡胶,螺纹杆504在卡盖502的内侧带动调节板505转动,从而使调节板505带动气囊506转动,魔术贴6用于将治疗头外壳501以及卡盖502与绑带固定,便于将治疗头固定在患者身体上,橡胶材质的气囊506增加与患者接触的舒适感。
[0024]磁吸片8与给药装置主体1通过胶水固定连接,绕线辊1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限位架9,磁吸片8通过胶水固定在给药装置主体1的外壁,用于对防护罩7进行固定,第一限位架9用于对插头3以及连接线4进行卡合支撑。
[0025]第一限位架9、第二限位架12均与连接线4卡合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包括给药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端口(2),且给药装置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磁吸片(8),所述端口(2)的内侧设置有插头(3),所述插头(3)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线(4),所述连接线(4)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结构(5),所述磁吸片(8)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7),且磁吸片(8)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限位架(12),所述第二限位架(12)的一端设置有绕线辊(11),所述绕线辊(11)的内侧位于给药装置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活动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防护罩(7)与给药装置主体(1)通过磁吸片(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结构(5)包括治疗头外壳(501)、卡盖(502)、限位块(503)、螺纹杆(504)、调节板(505)、气囊(506)和负压接头(507),且连接线(4)的一端设置有治疗头外壳(501),所述治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斌王晨曦王颖李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