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843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包括: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的水箱及控制单元;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安装于底座组件;支撑架,安装于支撑杆远离底座组件的一端;出风结构,配接于支撑架,出风结构包括出风组件及湿帘组件,湿帘组件具有湿帘进水管和湿帘出水管;其中,支撑杆具有连通湿帘出水管和水箱的水流通道。上述风扇,利用支撑杆取代了下水管道,湿帘组件中流出的水可通过支撑杆中的水流通道直接流入水箱中,从而简化了风扇的走管走线,有利于走线走管位置的合理分配,提高了风扇的组装效率和美观度。效率和美观度。效率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于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以合理的空气流向达到平衡温度的效果的空气循环扇以其风量大、送风距离远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传统的空气循环扇通常仅具有吹风功能,功能单一,而随着家电市场的产品的多元化发展,集成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应运而生,可在降低温度的同时增加环境中的湿度,进一步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0003]但是,集成有加湿功能的空气循环扇的结构更加复杂,电连接线和连接管道数量较多,如何优化电连接线和连接管道的走线方式并将其可靠固定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空气循环扇的走线、走管方式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风扇,该风扇可以达到简化走线、走管方式的技术效果。
[000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风扇,包括:
[0006]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的水箱及控制单元;
[0007]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10),包括底座(11)和安装于所述底座(11)的水箱(13)及控制单元(15);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底座组件(10);支撑架(36),安装于所述支撑杆(32)远离所述底座组件(10)的一端;出风结构(50),配接于所述支撑架(36),所述出风结构(50)包括出风组件及湿帘组件(54),所述湿帘组件(54)具有湿帘进水管(541)和湿帘出水管(543);其中,所述支撑杆(32)具有连通所述湿帘出水管(543)和所述水箱(13)的水流通道(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至少一条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线电连接所述出风结构(50)和所述控制单元(15);所述支撑杆(32)还具有连通所述底座(11)的走线通道(322),所述电连接线穿过所述走线通道(32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上水管道(90),所述上水管道(90)连接所述水箱(13)和所述湿帘进水管(541);所述支撑杆(32)还具有连通所述底座(11)的走管通道(323),所述上水管道(90)穿过所述走管通道(323)连接所述水箱(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接水件(343),所述接水件(343)配接于所述支撑架(36)和所述支撑杆(32)之间,所述接水件(343)具有导流面(3434a)及连通所述导流面(3434a)与所述水流通道(321)的导流通道(3436),所述导流面(3434a)位于所述湿帘出水管(543的出水路径上;所述导流面(3434a)相对所述湿帘出水管(543)的出水端距离自其边缘至其中心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6)包括支撑座(361)及支撑座转接管(362),所述支撑座转接管(362)的一端配接于所述支撑座(361),所述支撑座转接管(362)的另一端朝所述导流面(3434a)延伸,所述湿帘出水管(543)插设于所述支撑座转接管(362)并与所述支撑座转接管(36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件(343)还包括管线连通孔(3437),所述管线连通孔(3437)连通所述导流面(3434a)和所述走线通道(322)及所述走管通道(323)。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6)配接于所述支撑杆(32)远离所述底座组件(10)的一端并界定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出风结构(5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支撑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赵文杰刘陈白建东梁刚张逸鸿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