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无线通信领域中的诸多电子对抗技术中,跳频电子对抗合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射频前端电子对抗跳频信道。多信道装置一般都是共同使用一副天线进行多频率收发,目前在用的合路技术一般是采用带通滤波器或环形器合路。带通滤波器合路技术,就是将工作频带划分成若干固定的带通频段,在采用特殊方式将多个滤波器合成在一起,这种技术存在频段利用率低、通道固定不能改动,通信不能高速跳变的缺点,环形器合路技术带宽相对较低,只能应用于固定频点或窄带通信系统。以上两种合路技术均存在不同的缺点,很难适用于现代数字跳频通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具有结构简单,插入损耗小,带外抑制大,隔离度高,体积小,重量轻,能够高速跳频切换。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包括第一跳频滤波模块、第二跳频滤波模块、合路模块、驱动控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跳频滤波模块、第二跳频滤波模块、合路模块、驱动控制电路单元和数据存储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包括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合路模块包括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的第三输出端均与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的第四输出端均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的输出端均与天线电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以及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和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为共址控制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包括第一输入开关、第一输出开关、第二输出开关、第一低频跳频滤波器以及第一高频跳频滤波器;所述第一输入开关的第一引脚与第一输入信号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入开关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低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低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开关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开关的第二引脚为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开关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第一输入开关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一高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高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开关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开关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输出开关的第三引脚为所述第一跳频滤波模块的第二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包括第二输入开关、第三输出开关、第四输出开关、第二低频跳频滤波器以及第二高频跳频滤波器;所述第二输入开关的第一引脚与第二输入信号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开关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二低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低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输出开关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输出开关的第二引脚为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的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开关的第三引脚接地;所述第二输入开关的第三引脚与所述第二高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高频跳频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输出开关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输出开关的第二引脚接地,所述第四输出开关的第三引脚为所述第二跳频滤波模块的第四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跳频滤波器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二低频跳频滤波器的电路结构、所述第一高频跳频滤波器的电路结构以及所述第二高频跳频滤波器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低频跳频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与所述第二低频跳频滤波器的参数设置相同,所述第一高频跳频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与所述第二高频跳频滤波器的参数设置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短波跳频合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频跳频滤波器包括电容CA1、电感LA1、电容CA2、耦合电感LA0、电容CA5、电容LA2、电容CA6、二极管
DA1、电阻RA1、电容CA3、电感LA3、电容CA4、电阻R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孝云,官国阳,严方勇,杨智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圣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