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墙体减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56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墙体地面下方两侧固定埋设阻尼器,将墙体向下接入到阻尼器上,依靠阻尼器转化吸收震动,实现减震防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地面墙体的减震抗震效果,易于在已有墙体上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对墙体的保护效果,降低安全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墙体减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减震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地面墙体减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随着人们防震抗震意识的加强,在地震多发地区,现代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时均会考虑减震防护方面的需求。但对于一些农村老旧的建筑墙体,以及部分景点早期时间修筑的装饰性墙体。这类墙体通常为砌块修建且外表面粉刷涂层;又因为是基于地面修建,高度不高,故通常均没有设在抗震结构,没有考虑防震效果。这种旧的砌体墙体一般面积大,随着年久强度下降,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强度低,砌体完全依靠自身的粘接力抵抗剪力,容易发生破碎性崩塌,安全隐患较大。
[0003]故随着人们抗震意识的提升和安全需求的提高,有必要设计一种针对地面墙体的减震防护方法,以提高墙体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墙体减震抗震效果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并使其易于在已有墙体上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对墙体的保护效果,降低安全隐患。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墙体地面下方两侧固定埋设阻尼器,将墙体向下接入到阻尼器上,依靠阻尼器转化吸收震动,实现减震防护。
[0006]这样,同时墙体整体加固后接入到地下的阻尼器上,地震发生时,墙体左右摆动的力能够传递到下方阻尼器上并被吸收转化,起到减震防护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墙体的安全性。
[0007]进一步地,先对墙体表面进行整体加固,将墙体整体加固后再接入到阻尼器上。
[0008]这样,先对墙体表面进行加固,更好地防止其破碎崩塌,使其特别适用于老旧墙体修复加固时实施。
[0009]进一步地,本方法依靠一种加强型地面墙体结构实现,所述加强型地面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墙体本体上设置有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对称地固定埋设在墙体两侧地面下方的阻尼器,墙体加固结构下端和阻尼器相连。
[0010]这样,在墙体加固结构对墙体加固后再连接到下端固定预埋的阻尼器上,地震发生时能够将振动传递到阻尼器上吸收转化,起到很好地减震防护加固效果。所述加强地面墙体结构,通常为已有墙体经加强施工处理后得到。
[0011]进一步地,墙体本体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支撑地梁,阻尼器浇筑固定到支撑地梁内。
[0012]这样,支撑地梁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墙体的支撑,同时能够实现阻尼器的可靠固定。
[0013]进一步地,支撑地梁包括沿墙体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沿墙体宽度方向往两侧外部
延伸出一截的横梁,还包括沿墙体纵向方向设置于墙体本体下方的纵梁,横梁和纵梁固接为一体。
[0014]这样墙体受震横向摆动时,通过墙体加固结构作用到支撑地梁上,其中横梁能够在横向上的支撑作用,很好地防止墙体倾翻倒塌。纵梁和横梁固接为一体,保证了支撑地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5]进一步地,横梁至少具有沿墙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根。
[0016]这样,可以更好地防止侧翻。
[0017]进一步地,所述纵梁有两根并对称设置于墙体本体两侧下方,每根纵梁的内侧部分延伸进入到墙体本体正下方,外侧部分向外露出于墙体本体正下方,两根纵梁之间内侧不相接触,阻尼器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地安装在纵梁上。
[0018]这样,纵梁的结构在相同耗材的基础上可以扩宽支撑基础横向面积,更好地支撑墙体,防止侧翻,也可以更好地方便阻尼器的安装以及实现阻尼器和墙体的连接。同时该结构还方便在墙体维护翻修加固时施工实施,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墙体的稳定性。
[0019]进一步地,纵梁为多根预制的纵梁节段沿纵向拼接得到,纵梁节段对接端设置有榫卯配合结构实现对接,横梁为现浇得到并和纵梁浇筑为一体。
[0020]这样,纵梁由纵梁节段拼接得到,方便阻尼器的预先固定,同时避免现场浇筑工期较长,开挖较深对墙体造成的影响;纵梁节段数量可通过现场测量墙体长度后计算获得,通常可在两米左右长度,可在每根纵梁节段上安装一个阻尼器。横梁采用现浇的方式因为横梁施工对墙体影响较小,采用现浇方便将纵梁固接为一体,形成稳固可靠的支持基础,同时也方便通过现浇完成横梁和墙体的固定连接。
[0021]进一步地,纵梁中与横梁相接位置留有若干横向穿孔,横梁现浇进入该横向穿孔并固接为一体。
[0022]这样,更加方便二者的固接。
[0023]进一步地,横梁上端和墙体本体固定连接为一体,纵梁上端和墙体本体之间隔离设置并填充有回填土。
[0024]这样是因为墙体本体自身强度往往较低(比较老旧比较脆),故采用该结构,使得当地震较小,墙体左右摆动幅度较小时,可以依靠横梁的支撑作用直接防止墙体左右摆动,避免其表面装饰面因墙体摆动而受破坏。而当地震强度增大,墙体摆动增大时,此时墙体和横梁之间能够断开(如果纵梁和横梁均和墙体固接,则墙体难以断开,容易因摆动过大而导致墙体直接崩塌),使得墙体能够脱离束缚,从而整体进行左右摆动;同时因为在墙体加固结构的作用下,墙体的强度和韧性增加,其脱离支撑地梁约束而左右摆动时不会轻易破碎,而墙体左右摆动时,受钢丝绳的约束使得不会轻易倒塌并能够靠钢丝绳更好地将摆动的力传递到下方的阻尼器上,依靠阻尼器以及纵梁和墙体本体之间的回填土实现减震和转换消能,故可以更好地防止墙体倒塌和破碎。具体实施时,更好的选择是横梁上端对应墙体本体位置可以只设置部分区域(最好是中间区域位置)向上和墙体本体固定连接,另一部分区域填充回填土或者弹性橡胶材料,具体面积可以根据墙体自身强度估算,以能够更好地实现上述效果为宜。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小震时能靠中间部分区域刚性连接支撑实现减震防破碎,大震时(中间刚性连接部分断开)能够靠韧性(靠两侧的回填土或弹性橡胶材料缓冲以及阻尼器和钢丝绳的拉扯实现韧性减震)减震防倒塌的双重保护效果。
[0025]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加固结构,包括整体铺设布置于墙体本体两侧和表面层之间的钢丝网,还包括竖向设置在钢丝网上的钢丝绳,钢丝绳两端向下拉接在墙体上呈倒U形结构,钢丝绳对应阻尼器设置且下端和阻尼器连接。
[0026]这样,通过在墙体两侧铺设钢丝网的方式,对墙体表面进行加固加强,然后通过钢丝绳向下拉接固定到阻尼器上,使得墙体和支撑地梁之间并非刚性连接而是具有较强的韧性,墙体具有一定的摆动余地。这样钢丝绳通过钢丝网对墙体整体两侧进行拉接加固,但同时依靠阻尼器保留一定韧性,使得地震时,墙体的振动和摆动可以很好地通过钢丝网和钢丝绳向下传导到支撑地梁的阻尼器中,靠阻尼器吸收转化,实现吸振减震,超过阻尼器吸收转化的部分由支撑地梁支撑抵消。故实现减震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避免墙体本体因自身材料强度不够而被震碎或崩塌,提高其抗震韧性,更好地提高对墙体的减震保护效果。使得本方案特别适合在老旧的墙体上进行防护升级改造实施。
[0027]进一步地钢丝绳下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到阻尼器上。
[0028]这样,依靠关节轴承实现钢丝绳和阻尼器之间的连接,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墙体地面下方两侧固定埋设阻尼器,将墙体向下接入到阻尼器上,依靠阻尼器转化吸收震动,实现减震防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对墙体表面进行整体加固,将墙体整体加固后再接入到阻尼器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依靠一种加强型地面墙体结构实现,所述加强型地面墙体结构,包括墙体本体,墙体本体上设置有墙体加固结构,还包括对称地固定埋设在墙体两侧地面下方的阻尼器,墙体加固结构下端和阻尼器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墙体本体下方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支撑地梁,阻尼器浇筑固定到支撑地梁内;支撑地梁包括沿墙体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沿墙体宽度方向往两侧外部延伸出一截的横梁,还包括沿墙体纵向方向设置于墙体本体下方的纵梁,横梁和纵梁固接为一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横梁至少具有沿墙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两根;所述纵梁有两根并对称设置于墙体本体两侧下方,每根纵梁的内侧部分延伸进入到墙体本体正下方,外侧部分向外露出于墙体本体正下方,两根纵梁之间内侧不相接触,阻尼器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地安装在纵梁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纵梁为多根预制的纵梁节段沿纵向拼接得到,纵梁节段对接端设置有榫卯配合结构实现对接,横梁为现浇得到并和纵梁浇筑为一体;纵梁中与横梁相接位置留有若干横向穿孔,横梁现浇进入该横向穿孔并固接为一体。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横梁上端和墙体本体固定连接为一体,纵梁上端和墙体本体之间隔离设置并填充有回填土。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墙体减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加固结构,包括整体铺设布置于墙体本体两侧和表面层之间的钢丝网,还包括竖向设置在钢丝网上的钢丝绳,钢丝绳两端向下拉接在墙体上呈倒U形结构,钢丝绳对应阻尼器设置且下端和阻尼器连接;钢丝绳下端通过关节轴承连接到阻尼器上;墙体本体的两侧对应阻尼器位置沿竖向开设有钢管槽,钢管槽内设置有钢管,钢丝网位于钢管槽位置具有内凹的型面并被钢管压接在钢管槽内,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士才刘合敏周维莉李永强应赛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