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943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1
本申请公开了高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支模体系施工领域,其包括沿竖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模架单元,两个竖向相邻的模架单元中,位于上方的模架单元为上模架单元,位于下方的模架单元为下模架单元,两个竖向相邻的模架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稳定连接于上模架单元底端的上连接板和稳定连接于下模架单元顶端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倾斜设置,下连接板的上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沉槽,沉槽贯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高度较高的一端,上连接板嵌入于沉槽中时,两个竖向相邻的模架单元对齐,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者锁紧的锁紧组件。本申请具有减少了现场对模架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的效果。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的效果。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模体系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高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施工中的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8m 时的支模作业。
[0003]相关技术中,由于支模架的高度较高,一般很少采用现场搭建的方式进行模架的架设,而是采用将支模架整体沿竖直方向划分为多个单元,于预制场地内将不同的模架单元预制完成后,运送至施工场地,自下而上依次对模架单元进行安装,并将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连接固定,实现模架整体的安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安装模架单元时,仅能对位于上方的模架单元进行粗定位,很难将上方的模架单元与下方的模架单元完全对齐,现场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较长,存在一定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现场对模架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本申请提供高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高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高支模体系,包括沿竖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模架单元,两个竖向相邻的所述模架单元中,位于上方的所述模架单元为上模架单元,位于下方的所述模架单元为下模架单元,两个竖向相邻的所述模架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稳定连接于上模架单元底端的上连接板和稳定连接于下模架单元顶端的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倾斜设置,所述下连接板的上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贯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高度较高的一端,所述上连接板嵌入于沉槽中时,两个竖向相邻的所述模架单元对齐,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者锁紧的锁紧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模架单元时,先将下模架单元固定于施工平面上,再通过吊装设备吊装上模架单元,使上模架单元底端的上连接板的一端插入于下连接板上表面的沉槽中,然后使上连接板以及上模架单元沿下连接板的倾斜方向下滑,直至上连接板完全嵌入于沉槽中,此时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完全对齐,实现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的精准定位,最后通过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锁紧,减少了现场对模架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高支模体系架设的施工周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8]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转动连接于上模架单元,所述下连接板转动连接于下模架单元,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锁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完全对齐后,分别转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转动至水平状态后,通过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
和下连接板锁紧固定,减少因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倾斜配合导致的高支模体系使用过程中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的两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增加了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下连接板倾斜方向高度较低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端板,所述下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设有侧板,所述沉槽由端板和两个侧板围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前,先将端板拆除,防止上连接板转动的过程中上连接板与端板发生干涉,阻碍上连接板的转动。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上连接板和上模架单元之间的上连接组件以及设置于下连接板和下模架单元之间的下连接组件,所述下连接组件和上连接组件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两组侧部支撑件和一组中部支撑件,所述中部支撑件位于上模架单元的中间,两组所述侧部支撑件分别位于上模架单元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的两侧,所述侧部支撑件和中部支撑件顶端分别固设于上模架单元底端,所述中部支撑件底端转动连接于上连接板,所述侧部支撑件设置为伸缩件,所述侧部支撑件底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滑动配合于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上连接板转动的驱动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完全对齐后,通过驱动件驱动上连接板转动,直至上连接板转动至水平状态,上连接板转动时,侧部支撑件随上连接板的转动而伸长或缩短,同时连接件相对于上连接板滑动,下连接板的运动状态同理,实现了上连接板与上模架单元以及下连接板与下模架单元之间的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侧部支撑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侧部支撑杆,所述侧部支撑杆设置为伸缩杆,所述连接件包括与侧部支撑杆一一对应的连接轴,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于侧部支撑杆底端,所述连接轴滑动配合于上连接板。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侧部支撑件与上连接板之间的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板于侧部支撑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侧部支撑杆施加相对方向的作用力的弹簧,所述弹簧的轴线沿上连接板的倾斜方向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设置对侧部支撑杆施加作用力,增加了侧部支撑杆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了上连接板与上模架单元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8]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中部支撑件两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上模架单元和上连接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上连接板的驱动。
[0020]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多组用于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锁紧的高强度螺栓组。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的锁紧固定,进而实现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之间的锁紧固定。
[0022]高支模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定下模架单元;S2、吊装上模架单元,使上连接板的一端插入于沉槽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高度较高的一端,使上连接板及上模架单元沿下连接板的倾斜方向下滑,直至上连接板沿其倾斜方向高度较低的一端抵接于沉槽的侧壁,此时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完全对齐;
S3、通过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锁紧。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的精准定位,减少了现场对模架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施工顺序合理,实际施工效率高。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先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再通过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锁紧。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因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倾斜配合导致的高支模体系使用过程中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的两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增加了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减少了现场对模架单元进行调整花费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高支模体系架设的施工周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 竖向相邻的两个模架单元完全对齐后,分别转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转动至水平状态后,通过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锁紧固定,减少因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倾斜配合导致的高支模体系使用过程中沿下连接板倾斜方向的两侧受力不均匀的问题,增加了高支模体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显示上模架单元、下模架单元以及连接机构的侧面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支模体系,包括沿竖向依次设置的多个模架单元,两个竖向相邻的所述模架单元中,位于上方的所述模架单元为上模架单元(1),位于下方的所述模架单元为下模架单元(2),其特征在于:两个竖向相邻的所述模架单元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稳定连接于上模架单元(1)底端的上连接板(4)和稳定连接于下模架单元(2)顶端的下连接板(6),所述下连接板(6)倾斜设置,所述下连接板(6)的上表面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沉槽(63),所述沉槽(63)贯穿下连接板(6)倾斜方向高度较高的一端,所述上连接板(4)嵌入于沉槽(63)中时,两个竖向相邻的所述模架单元对齐,所述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二者锁紧的锁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4)转动连接于上模架单元(1),所述下连接板(6)转动连接于下模架单元(2),所述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6)均转动至水平状态时,所述锁紧组件将上连接板(4)和下连接板(6)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6)倾斜方向高度较低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端板(61),所述下连接板(6)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设有侧板(62),所述沉槽(63)由端板(61)和两个侧板(62)围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上连接板(4)和上模架单元(1)之间的上连接组件(3)以及设置于下连接板(6)和下模架单元(2)之间的下连接组件(5),所述下连接组件(5)和上连接组件(3)上下对称设置;所述上连接组件(3)包括两组侧部支撑件和一组中部支撑件,所述中部支撑件位于上模架单元(1)的中间,两组所述侧部支撑件分别位于上模架单元(1)沿下连接板(6)倾斜方向的两侧,所述侧部支撑件和中部支撑件顶端分别固设于上模架单元(1)底端,所述中部支撑件底端转动连接于上连接板(4),所述侧部支撑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德辉梁朝辉刘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市鹏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