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高原专利>正文

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37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包括壳体、反向装置、加压装置以及固定装置。壳体包括齿轮座、上盖和下盖,齿轮座侧壁径向设有安装固定装置的孔;反向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包括上伞形齿轮、下伞形齿轮和中间伞形齿轮,中间伞形齿轮与上伞形齿轮和下伞形齿轮啮合,将上伞形齿轮的正向转动转换为下伞形齿轮的反向转动;上伞形齿轮沿轴心设有注水通孔。加压装置包括内花键轴和弹簧,弹簧装在内花键轴内并与下伞形齿轮接触,下伞形齿轮与内花键轴啮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爪和复位弹簧。该正反接手将转动由正向输入变换为反向输出,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取用方便,可替代反丝钻杆用于处理钻孔内事故钻杆、套管,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


[0001]本技术涉及钻探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

技术介绍

[0002]岩心钻探中处理钻孔内卡、埋、烧钻及套管事故的方法之一是“反”,即用反丝钻杆,下接反丝丝锥,下到被卡埋钻杆或套管上头,钻机反转,反丝钻杆、反丝丝锥反转,反丝丝锥在事故钻杆或套管上头攻丝后带动事故钻杆或套管反转,因下面的事故钻杆或套管是正丝扣,反转时可将其从丝扣最松的地方反脱,提出地表。多次操作可反上部分甚至全部钻杆或套管。
[0003]因反丝钻杆笨重(每米钻杆重7kg左右,500米约3.5吨),钻探机台一般不配备,需要时再从仓库或其他工地调用,费时费力费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巧紧凑,可替代反丝钻杆的正反接手,输入正转,输出反转,即可利用机台的正丝钻杆(钻探施工正常使用的是正丝钻杆)下部接正反接手,正反接手下部连接反丝丝锥,钻机带动钻杆正转时通过正反接手使接手输出反转,起到反脱事故钻杆或套管的作用。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0006]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包括壳体、反向装置、加压装置及固定装置,其中,壳体为密封结构,包括筒形齿轮座,以及连接在齿轮座上下两端的上盖和下盖,齿轮座侧壁径向设有固定装置孔,固定装置孔设有孔肩;
[0007]反向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包括上伞形齿轮、下伞形齿轮和中间伞形齿轮,中间伞形齿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上伞形齿轮和下伞形齿轮之间,均与上伞形齿轮和下伞形齿轮啮合,将上伞形齿轮的正向转动转换为下伞形齿轮的反向转动;上伞形齿轮沿轴心设有注水通孔;
[0008]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内花键轴和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内花键轴中,所述下伞形齿轮包括下伞状轮体和连接下伞状轮体的外花键传动轴,外花键传动轴与内花键轴啮合,外花键传动轴底部与弹簧接触,外花键传动轴沿轴向有活动空间;
[0009]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齿轮座径向设置的固定装置孔中,包括固定爪和复位弹簧,所述固定爪设有底座,复位弹簧套设在固定爪上,复位弹簧由底座和孔肩限位。
[0010]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孔肩处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
[0011]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内花键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容置腔、固定板和连接部,所述容置腔呈筒形中空带内花键的结构,用于容置外花键传动轴,内花键能与外花键传动轴啮合,容置腔内还设有弹簧;固定板用于与下盖固定连接,连接部伸出下盖用于与反丝丝锥连接。
[0012]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齿轮座在对应于下伞形齿轮
位置的外周侧壁固定有螺丝,下伞状轮体下端通过第三推力球轴承与螺丝固定连接。
[0013]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内花键轴的固定板通过第四推力球轴承与下盖连接,内花键轴的连接部与下盖的连接处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
[0014]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中间伞形齿轮通过中间轴和深沟球轴承安装在齿轮座侧壁上。
[0015]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用于固定中间伞形齿轮的深沟球轴承处还设有油杯。
[0016]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上伞形齿轮包括传动轴和传动轴下端部的上伞状轮体,传动轴伸出壳体的上盖,传动轴与上盖连接处在上盖的上下两面分别安装有第一推力球轴承和第二推力球轴承,上盖外的第一推力球轴承的上套圈与一螺母固定连接。
[0017]可选或优选的,上述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中,所述传动轴与上盖之间设有第一O型密封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通过上下两个对称的伞形齿轮以及中间的伞形齿轮相互配合,上伞形齿轮正转时,通过中间伞形齿轮带动下伞形齿轮转动,并改变转向,实现输入正转,输出反转的效果,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取用方便,可避免搬运反丝钻杆造成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损耗。
[0020]该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为使齿轮运转时保持齿轮座固定不动,在齿轮座径向设置了多个固定装置,下钻时固定装置的固定爪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限制在齿轮座内,当正反接手下到预设位置后,地面水泵往钻杆中送高压水,高压水通过正反接手的上伞形齿轮轴心通孔流入壳体,正反接手壳体为密封结构,高压水可将固定爪顶出齿轮座并撑在孔壁上,使齿轮座固定。
[0021]为方便将被卡埋钻杆、套管带出,正反接手下方连接的反丝丝锥攻丝时需要一定的压力及向下的位移量,因此,本技术在下伞形齿轮下方设置内花键轴,下伞形齿轮设置外花键传动轴并容置在内花键轴的容置腔内,与内花键轴啮合传动,内花键轴中置一弹簧,这样当下面连接的反丝丝锥顶到事故钻杆或套管上头后,正反接手继续向下移动时弹簧受到压力压缩,同时,内花键轴向上移动并顶在内六角螺丝上,再送水压出固定爪固定齿轮座。钻机正回转,即可实现用正丝钻杆进行反钻杆或套管操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外观整体示意图;
[0023]图2为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拆掉上下盖及齿轮座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上伞形齿轮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顶丝与固定爪及复位弹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图6为下伞形齿轮、弹簧和内花键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8]图7为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工作流程图。
[0029]图中:
[0030]1.上伞形齿轮,1

1.传动轴,1

11.注水通孔,1

2.上伞状轮体,1

3.连接板,2、螺母,3.第一推力球轴承,4.第一O型密封圈,5.第二推力球轴承,6.上盖,7.齿轮座,8.复位弹簧,9.第二O型密封圈,10.固定爪,10

1.底座,11.顶丝,12.中间伞形齿轮,13.油杯,14.深沟球轴承,15.中间轴,16.内六角顶丝,17.下伞形齿轮,17

1.下伞状轮体,17

2.外花键传动轴,18.第三推力球轴承,19.内六角螺丝,20.弹簧,21.内花键轴,21

1.容置腔、21

2.固定板,21

3.连接部,22.第四推力球轴承,23.下盖,24.第三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予以实施。
[0032]请参考图1,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上端用于连接正丝钻杆,下端用于连接反丝丝锥。
[0033]该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包括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反向装置、加压装置以及固定装置,其中,壳体为密封结构,包括筒形齿轮座,以及连接在齿轮座上下两端的上盖和下盖,齿轮座侧壁径向设有固定装置孔,固定装置孔设有孔肩;反向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包括上伞形齿轮、下伞形齿轮和中间伞形齿轮,中间伞形齿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上伞形齿轮和下伞形齿轮之间,均与上伞形齿轮和下伞形齿轮啮合,将上伞形齿轮的正向转动转换为下伞形齿轮的反向转动;上伞形齿轮沿轴心设有注水通孔;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内花键轴和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内花键轴中,所述下伞形齿轮包括下伞状轮体和连接下伞状轮体的外花键传动轴,外花键传动轴与内花键轴啮合,外花键传动轴底部与弹簧接触,外花键传动轴沿轴向有活动空间;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齿轮座径向设置的固定装置孔中,包括固定爪和复位弹簧,所述固定爪设有底座,复位弹簧套设在固定爪上,复位弹簧由底座和孔肩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孔肩处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钻杆、套管用正反接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花键轴包括依次连接的容置腔、固定板和连接部,所述容置腔呈筒形中空带内花键的结构,用于容置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高原钱书伟蒋光旭邓国标梁辉春苗朝阳王兆华杨胜兴吴红兵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温高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