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限能量、长效、无排废、换液式-支那型蓄电液<池>科技界在为活动载体寻找能源时,首选了充电式蓄电池。在现有技术的蓄电池中,都是将电能存储于金属或氧化金属的电池极板上。整个电池的寿命、贮存电能、放电等功能,皆全依托于电池极扳,如欲增加蓄电量则必须加大电池极扳,增加了载体难以承受之负荷;极板在反应、还原的过程中,电位逐渐降低,甚至反应消失,以致蓄电池被废弃。现有技术的充电式蓄电池,所需充电时间太长、废弃物污染环境、自重大、腐蚀性强、生产、维护不安全等弊端。以致现有蓄电池的推广应用受限。例如:常用的铅酸蓄电池,系以棕色的二氧化铅为正极、灰色的纯铅为负极、作为电子源,浸于一定比重的稀硫酸溶液中。充电时:电流在两极板间流动,通过电极板与电解液的化学反应,电能变成化学能存储在电极板上。放电时:力图希望其理、化还原达到电池初始状态,以周而复始地循环应用。但是,该电池不可能做到完全放电,硫酸铅在极板上逐渐堆积、电解液的比重逐渐改变、化学反应逐渐使金属极板电位降低,直至反应消失而使蓄电池被废弃。所有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如,新兴的氢燃料电池,其生产技术复 ...
【技术保护点】
利用非金属元素制作的材料为电子源所构成的电池极板,正、负两极板浸入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化合物组成的电解液中,并在两极板间设置电子交换屏,所构成的原电池,其特征是电解液经逐流管不断通过原电池,形成充电、放电,电能量贮存在电解液中,电解液的容量决定了电能贮蓄量,电解液的贮仓容量无限,蓄电池的电能量耗尽时可放出无电能的电解液,换入经过充电,具有电能贮量的电解液后原电池继续作功。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非金属元素制作的材料为电子源所构成的电池极板,正、负两极板浸入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化合物组成的电解液中,并在两极板间设置电子交换屏,所构成的原电池,其特征是电解液经逐流管不断通过原电池,形成充电、放电,电能量贮存在电解液中,电解液的容量决定了电能贮蓄量,电解液的贮仓容量无限,蓄电池的电能量耗尽时可放出无电能的电解液,换入经过充电,具有电能贮量的电解液后原电池继续作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套蓄电液<池>系...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