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发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调节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
[0003]本申请在现有技术下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中,常常采用常规的堆积发酵,根据各时段对发酵罐内温度进行改变,堆积发酵容易使得发酵罐内各位置温度不同,进而各位置益生菌发酵程度不同,且各位置的温度对益生菌的影响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益生菌发酵系统及其发酵方法,包括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包括发酵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的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侧板(2),所述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58),所述发酵罐(1)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换热管(8),两组所述换热管(8)呈中心对称分布,且换热管(8)倾斜设置,所述搅拌轴(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发酵罐(1)固定连接的连接座(27),所述连接座(27)伸出发酵罐(1)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输送管(13),所述输送管(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三通管(14),两组所述三通管(14)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2),所述发酵罐(1)内固定连接有升温管(15)和降温管(16),所述升温管(15)与降温管(16)的形状均为螺旋状,且升温管(15)和降温管(16)交错设置,其中一组所述进水管(12)与升温管(15)相连通,另一组所述进水管(12)与降温管(1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4)内开设有竖向槽(45),所述搅拌轴(4)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横槽(46),且横槽(46)与竖向槽(45)相连通,所述换热管(8)上开设有流通槽(47),所述流通槽(47)的一端与横槽(46)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7)内开设有空腔(43),两组所述第二阀门(28)均与空腔(43)相连通,所述连接座(27)的底部开设有连接槽(44),所述连接槽(44)与空腔(43)相连通,且连接槽(44)与竖向槽(45)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4)两侧开设有中心对称的竖向回流槽(48),所述流通槽(47)远离横槽(46)的一端与竖向回流槽(48)相连通,所述搅拌轴(4)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49),且弧形槽(49)与竖向回流槽(48)相连通,所述连接座(2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吸收管(52),且吸收管(52)位于弧形槽(49)内,所述连接座(2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中心对称分布的循环管(50),且循环管(50)与吸收管(52)相连通,所述循环管(50)伸出连接座(27)的一端安装有第三阀门(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1)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横板(21),所述横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温度改变箱(20),所述温度改变箱(20)靠近发酵罐(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管(54),所述水管(5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横板(21)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水泵(19),所述第一水泵(19)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导管(17),且导管(17)的另一端与三通管(14)固定连接,所述导管(17)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与发酵罐(1)外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板(18),所述横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23),所述第二水泵(23)的出水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22),且回流管(22)与温度改变箱(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泵(23)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出水管(24),两组所述出水管(24)分别与升温管(15)、降温管(16)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真空减压的益生菌发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8)内设有搅拌杆(9),且搅拌杆(9)与搅拌轴(4)的外壁固定连接,相邻两组所述换热管(8)之间设有与发酵罐(1)内壁转动连接的支轴(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