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62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属于输液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针本体,针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固定有气囊,气囊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气囊连接有充气装置,当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时,气囊膨胀并伸至固定槽外。将针本体插入血管中,用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在固定槽的导向作用下向外膨胀,增大气囊处的径向尺寸,使得气囊与血管壁贴合,将针本体卡住,极大地提高了输液时针本体的稳定性,在输液针输液遭到碰撞时,避免针本体位移对患者造成伤害,保证了患者在输液时的安全性,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效。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效。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


[0001]本技术属于输液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留置针是临床应用中的一种常见输液装置。其通过单次穿刺,并在随后的治疗时间内多次重复使用进行输液的方式,减轻了病患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穿刺事故的发生概率。
[0003]最典型的例如产科病房中,在分娩同时使用留置针输催产素的辅助分娩过程是目前非常普遍的操作方式之一。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忍受剧烈疼痛,伴随有大量出汗,并且需要持续用力,导致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长时间固定。专利号为CN201820443612.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脱落留置针,包括留置针主体,所述留置针主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针座,且针座的中间外表面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针翼,所述针座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且针座的前端靠近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针头,且针头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针帽,所述针座的中间外表面靠近另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Y接口,且Y接口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魔术贴。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脱落留置针,设有外螺纹、魔术贴与荧光套,能够很好的固定住针帽,防止针头受到污染,并能稳定的固定住留置针,有效的避免脱落,还能有助于患者起夜时注意到留置针,防止产生意外,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0004]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固定通常采用外部的胶带、魔术贴或者固定环的方式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固定效果差,使用不方便,甚至对外部皮肤造成一定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固定、使用方便的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包括针本体,针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固定有气囊,气囊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气囊连接有充气装置,当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时,气囊膨胀并伸至固定槽外。将针本体插入血管中,用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在固定槽的导向作用下向外膨胀,增大气囊处的径向尺寸,使得气囊与血管壁贴合,将针本体卡住,极大地提高了输液时针本体的稳定性,在输液针输液遭到碰撞时,避免针本体位移对患者造成伤害,保证了患者在输液时的安全性,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效。
[0008]作为优选,固定槽沿针本体圆周方向一圈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固定槽内均设有气囊且气囊间相互连通。固定槽沿针本体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使的尺寸较为均匀,避免气囊膨胀后针本体出现偏置而导致刺破血管的情况发生。
[0009]作为优选,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与充气部,针本体设置有通孔,充气管穿过通孔与
气囊连通。将通孔完全设置于针管内,使充气管可藏于针管的内部,保证充气管的设置不影响输液。
[0010]作为优选,充气管位于通孔外的一端连通有充气部,充气部设有通气孔,充气部与充气管连通处设置有分隔膜,分隔膜中部设有开缝,分隔膜具有将开缝闭合的弹性运动趋势,当充气部内气压升高时开缝打开。当挤压充气部并堵住通气孔时,挤压部内压力升高,开缝打开,挤压部内的空气顺着充气管传入气囊内使气囊增大,松开充气部,开缝闭合,外部的空气通过通气孔重新填满充气部,充气部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保证有一定的弹性。断开充气管与充气部的连接,即可释放气囊内的空气,使气囊缩小,不影响拔针。
[0011]作为优选,针本体的尾部连通有输液管,充气部粘合固定在输液管上。将充气部设置在输液管上,便于充气部的按压操作。
[0012]作为优选,充气部设有环绕分隔膜的环形槽,充气管的一端卡设在环形槽内。当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就将充气管卡设在环形槽内,当需要对气囊进行放气操作时,将充气管拔出环形槽,在气囊的弹性回弹下将气囊内的空气顺着充气管排出。
[0013]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将针本体插入血管中,用充气装置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囊在固定槽的导向作用下向外膨胀,增大气囊处的径向尺寸,使得气囊与血管壁贴合,将针本体卡住,极大地提高了输液时针本体的稳定性,在输液针输液遭到碰撞时,避免针本体位移对患者造成伤害,保证了患者在输液时的安全性,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效。
[0015]当挤压充气部并堵住通气孔时,挤压部内压力升高,开缝打开,挤压部内的空气顺着充气管传入气囊内使气囊增大,松开充气部,开缝闭合,外部的空气通过通气孔重新填满充气部,充气部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保证有一定的弹性。断开充气管与充气部的连接,即可释放气囊内的空气,使气囊缩小,不影响拔针。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气囊处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充气部的放大图;
[0020]图中,1

针本体;2

固定槽;3

气囊;4

充气管;5

充气部;6

通孔;7

分隔膜;8

开缝;9

通气孔;10

输液管;11

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包括针本体1,针本体1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2,固定槽2内固定有气囊3,气囊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气囊3连接有充气装置,当充气装置对气囊3充气时,气囊3膨胀并伸至固定槽2外。
[0022]固定槽2沿针本体1圆周方向一圈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固定槽2内均设有气囊3且气囊3间相互连通。
[0023]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4与充气部5,针本体1设置有通孔6,充气管4穿过通孔6与气囊3连通。
[0024]充气管4位于通孔6外的一端连通有充气部5,充气部5设有通气孔9,充气部5与充气管4连通处设置有分隔膜7,分隔膜7中部设有开缝8,分隔膜7具有将开缝8闭合的弹性运动趋势,当充气部5内气压升高时开缝8打开。
[0025]针本体1的尾部连通有输液管10,充气部5粘合固定在输液管10上。
[0026]充气部5设有环绕分隔膜7的环形槽11,充气管4的一端卡设在环形槽11内。
[0027]具体工作过程中,将针本体1刺入血管中,按压充气部5,充气部5内的气压上升,冲开分隔膜7,然后使得气囊3开始沿固定槽2开口处膨胀,气囊3与血管壁贴合,增加针本体1在血管中的稳定性;当需要拔出本技术时,将充气管4与充气部5分离使得气囊3内的气体顺着充气管4流出,气囊3缩小,使得正本体可顺利拔出血管。
[002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拔出安全型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本体,所述针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有气囊,所述气囊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气囊连接有充气装置,当所述充气装置对所述气囊充气时,所述气囊膨胀并伸至所述固定槽外;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管与充气部,所述针本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充气管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通孔外的一端连通有所述充气部,所述充气部设有通气孔,所述充气部与所述充气管连通处设置有分隔膜,所述分隔膜中部设有开缝,所述分隔膜具有将所述开缝闭合的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晓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