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换向片及换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52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0
一种异形换向片及换向器,异形换向片包括换向片本体、铜脚部、接线部,所述换向片本体与铜脚部之间设有条状槽体,所述条状槽体的两端设有固定槽,所述换向片本体的接线部沿换向片本体径向的几何中心位置设有接线槽,所述换向片本体在设置接线部的一侧端面设有加强块;换向器包括电木粉主体,所述电木粉主体外圈均匀嵌设有若干片如上所述的异形换向片,所述电木粉主体在异形换向片的固定槽内嵌设有加固环,所述电木粉主体在相邻两片异形换向片之间嵌设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与电木粉主体的接触面积大且之间的附着力大等优点。粉主体的接触面积大且之间的附着力大等优点。粉主体的接触面积大且之间的附着力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形换向片及换向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向器,特别涉及一种异形换向片及具有该异形换向片的换向器。

技术介绍

[0002]换向器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汽车电机,换向器分为平面型换向器、槽型换向器及钩形换向器,它主要由电木粉主体和排布在电木粉主体圆周面上的换向片组成,相邻换向片之间设置绝缘层而将相邻两片换向片分离绝缘,换向片一端用于接线。但是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的接触面积就较小,导致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之间地附着力较小,在电机高速运转过程中换向器容易产生跳片、飞片现象,导致电机产生的火花等级增加,甚至导致电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与电木粉主体的接触面积大且之间的附着力大的异形换向片及换向器。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形换向片,包括换向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的下端设有铜脚部,所述换向片本体的上端一侧设有接线部,所述换向片本体与铜脚部之间设有条状槽体,所述条状槽体的两端设有固定槽,所述换向片本体的接线部沿换向片本体径向的几何中心位置设有接线槽,所述换向片本体在设置接线部的一侧端面设有加强块。
[0005]作为优选,所述铜脚部的上端两侧设有辅助槽,所述铜脚部的上端两侧的辅助槽之间的间距大于条状槽体的厚度。
[0006]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槽的内端面与接线槽的底面均为“U”字型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块的上表面与换向片本体的端面之间设有连接弧面,所述加强块的上表面的前端还设有斜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加强块的下表面与换向片本体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加强块上表面的连接弧面的顶部相对于换向片本体的下表面的高度小于接线槽的底面相对于换向片本体的下表面的高度。
[0009]作为优选,所述换向片本体、铜脚部、接线部、条状槽体、加强块一体加工成型。
[0010]一种换向器,包括电木粉主体,所述电木粉主体外圈均匀嵌设有若干片上述所述的异形换向片,所述电木粉主体在异形换向片的固定槽内嵌设有加固环,所述电木粉主体在相邻两片异形换向片之间嵌设有绝缘层。
[0011]本技术通过在换向片本体与铜脚部之间设置条状槽体,并在条状槽体的两端设置固定槽来安装加固环来提高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而内端面为“U”字型结构的固定槽可以增大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还在换向片本体的一侧端
面设置加强块进一步增大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寿命长,加强块的下表面与换向片本体的下表面齐平,方便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注塑时对换向片的定位,从而方便换向片与电木粉主体的安装;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方便安装、与电木粉主体的接触面积大且之间的附着力大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异形换向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异形换向片的一种侧视放大图;
[0015]图4是本技术换向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电木粉主体;2、异形换向片;20、换向片本体;21、铜脚部;22、接线部;23、条状槽体;24、固定槽;25、接线槽;26、加强块; 27、辅助槽;28、连接弧面;29、斜面;3、加固环;4、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异形换向片,包括换向片本体20,所述换向片本体20的下端设有铜脚部21,所述换向片本体20的上端一侧设有接线部22,所述换向片本体20与铜脚部21之间设有条状槽体23,所述条状槽体23的两端设有固定槽24,所述铜脚部21的上端两侧设有辅助槽27,所述铜脚部21的上端两侧的辅助槽27之间的间距大于条状槽体23的厚度,所述换向片本体20的接线部22沿换向片本体20径向的几何中心位置设有接线槽25,所述固定槽24的内端面与接线槽25的底面均为“U”字型结构,所述换向片本体20在设置接线部22的一侧端面设有加强块26,所述加强块26的上表面与换向片本体20的端面之间设有连接弧面28,所述加强块26的上表面的前端还设有斜面29,所述加强块26的下表面与换向片本体20的下表面齐平,所述加强块26上表面的连接弧面28的顶部相对于换向片本体20的下表面的高度小于接线槽25的底面相对于换向片本体20 的下表面的高度,所述换向片本体20、铜脚部21、接线部22、条状槽体 23、加强块26一体加工成型。
[0020]如图4所示的一种换向器,包括电木粉主体1,所述电木粉主体1外圈均匀嵌设有若干片如上所述的异形换向片2,所述电木粉主体1在异形换向片2的固定槽24内嵌设有加固环3,所述电木粉主体1在相邻两片异形换向片2之间嵌设有绝缘层4。
[002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换向片,包括换向片本体(20),所述换向片本体(20)的下端设有铜脚部(21),所述换向片本体(20)的上端一侧设有接线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片本体(20)与铜脚部(21)之间设有条状槽体(23),所述条状槽体(23)的两端设有固定槽(24),所述换向片本体(20)的接线部(22)沿换向片本体(20)径向的几何中心位置设有接线槽(25),所述换向片本体(20)在设置接线部(22)的一侧端面设有加强块(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换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脚部(21)的上端两侧设有辅助槽(27),所述铜脚部(21)的上端两侧的辅助槽(27)之间的间距大于条状槽体(23)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换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24)的内端面与接线槽(25)的底面均为“U”字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换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块(26)的上表面与换向片本体(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景叶成锋王乐平欧志远曾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利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