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发光型光子晶体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4844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发光型光子晶体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将聚苯乙烯微球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将清洗干燥的ITO导电玻璃竖直立于溶液中,通过垂直沉积的方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形成胶体晶体;异丙醇钛和三乙醇胺反应制备二氧化钛前驱体溶液,滴涂在ITO胶体晶体表面,利用物理方法将胶体晶体微球去除,得到ITO导电玻璃电极表层修饰的二氧化钛光子晶体电极。将该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从而对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进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光检测。光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得二氧化钛溶胶;步骤4,将二氧化钛溶胶与乙醇按照体积比1:1~1.5混合,再将老化处理后的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垂直浸没于二氧化钛溶胶中,立刻取出,在模板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水平静置1 h;步骤5,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模板置于马弗炉高温中加热,煅烧3h,自然冷却至室温,得ITO导电玻璃表面修饰二氧化钛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电极。
[0006]作为改进的是,步骤3中低速搅拌的速度为80rpm,滴加异丙醇钛后,搅拌速度为400rpm。
[0007]作为改进的是,步骤5中马弗炉的加热温度为500℃。
[0008]基于上述任一种ITO导电玻璃表面修饰二氧化钛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电极在过氧化氢痕量检测上的应用。
[0009]作为改进的是,应用的步骤如下:将ITO导电玻璃表面修饰二氧化钛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电极切成规格为5 mm*25 mm的小电极,,配制电解液,设置光电倍增管电压为600V,测试电极的初始信号值,然后向电解液中加入浓度范围从0 μM至2.0 μM变化的过氧化氢,检测其电化学发光信号,观察前后信号变化。
[0010]作为改进的是,所述电解液是由25 mM K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发光型光子晶体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洗洁精将ITO导电玻璃清洗干净后,晾干,再依次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冲洗,最后在Ar气流中干燥处理,备用;步骤2,将固含量为2.5%、直径为270 nm的聚苯乙烯微球溶液溶于去离子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0.05~0.1%的溶液,搅拌均匀后,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25~35 min,得聚苯乙烯微球分散液;再将清洗后的ITO导电玻璃竖直立靠于烧杯壁,且非导电面朝向杯壁,将烧杯置于鼓风干燥箱中50~55℃下垂直沉积18~24 h,待溶液完全蒸发,得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再升温至65℃进行老化处理半小时,取出,备用;步骤3,在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二乙醇胺,先低速搅拌均匀,且边搅拌边加入异丙醇钛,再以350~400 r/min的转速在室温下搅拌24 h,待反应完成后,静置老化1

2天,得二氧化钛溶胶;步骤4,将二氧化钛溶胶与乙醇按照体积比1:1~1.5混合,再将老化处理后的聚苯乙烯微球模板垂直浸没于二氧化钛溶胶中,立刻取出,在模板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水平静置1 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芸芸朱俊恺陈俊成陆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