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制冷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末端根据换热介质不同通常有两种形式:冷媒系统和水系统,两种系统各自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其中冷媒系统没有中间换热,减少了二次换热引起的能量损失、整机系统能效相对较高,缺点是系统制冷剂灌注量多、管路连接点多、制冷剂泄露风险较大,特别是对一些低GWP的可燃性制冷剂并不适用;而末端采用水系统可以减小整机制冷剂的充灌量,能满足一些低GWP、能效高同时具有可燃性(如R32、R152a等、以及它们与其他制冷剂的混合物等)的制冷剂的推广应用,但简单的将多联机室内制冷剂末端替换为水末端的话会因存在二次换热导致系统能效降低、同时需要增加载冷剂换热器和水泵的初投资以及水泵的运行能耗。
[0003]常规多联式空调系统室内负荷通常由同一热源进行处理,而在温度不高、相对湿度大的过渡季节(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和华南地区的“回南天”) 需要运行除湿模式时,会因出风温度过低导致室内环境舒适性变差。
[0004]在办公室等大空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媒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所述冷媒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第三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的排气口、所述第二压缩缸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三压缩缸的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吸气口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四通阀的第二接口相连;所述四通阀的第三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与闪蒸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闪蒸器的第二端与第一中间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闪蒸器的第三端与第二中间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相连;所述闪蒸器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三压缩缸的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压缩缸的吸气口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水循环回路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和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分别耦合;所述水循环回路包括分设在多个室内空间的多个室内换热组件,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组件包括沿空气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位于背风侧,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迎风侧;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中的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每个所述室内换热组件中的另一个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或者,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中间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循环回路与另一部分室外换热组件中的所有室内换热器同时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出水管、第一循环回水管,第二循环出水管和第二循环回水管;所述第一循环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循环回水管形成第一主回路,所述第一主回路与所述第一中间换热器耦合;所述第二循环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循环回水管形成第二主回路,所述第二主回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如兵,梁祥飞,张健伟,郑波,黄健贵,丁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