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813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沟槽、沉淀池和集水池,沟槽与沉淀池连通,沟槽顶部盖设有滤水板、底部朝向沉淀池呈下坡状设置,沉淀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置有抽污泵,集水池与沉淀池连通,集水池内设置有抽水管,抽上有水泵和温湿度传感器,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抽水管背离集水池的一端连接有喷洒装置,雨水沿沟槽进入沉淀池内沉淀,之后进入集水池内储存,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空气温度和湿度,在空气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将集水池内的雨水通过抽水管泵送至喷洒装置,对植被进行喷洒浇灌,解决现有技术中旱季植被易枯死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旱季植被易枯死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旱季植被易枯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对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北方地区存在较长时间的旱季,不能种植植被,且大量植被无法补充水源而枯死,在此期间政府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旱季植被易枯死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沟槽、沉淀池和集水池,所述沟槽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沟槽顶部盖设有滤水板、底部朝向所述沉淀池呈下坡状设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抽污泵,所述集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位于集水池外的部分设置有水泵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启停,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抽水管背离所述集水池的一端连接有喷洒装置。
[000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雨水通过滤水板落入沟槽内,沿沟槽进入沉淀池内沉淀,之后进入集水池内储存,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空气温度和湿度,在空气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值时,使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将集水池内的雨水通过抽水管泵送至喷洒装置,对植被进行喷洒浇灌;通过在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抽污泵,可定期对沉淀池底部的污物进行排除。
[0007]在上述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抽污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抽水管之间设置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阀口一和阀口二分别与所述抽水管和所述水泵连接,阀口三连接有给水管,所述给水管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电动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8]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在监测到集水池内的水位高于最高设定水位时,使控制器控制抽污泵启动,将沉淀池内的水排出,减少沉淀池向集水池内流入的水量;集水池内的水位低于最低设定水位时,使控制器控制电动三通阀封堵抽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给水管和水泵的进水口,实现雨水和供水管内的水配合浇灌植被的效果,避免集水池内水位过低抽不上来,导致水泵空转,植被得不到浇灌的问题。
[0009]在上述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池和所述沉淀池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由所述沉淀池向所述集水池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连接管与
所述沉淀池连通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集水池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流体由所述沉淀池向所述集水池内流动时,所述单向阀打开。
[0010]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连接管倾斜设置,有利于沉淀池内的水自主向集水池内流动,滤网将杂物过滤在沉淀池内,使得进入集水池内的水较清澈;通过设置单向阀,避免集水池内的水蒸发进入沉淀池内,减少水的损失。
[0011]在上述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沟槽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槽,所述沉淀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沉淀槽的槽壁贴合的集污筒,所述集污筒内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集污筒焊接连接。
[0012]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雨水在沉淀槽内初步沉淀,减少沉淀池内的污物,降低清理沉淀池污物的频率;通过设置集污筒,在需要清理沉淀槽内的污物时,将沟槽上的滤水板取下,通过拉杆向外拉出集污筒即可对污物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列表:1、沟槽;11、滤水板;12、沉淀槽;121、集污筒;122、拉杆;2、沉淀池;21、排污管;22、抽污泵;3、集水池;31、抽水管;32、水泵;33、温湿度传感器;34、水位传感器;35、电动三通阀;36、给水管;4、喷洒装置;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本技术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沟槽1、沉淀池2和集水池3,沟槽1与沉淀池2连通,沟槽1顶部盖设有滤水板11、底部朝向沉淀池2呈下坡状设置,有利于雨水顺利流入沉淀池2内,沉淀池2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21,排污管21上设置有抽污泵22,集水池3与沉淀池2连通,集水池3内设置有抽水管31,抽水管31位于集水池3外的部分设置有水泵32和温湿度传感器33,水泵32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为PCL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泵32启停,温湿度传感器33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抽水管31背离集水池3的一端连接有喷洒装置4。
[0019]雨水通过滤水板11落入沟槽1内,沿沟槽1进入沉淀池2内沉淀,之后进入集水池3
内储存,通过温湿度传感器33监测空气温度和湿度,在空气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水泵32开启,将集水池3内的雨水通过抽水管31泵送至喷洒装置4,对植被进行喷洒浇灌;通过在沉淀池2的底部设置抽污泵22,可定期对沉淀池2底部的污物进行排除。
[0020]集水池3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34,水位传感器34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抽污泵22与控制器电连接,水泵32的进水口与抽水管31之间设置有电动三通阀35,电动三通阀35包括阀口一、阀口二和阀口三,电动三通阀35的阀口一和阀口二分别与抽水管31和水泵32连接,阀口三连接有给水管36,给水管36与市政供水管(图中未示出)连通,电动三通阀35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1]水位传感器34监测到集水池3内的水位高于最高设定水位时,控制器控制抽污泵22启动,将沉淀池2内的水排出,减少沉淀池2向集水池3内流入的水量,为避免集水池3内水量过多,还可在集水池3顶部开启溢水孔,溢水孔内设置单向阀门,水向外溢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沟槽、沉淀池和集水池,所述沟槽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沟槽顶部盖设有滤水板、底部朝向所述沉淀池呈下坡状设置,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抽污泵,所述集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位于集水池外的部分设置有水泵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启停,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抽水管背离所述集水池的一端连接有喷洒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旱季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抽污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抽水管之间设置有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佳齐宏涛陈金坦闫云留李鑫李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