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8072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包括进水口、排水腔、排水管道、污水管道、沉淀井和污水处理厂;所述进水口开设于道路两侧的石阶底端,所述进水口与排水腔连通;所述排水腔包括地上空腔和地下空腔;所述地上空腔与地下空腔之间通过隔板相互分隔,所述地上空腔侧面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地上空腔一端通入沉淀井内,所述地下空腔一端通入排水管道内,所述地上空腔对应进水口一侧设置有浮动门;所述沉淀井内部顶端设置有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一侧与排水管道连通,沉淀井内部底端与污水管道连通,所述污水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污水处理厂。所述污水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污水处理厂。所述污水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污水处理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排水防涝工程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当中,排水系统作为其中的一大重要环节,在极端暴雨季节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在特殊天气情况下对路面情况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如防止车辆打滑、防止行人溅湿等。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过程当中,为城市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0003]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有多种方式,例如:
[0004]方式一,通过增设污水处理库,汇集到排水通道的污水通过排水管道流至污水处理库中进行处理,处理后即可直接排至外界,从而可将污水还原成洁净水,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环境破坏,而且,由于无需集中到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0005]方式二、当雨水裹挟固态垃圾通过排水系统时,通过过风力驱动风车旋转,进一步带动叶轮的转动可以避免固态垃圾滞留在下水口栅栏的排水通槽上堵塞下水口,实现了下水口防堵功能。
[0006]虽然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该机方案众多,但是对于城市道路的排水的利用,均是通过下水井排出至远离城市的处理地区进行净化处理,再将净化处理后的水输送至城市利用;没有关于实现直接对市政道路排水的处理和直接在城市使用的方式,现有的方式对于水的净化处理和输送需要大量的成本,如果能够实现在城市中自净化自使用,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对于水的排放效率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包括进水口、排水腔、排水管道、污水管道、沉淀井和污水处理厂;所述进水口开设于道路两侧的石阶底端,所述进水口与排水腔连通;
[0009]所述排水腔包括地上空腔和地下空腔;所述地上空腔与地下空腔之间通过隔板相互分隔,所述地上空腔侧面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地上空腔一端通入沉淀井内,所述地下空腔一端通入排水管道内,所述地上空腔对应进水口一侧设置有浮动门;
[0010]所述沉淀井内部顶端设置有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一侧与排水管道连通,沉淀井内部底端与污水管道连通,所述污水管道另一端连通至污水处理厂。
[0011]优选的,所述隔板表面一侧开设有方孔,浮动门设置于方孔内部且与方孔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浮动门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侧面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截污结构和速通结构;所述截污结构包括若干截污孔,所述速通结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尺寸大于截污孔尺寸。
[0013]优选的,所述横板尺寸与隔板尺寸匹配,所述隔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所述横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所述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交错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过滤模块包括清水槽、溢流孔和斜板;所述清水槽设置于沉淀井内部且清水槽与沉淀井内部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清水槽表面开设有若干溢流孔,清水槽下方设置有若干斜板,所述斜板两侧与沉淀井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斜板表面设置有若干横杠。
[0016]一种市政道路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在道路两侧的石阶背面挖空设置排水腔;
[0018]S2;在石阶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水口,且使进水口与排水腔的地上空腔连通;
[0019]S3:使地上空腔与沉淀井连通,使地下空腔与排水管道连通;
[0020]S4:在阴雨天或降雨量不大时,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排水腔内,在排水腔内由竖板顶端设置的截污结构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将落叶、垃圾等杂物滞留于路面表面,而较为干净的雨水则通过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流入地下空腔内,并通过地下空腔流入排水管道内,完成排水过程;
[0021]S5:在暴雨天或降雨量较大时,大量雨水涌入地下空腔后,浮动门通过雨水的浮力上升,从而使竖板底端设置的速通结构与进水口连通,而大量雨水携带者杂物则通过速通结构快速进入排水腔内,此时横板与隔板接触,由于第一滤孔和第二滤孔交错设置,导致大量雨水不会落入地下空腔内,使其通过地上空腔排入沉淀井内,避免杂物进入排水管道造成污染的情况;
[0022]S6:随着大量雨水和杂物的进入,沉淀井内的水位上升,水位在上升时,位于上层的清水经过斜板后通过溢流孔进入清水槽内部,并从清水槽流入排水管道;而位于下层的污水和杂物则通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自动根据积水量的大小使浮动门上下浮动,从而实现在积水量较小时,由截污结构将垃圾和杂物过滤滞留于路面,由清洁工人进行清扫,避免垃圾和杂物进入排水管道内造成污染,而在积水量较大时,由速通结构快速将积水排入沉淀井内由过滤模块进行过滤,使上层的清水通入排水管道内,而下层的污水和杂物则通入污水处理厂内;通过低成本的改进,不仅增大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排水管道的排水效率,还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排水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浮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沉淀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进水口;2、排水腔;201、地上空腔;202、地下空腔;203、隔板;204、第二滤孔;3、浮动门;301、横板;302、竖板;303、第一滤孔;304、截污结构;305、速通结构;4、排水管
道;5、沉淀井;6、过滤模块;601、清水槽;602、溢流孔;603、斜板;604、横杠;7、污水管道;8、污水处理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口(1)、排水腔(2)、排水管道(4)、污水管道(7)、沉淀井(5)和污水处理厂(8);所述进水口(1)开设于道路两侧的石阶底端,所述进水口(1)与排水腔(2)连通;所述排水腔(2)包括地上空腔(201)和地下空腔(202);所述地上空腔(201)与地下空腔(202)之间通过隔板(203)相互分隔,所述地上空腔(201)侧面与进水口(1)连通,所述地上空腔(201)一端通入沉淀井(5)内,所述地下空腔(202)一端通入排水管道(4)内,所述地上空腔(201)对应进水口(1)一侧设置有浮动门(3);所述沉淀井(5)内部顶端设置有过滤模块(6),所述过滤模块(6)一侧与排水管道(4)连通,沉淀井(5)内部底端与污水管道(7)连通,所述污水管道(7)另一端连通至污水处理厂(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3)表面一侧开设有方孔,浮动门(3)设置于方孔内部且与方孔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门(3)包括横板(301)和竖板(302);所述竖板(302)侧面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截污结构(304)和速通结构(305);所述截污结构(304)包括若干截污孔,所述速通结构(305)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尺寸大于截污孔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301)尺寸与隔板(203)尺寸匹配,所述隔板(203)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滤孔(303),所述横板(301)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二滤孔(204),所述第一滤孔(303)和第二滤孔(204)交错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用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模块(6)包括清水槽(601)、溢流孔(602)和斜板(603);所述清水槽(601)设置于沉淀井(5)内部且清水槽(6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军扬刘照明周勇石爱娟辜晨飞柏斌郑世杰吴越彭兆城季家成周亮康靖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