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762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利用第二相作用,对铸坯组织、热轧组织、初次再结晶晶粒和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影响,改善成品磁性能,即降低铁损,提高磁感。提高磁感。提高磁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申请号2011110273632.1的文献公布了低温取向硅钢生产全工艺,旨在解决传统冷轧取向硅钢的板坯加热温度高、加热炉寿命短、能源浪费等技术问题,但对具体工艺介绍较少。本专利的优势是详细介绍了取向硅钢生产工艺,以及加入稀土后铸坯组织、夹杂物和磁性能的改善。
[0003]申请号201010597255.2的文献公布了一种普通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采用冷连扎方式对热轧板进行预处理,改善热轧板组织,热轧板预处理与常化工艺配合,提高产品磁性能。本专利在介绍工艺的同时,分析了稀土对铸坯等轴晶比例提高、夹杂物细化和变性、热轧组织和成品磁性能的影响。
[0004]申请号201510845174.2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含铜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通过控制原料成分中的Als和N、Sn元素的含量,得到较多的抑制剂,实现改善二次再结晶的作用,从而提高磁性能,但对热轧工艺介绍较少。本专利的优势是通过稀土的第二相作用,细化了铸坯组织、增加了热轧再结晶组织、细化了初次再结晶晶粒、促进高斯织构二次再结晶晶粒长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通过添加稀土元素,利用第二相作用,对铸坯组织、热轧组织、初次再结晶晶粒和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影响,改善成品磁性能,即降低铁损,提高磁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r/>[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包括:
[0008](1)铁水预处理:铁水脱硫预处理后,S含量≤0.003%;
[0009](2)转炉炼钢:转炉采用全程底吹氮气,低硫废钢,加入铜板等合金,出钢温度≥1620℃;
[0010](3)RH精炼:全程环流氮气,同时根据就位氮样配加氮化硅锰合金;真空处理时间≥25min,纯脱气时间≥5min;
[0011](4)连铸: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拉速控制在0.85m/min,保证铸坯等轴晶比例;
[0012](5)加热工艺:加热阶段二加时间40min,二加温度1290
±
5℃,均热时间50min,均热温度1300
±
5℃,在炉时间240min~320min,出炉温度1300
±
10℃;
[0013](6)热轧工艺:热轧中间坯厚度40mm,粗轧第一道次压下量>50mm,F1压下率≥50%,粗轧R2出口温度≥1100℃,精轧终轧温度950
±
15℃,卷取温度550
±
15℃;
[0014](7)酸洗:酸液温度控制在80~85℃,工艺段速度50~70m/min;
[0015](8)一次冷轧:在二十辊轧机上进行一次冷轧,轧制到0.63mm,压下率为72.6%,共
轧制4道次;
[0016](9)脱碳退火:将钢中的C元素含量脱到30ppm以下;
[0017](10)二次冷轧:在二十辊轧机上进行二次冷轧,轧制到成品厚度0.27mm,压下率约为57%,共轧制2道次;
[0018](11)涂层:在钢带表面涂MgO隔离剂;
[0019](12)高温退火:在1200℃温度下保温进行净化退火;
[0020](13)平整拉伸退火:加适当张力经800℃平整拉伸退火。
[0021]进一步的,其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包括:C:0.025%~0.040%,Si:3.00%~3.25%,Mn:0.15%~0.25%,P:≤0.015%,S:0.006%~0.011%,Als:0.010%~0.020%,Cu:0.45%~0.55%,N:0.0080%~0.01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0022]进一步的,其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包括:C:0.032%,Si:3.12%,Mn:0.195%,P:0.012%,S:0.0073%,Als:0.0194%,Cu:0.52%,N:0.008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0023]进一步的,其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包括:C:0.035%,Si:3.22%,Mn:0.20%,P:0.013%,S:0.0068%,Als:0.0201%,Cu:0.48%,N:0.008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0024]进一步的,其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包括:C:0.029%,Si:3.25%,Mn:0.22%,P:0.011%,S:0.0078%,Als:0.0203%,Cu:0.50%,N:0.0089%,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0025]脱碳原理为H2O+C=H2+CO,脱碳气氛为湿的氨分解气,脱碳是为了保证以后高温退火时处于单一的α相。稀土的加入使硅钢在初次退火后,纤维状组织消失程度加大,细小晶粒所占比例随之增加,组织呈细小均匀化状态,为高温退火过程中高斯织构的长大提供便利条件,有利于提高磁特性,降低铁损。涂层是在钢带表面涂MgO隔离剂,防止钢带成卷高温退火时粘接;高温退火时MgO和钢带表面的SiO2氧化膜反应形成硅酸镁底层,高温净化退火时促进脱硫和脱氧反应。高温退火在1200℃温度下保温进行净化退火,去除钢中硫和氮,同时使二次晶粒吞并分散的残余初次晶粒,二次晶粒组织更完整,晶界更平直。加入稀土后高温退火后小晶粒逐渐减少,晶粒尺寸逐步增大,有利于提高磁特性,降低铁损。成卷高温退火后热应力作用使钢带变形,宽度方向隆起,因此需要进行平整拉伸退火,加适当张力经800℃平整拉伸退火并将绝缘涂层烧结好。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合理的成分和工艺设计,加之稀土元素的作用,提升了硅钢磁性能。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图1为加稀土铸坯组织;
[0030]图2为加稀土热轧组织;
[0031]图3为加稀土析出物形貌及元素组成;
[0032]图4为加稀土织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实施例包括如下的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025%~0.040%,Si:3.00%~
3.25%,Mn:0.15%~0.25%,P:≤0.015%,S:0.006%~0.011%,Als:0.010%~0.020%,Cu:0.45%~0.55%,N:0.0080%~0.01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质量分数共计为100%。其具体工艺如下:
[0035]铁水预处理:铁水脱硫预处理后,S含量≤0.003%。
[0036]转炉炼钢:转炉采用全程底吹氮气,低硫废钢,加入铜板等合金,出钢温度≥1620℃。
[0037]RH精炼:全程环流氮气,同时根据就位氮样配加氮化硅锰合金。真空处理时间≥2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通级稀土取向硅钢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铁水预处理:铁水脱硫预处理后,S含量≤0.003%;(2)转炉炼钢:转炉采用全程底吹氮气,低硫废钢,加入铜板等合金,出钢温度≥1620℃;(3)RH精炼:全程环流氮气,同时根据就位氮样配加氮化硅锰合金;真空处理时间≥25min,纯脱气时间≥5min;(4)连铸: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拉速控制在0.85m/min,保证铸坯等轴晶比例;(5)加热工艺:加热阶段二加时间40min,二加温度1290
±
5℃,均热时间50min,均热温度1300
±
5℃,在炉时间240min~320min,出炉温度1300
±
10℃;(6)热轧工艺:热轧中间坯厚度40mm,粗轧第一道次压下量>50mm,F1压下率≥50%,粗轧R2出口温度≥1100℃,精轧终轧温度950
±
15℃,卷取温度550
±
15℃;(7)酸洗:酸液温度控制在80~85℃,工艺段速度50~70m/min;(8)一次冷轧:在二十辊轧机上进行一次冷轧,轧制到0.63mm,压下率为72.6%,共轧制4道次;(9)脱碳退火:将钢中的C元素含量脱到30ppm以下;(10)二次冷轧:在二十辊轧机上进行二次冷轧,轧制到成品厚度0.27mm,压下率约为57%,共轧制2道次;(11)涂层:在钢带表面涂MgO隔离剂;(12)高温退火:在1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晓禹刘朋成董丽丽王少炳杨雄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