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在家专利>正文

一种出水件及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62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8
一种出水件及出水装置,出水件包括对接部件和旋转部件,对接部件形成有沿其轴向贯通的中孔,对接部件中形成有分隔中孔的隔板,旋转部件可转动设置在隔板下方的中孔中,旋转部件具有顶板和环形侧板,顶板与隔板平行相对布置,环形侧板连接顶板的周沿,环形侧板的下段形成出水接口,隔板上形成有第一孔,顶板上形成有第二孔,设置成旋转部件的转动可以使第一孔与第二孔对准或错开,工作时,水流从对接部件中孔的上端口进入并依次经过隔板上的第一孔、顶板上的第二孔然后从出水接口流出,当第一孔和第二孔相对准时,水流最大,随着第一孔和第二孔逐渐错开则水流越来越小,从而方便地调节出水的流量大小。调节出水的流量大小。调节出水的流量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件及出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水件,尤其涉及可调节流量的出水件。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CN107524823A公开了一种厨房水龙头,包括外壳、出水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流量调节组件和起泡花洒切换组件,流量调节组件包括流量调节盘、摆动设置于流量调节盘上的流量切换杆、设置于外壳壳壁之上的流量开关,流量调节盘上开设有通孔和至少一个流量孔,流量切换杆的一端与流量开关连接,流量切换杆的另一端用于封堵流量孔,起泡花洒切换组件包括切换座、设置于切换座上的切换开关,切换座上具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形成有起泡槽和花洒槽,起泡槽的槽壁上开设有起泡通孔,花洒槽的槽壁上开设有花洒通孔,分隔板上摆动设置有一功能切换杆,功能切换杆的一端与切换开关连接,出水端盖上设置有起泡器,起泡器的进水口与起泡通孔密封连通,上述流量调节结构复杂、且无法实现无极调节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出水件,该出水件可实现流量调节。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部件和旋转部件,对接部件形成有沿其轴向贯通的中孔,对接部件中形成有分隔中孔的隔板,旋转部件可转动设置在隔板下方的中孔中,旋转部件具有顶板和环形侧板,顶板与隔板平行相对布置,环形侧板连接顶板的周沿,环形侧板的下段形成出水接口,隔板上形成有第一孔,顶板上形成有第二孔,设置成旋转部件的转动可以使第一孔与第二孔对准或错开,工作时,水流从对接部件中孔的上端口进入并依次经过隔板上的第一孔、顶板上的第二孔然后从出水接口流出,当第一孔和第二孔相对准时,水流最大,随着第一孔和第二孔逐渐错开则水流越来越小,从而方便地调节出水的流量大小。
[0006]所述对接部件上端形成有用于对接的螺纹结构,具体采用内螺纹,通过该内螺纹可以实现与水龙头出水口的外螺纹可拆卸对接,或者与转换部件的可拆卸对接,或者通过具有两外螺纹段的转接头与水龙头出水口的内螺纹可拆卸对接。
[0007]所述环形侧板外周面套设有与所述中孔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漏水,另外还可以使旋转部件具有一定的旋转阻力,从而保证流量调节的稳定性,防止旋转部件在水压作用下自动旋转,无法保证流量调节的准确性。
[0008]还包括起泡器,起泡器与所述出水接口螺纹对接。
[0009]所述隔板中部形成有枢转孔,枢转孔中设置有枢转轴,枢转轴上端设置有限位部,枢转轴下端穿过枢转孔与所述顶板中部连接,限位部可以限制枢转轴完全穿过枢转孔,并且使枢转轴保持在隔板上。
[0010]所述枢转轴下端与所述顶板螺纹连接,在组装时,先将枢转轴的下端穿过枢转孔,
并使限位部支撑在隔板顶面,然后将旋转部件的顶板与枢转轴下端螺纹连接,这样可以方便产品的组装,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0011]所述中孔中设置有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过滤网,过滤网包括放置在所述隔板顶面的环形网座和设置在环形网座中部的网板,设置过滤网可以过滤掉水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堆积在起泡器上影响起泡器的正常工作,另外由于对接部件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过滤网的清洗和更换,另外环形网座将网板垫高以避让枢转轴的上端。
[0012]所述环形网座顶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可以在对接部件与其他部件对接时起到密封作用,即第二密封圈被压在水龙头出水口或者转换部件与环形网座之间。
[0013]还包括转换部件,该转换部件设置在所述对接部件上并封闭所述中孔的上端口,转换部件形成有用于对接的螺杆段,螺杆段形成有沿其轴向贯通的连通孔,连通孔与所述中孔连通,通过螺杆段可以与其他部件对接,如旋转管。
[0014]所述转换部件与所述对接部件的中孔螺纹连接,便于转换部件的拆装。
[0015]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件、所述出水件和连接件,进水件用于与水龙头出水口对接,连接件连接在进水件与出水件之间,连接件形成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一端与进水件连通、另一端与出水件连通,连接件通过旋转管与出水件连接,旋转管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连接件形成有伸入旋转管中的支撑段,旋转管可相对支撑段转动,支撑段上套设有与旋转管内壁密封配合的第三密封圈,所述出水件的螺杆段与旋转管螺纹连接,水流通道开口于支撑段端部并与所述连通孔连通,该出水装置可以安装在水龙头出水口上从而改变水龙头的出水方向,即通过旋转所述旋转管就可以改变出水件的出水方向,第三密封圈除了起到密封作用外,还提供一定的旋转阻力,使旋转管在旋转调节后可以保持不动。
[0016]所述支撑段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旋转管上设置有前端伸入环形凹槽中的限位杆,环形凹槽与限位杆配合可以限制旋转管脱离支撑段,并不影响旋转管的旋转。
[0017]所述进水件包括壳体和旋转芯体,壳体形成有上端口、下端口和连通上、下端口的安装孔,壳体上端口用于与水龙头出水口对接,旋转芯体可转动设置在壳体的安装孔中,旋转芯体形成有上下贯通的通孔,连接件与旋转芯体连接,水流通道通过通孔与水龙头出水口连通,旋转芯体上套设有密封圈,旋转芯体可以相对壳体转动,这样就可以使连接件可相对壳体摆动,从而调节出水件的前后左右位置。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出水装置的剖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出水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出水装置,包括进水件1、旋转管2、出水件4和连接件3,进水件1用于与水龙头出水口对接,连接件3连接在进水件1与出水件4之间,连接件3为管状结构,连接件3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水流通道32,水流通道32一端与进水件1连通、另一端与出水件4连通。
[0023]进水件1包括壳体11和旋转芯体12,壳体11为圆柱形,壳体11形成有上端口11A、下端口11B和连通上、下端口11A、11B的安装孔11C,壳体11上端口11A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111,壳体11通过外螺纹111与与水龙头出水口螺纹连接,实现上端口11A与水龙头出水口的对接,旋转芯体12为圆柱形,旋转芯体12可绕其轴线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1的安装孔11C中,旋转芯体12与安装孔11C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3,具体的旋转芯体12的外周面形成有间隔布置的两环形凹槽122,两第一密封圈13设置在两环形凹槽122中,通过第一密封圈13实现旋转芯体12与安装孔11C的密封,防止水从旋转芯体12与安装孔11C之间的间隙通过,造成漏水,并且第一密封圈13还可以产生一定的阻力以使旋转芯体12在不受力的时候保持不动,旋转芯体12中心形成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21,壳体11的上端口11A与水龙头出水口对接后,水龙头排出的水经过通孔121进入水流通道32中,壳体11的下端口11B的直径小于旋转芯体12的外径,这样旋转芯体12就不会从壳体11的下端口11B掉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部件和旋转部件,对接部件形成有沿其轴向贯通的中孔,对接部件中形成有分隔中孔的隔板,旋转部件可转动设置在隔板下方的中孔中,旋转部件具有顶板和环形侧板,顶板与隔板平行相对布置,环形侧板连接顶板的周沿,环形侧板的下段形成出水接口,隔板上形成有第一孔,顶板上形成有第二孔,设置成旋转部件的转动可以使第一孔与第二孔对准或错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件上端形成有用于对接的螺纹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板外周面套设有与所述中孔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泡器,起泡器与所述出水接口螺纹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中部形成有枢转孔,枢转孔中设置有枢转轴,枢转轴上端设置有限位部,枢转轴下端穿过枢转孔与所述顶板中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下端与所述顶板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孔中设置有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过滤网,过滤网包括放置在所述隔板顶面的环形网座和设置在环形网座中部的网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网座顶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圈。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出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换部件,该转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在家
申请(专利权)人:李在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