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用防护服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59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用防护服,其中,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包括开口部和本体部,其中,所述开口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的内侧面,在需要的时候,可将医用防护服通过开口部进入本体部的内部,从而实现对医用防护服的回收,尤其是在野战环境下或者执行紧急任务后,医护人员将医用防护服脱卸后,可及时回收医用防护服,避免造成污染。避免造成污染。避免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用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传染病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用防护服,尤其是一种野外或者应急条件下使用的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用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医用防护服在新冠疫情防控、消毒和防疫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使用后的医用防护服作为污染源却往往受到忽视。按涉疫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要求,使用后的防护服属于具有生物危害的医疗垃圾,应该使用黄色医疗垃圾袋盛装,按具有生物危害的医疗垃圾处理,然而,这就需要每次执行任务的同时携带医疗垃圾袋,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尤其是在野战环境下或者执行紧急任务时,时间紧迫、物资匮乏,往往出现执行任务完毕需要脱卸防护服时,身边无规范回收装置、无法正确规范回收医用防护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及具有其的医用防护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野战环境下或者执行紧急任务时出现的执行任务完毕需要脱卸防护服时,缺乏回收装置,无法及时正确回收医用防护服造成污染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包括开口部和本体部,其中,所述开口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的内侧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设有标识区。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开口部为一体成形,且所述本体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开口部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分区线(装置的四分之三处提醒分区线,主要理论依据为医疗垃圾的盛装规范:盛装的医疗垃圾不能超过装置的四分之三)。
[0008]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60

70厘米,所述本体部的宽度为50

60厘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的高度为20

25厘米,所述开口部的宽度为50

60厘米。
[0010]根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医用防护服,所述医用防护服包括上面所述的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
[0011]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医用防护服的后腰位置。
[0012]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在所述医用防护服的内部处于折叠状态,所述医用防护服在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相对应的内侧面上设有可打开的内衬。
[0013]所述内衬的材质为防水材料。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本技术中的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的内侧面,在需要的时候,可将医用防护服通过开口部进入本体部的内部,从而实现对医用防护服的回收,尤其是
在野战环境下或者执行紧急任务后,医护人员将医用防护服脱卸后,可及时正确回收医用防护服,避免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8]图1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根据一示范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用防护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开口部,2、本体部,3、标识区,4、分区线,5、内衬;6、医用防护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包括开口部1和本体部2,其中,所述本体部2与所述开口部1为一体成形,所述开口部1远离所述本体部2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6的内侧面。
[0023]本技术中的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6的内侧面,在需要的时候,可将医用防护服通过开口部1进入本体部2的内部,从而实现对医用防护服的回收,尤其是在野战环境下或者执行紧急任务后,医护人员将医用防护服脱卸后,可及时回收医用防护服,避免造成污染。
[0024]这里的密封装置,可以采用双面胶,或者采用凹凸面进行密封,这里对其具体结构不再进行赘述。
[0025]所述本体部2的外表面设有标识区3,标识区3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可显示产品的生产日期、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生物危害标志等信息。
[0026]所述本体部2的外侧面和所述开口部1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分区线4,其中,分区线4可以与本体部2的外侧面平齐或者凸出于本体部2的外侧面,其中,医用防护服6在脱卸后可放置于分区线4下方的本体部2的内部。
[0027]所述本体部2的高度为60

70厘米,如65厘米,所述本体部2的宽度为50

60厘米,如
55厘米。
[0028]所述开口部1的高度为20

25厘米,如22厘米,所述开口部1的宽度为50

60厘米,如55厘米。
[0029]采用上面的尺寸,可保证将医用防护服6脱掉后放入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的内部。
[00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用防护服6,所述医用防护服6包括上面所述的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
[0031]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医用防护服6的后腰位置。这是根据医护人员规范脱卸防护服的顺序而制定的位置,可使得医用防护服在脱掉后,顺势收拢成团,最终暴露出的位置即为后腰部,方便操作者顺势展开回收装置,将防护服及时便捷地收纳入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
[0032]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在所述医用防护服6的内部处于折叠状态,所述医用防护服6在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相对应的内侧面上设有可打开的内衬5。折叠后的医用防护服6的长度约为13

15厘米,高度约为11

13厘米,采用上开口小袋子形式进行包装,小袋子可以采用双面胶的方式进行封口,封口宽度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包括开口部和本体部,其中,所述开口部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设有密封装置,所述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设置于医用防护服的内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外表面设有标识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开口部为一体成形,且所述本体部的外侧面和所述开口部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分区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防护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高度为60

70厘米,所述本体部的宽度为50

60厘米。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静霍霄鲲孙天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