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35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及方法,包括漂浮育苗装置及人工气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育苗装置包括大棚本体、太阳能板、加热箱及漂浮育苗机构,所述大棚本体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大棚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上安置有若干太阳能板;所述大棚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道与大棚本体内腔相连通;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漂浮育苗装置,所述漂浮育苗机构包括第一育苗、第二育苗及导料台;所述人工气候包括箱体、升降板、驱动箱及导气机构,所述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烟蚜茧蜂寄生培育时烟草植株培育效率低,且育苗实验时控制较为繁琐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防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烟蚜茧蜂以其生殖力强,自然寄生率高,世代周期短,适应性强并易于人工繁殖等优良性状成为蚜茧蜂科中利用价值很高的天敌昆虫之一。该蜂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东部地区,对寄主蚜虫的自然控制力较强,其寄主范围广泛,可寄生烟蚜、萝卜蚜、小麦长管蚜、大豆蚜、棉蚜、及茄无网蚜等,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粗脊蚜茧蜂寄生棉蚜、烟蚜,但是规模扩繁棉蚜成本高,棉蚜喜欢瓜类作物,瓜类作物规模化扩繁易感病、倒伏,导致扩繁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烟蚜茧蜂寄生培育时烟草植株培育效率低,且育苗实验时控制较为繁琐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包括漂浮育苗装置及人工气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育苗装置包括大棚本体、太阳能板、加热箱及漂浮育苗机构,所述大棚本体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大棚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上安置有若干太阳能板;所述大棚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加热箱,加热箱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道与大棚本体内腔相连通;所述大棚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漂浮育苗装置,所述漂浮育苗机构包括第一育苗、第二育苗及导料台;所述人工气候包括箱体、升降板、驱动箱及导气机构,所述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箱体内部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两端与驱动箱内部的螺杆相连接;螺杆通过轴承座安置于箱体的矩形开口处,且螺杆一端通过连接件与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箱体下部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隔板、电加热管、轴流风机及第一导气管。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育苗盘通过导料台与第二育苗盘相连接,且导料台为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导料台上部通过载物台与储料瓶相连接;第一育苗盘与第二育苗盘为上部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第一育苗盘及第二育苗盘内部安置有若干育苗板;载物台上部的导料孔两侧边设置有弧形防护板,储料瓶的进料口部位通过导料组与导料孔上的导料柱相对接设置。
[0006]进一步,所述导料组包括阻挡筛、推杆、承压板及压力弹簧,推杆位于储料瓶的出料口处,且承压板上设置有承压板,承压板通过压力弹簧与储料瓶相连接;承压板的一端设置有阻挡筛,且阻挡筛形状与储料瓶的出料口切合设置;所述加热箱内部通过隔离板分割为若干腔室,且加热箱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隔离板上部设置有导气孔。
[0007]进一步,所述加热箱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上设置有若干导风扇;大棚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导气格栅板,且导气格栅板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板及与固定板相连接的卷
帘门;导气管道通过连接支座固定设置于大棚本体的外壁上,且导气管道通过导气支管与大棚本体内腔相连通;所述弧形挡板上部设置有若干出气窗口。
[0008]进一步,所述箱体底部腔室内通过隔板分隔为若干腔室,且腔室内安置有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一端的隔板上设置有轴流风机及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一端与驱动箱的导气腔相连通;升降板中部设置有若干矩形开口,且升降板的两端通过滑槽与箱体内壁的滑条滑动连接,箱体上部设置有若干导气孔,且导气孔与驱动箱的导气腔相匹配设置。
[0009]进一步,所述箱体底部倾斜设置有导料板,且导料板上设置有若干导料槽,导料槽一端与收集箱相连接;收集箱固定设置于箱体的一侧,且收集箱上设置有出料口。
[0010]进一步,所述收集箱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载物板,且第一载物板上部设置有料瓶,料瓶上部通过第二管道及导流泵与箱体腔室内部的喷淋头相连接;导流泵固定安置于第二载物板上;第一载物板上设置有防护栏。
[0011]进一步,所述箱体的矩形开口处设置有开合门,且开合门上部设置有观察口,观察口处滑动设置有开合板,开合板上安置有把手;箱体底部设置有若干支脚,且支脚至少设置有四只。
[0012]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漂浮育苗机构安置于大棚本体1内部,并将大棚本体1的温度控制在25℃

28℃之间,第一育苗盘18和第二育苗盘内部放置培育液,S2、取育苗板,在育苗板上放置基质,并种植种子,将整个育苗板放置入育苗盘中;S2、在载物台的导水口上放置储料瓶,将营养液导入第一育苗盘18和第二育苗盘内,使育苗盘漂浮起来;S3、定期间苗、定苗,去除培育槽中多株烟苗,留下1

3株,并移除的烟苗补入空的培育槽内;S4、炼苗,在移植前育苗盘内的营养液导出,保持通风,干炼时间为7

10天;S5、移植,将培育完毕的烟苗移栽入花盆中,当烟株长至团棵期时,每株接烟蚜50

100头,使其自然繁殖;S6、在S5步骤中,当蚜量达2000头每株时接入羽化2 h以内的粗脊蚜茧蜂雌蜂1头,连续五天无寄生蚜形成时,结束试验;S7、将寄生后的粗脊蚜茧蜂转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羽化实验观察。
[0013]进一步,所述基质配置比例为无菌土壤2

5份、碳粉1

2份、秸秆2

3份、河砂3

4份,将所有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在S5步骤中试验,人工气候箱的温度为20℃

30℃、湿度65%

70%的智能温室中完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在大棚本体上部设置有弧形挡板,能够用于安置太阳能板,且太阳能板能够为下部的电加热箱提供电力,而大棚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漂浮育苗装置,其中,第一育苗盘通过导料台与第二育苗盘相连接,能够用于放置营养液,且导料台上部安置储料瓶,便于自动添加营养液,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15]2、大棚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加热箱,能够通过电加热管及导风扇的作用下产生热气流,并通过导气管道导入至大棚本体的内腔中,便于内部升温,便于温度控制。
[0016]3、在箱体内部设置有升降板,能够通过侧部驱动箱内的螺杆的转动下实现升降,
能够在上料的时候进行下降,便于上料,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0017]4、在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导气机构,其中,电加热管能够产生热气,并通过轴流风机实现导气,并通过第一导气管与驱动箱的导气腔相连通,将热气导气至箱体的内部,便于加热恒温。
附图说明
[0018]图 1 为本专利技术漂浮育苗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 2 为本专利技术大棚本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 3 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箱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漂浮育苗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储料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箱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驱动箱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料瓶部分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包括漂浮育苗装置及人工气候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育苗装置包括大棚本体(1)、太阳能板(6)、加热箱(7)及漂浮育苗机构,所述大棚本体(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大棚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弧形挡板(5),弧形挡板(5)上安置有若干太阳能板(6);所述大棚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加热箱(7),加热箱(7)的出气口通过导气管道(2)与大棚本体(1)内腔相连通;所述大棚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漂浮育苗装置,所述漂浮育苗机构包括第一育苗盘(18)、第二育苗盘(24)及导料台(19);所述人工气候包括箱体(41)、升降板(59)、驱动箱(43)及导气机构,所述箱体(4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箱体(41)内部设置有升降板(59),升降板(59)两端与驱动箱(43)内部的螺杆(58)相连接;螺杆(58)通过轴承座(57)安置于箱体(41)的矩形开口处,且螺杆(58)一端通过连接件与驱动电机(42)相连接;所述箱体(41)下部设置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隔板(69)、电加热管(70)、轴流风机(71)及第一导气管(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育苗盘(18)通过导料台(19)与第二育苗盘(24)相连接,且导料台(19)为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导料台(19)上部通过载物台(20)与储料瓶(22)相连接;第一育苗盘(18)与第二育苗盘(24)为上部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第一育苗盘(18)及第二育苗盘(24)内部安置有若干育苗板;载物台(20)上部的导料孔两侧边设置有弧形防护板(21),储料瓶(22)的进料口部位通过导料组与导料孔上的导料柱相对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组包括阻挡筛(26)、推杆(28)、承压板(29)及压力弹簧(30),推杆(28)位于储料瓶(22)的出料口处,且承压板(29)上设置有承压板(29),承压板(29)通过压力弹簧(30)与储料瓶(22)相连接;承压板(29)的一端设置有阻挡筛(26),且阻挡筛(26)形状与储料瓶(22)的出料口切合设置;所述加热箱(7)内部通过隔离板(13)分割为若干腔室,且加热箱(7)的腔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14),隔离板(13)上部设置有导气孔(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7)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16),且密封盖(16)上设置有若干导风扇(17);大棚本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导气格栅板(9),且导气格栅板(9)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板(10)及与固定板(10)相连接的卷帘门(11);导气管道(2)通过连接支座固定设置于大棚本体(1)的外壁上,且导气管道(2)通过导气支管(3)与大棚本体(1)内腔相连通;所述弧形挡板(5)上部设置有若干出气窗口(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脊蚜茧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1)底部腔室内通过隔板(69)分隔为若干腔室,且腔室内安置有电加热管(70),电加热管(70)一端的隔板(69)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嘉史爱民吴道琴郝万亮马涛白小军赵阳阳李荣秀张富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推动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