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KOA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分流电阻器以及使用该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708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0
公开了一种分流电阻器,采用以铜为主成分且含有镍和锌的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分流电阻器以及使用该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流电阻器等。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电流例如朝1kA左右的大电流方向发展。在该情形中,为了确保电路短路时的安全性,需要控制短路电流。当以分流电阻器实现此类控制时,在电路短路时能够承受大电流的结构成为重要一环,而且由于短路电流瞬时发生,因此电流的瞬时检测也是重要一环。
[0003]因此,此类用途中使用的分流电阻器需要具有较低的电阻值,如100μΩ以下的电阻值。在此类情形中,可考虑的措施为,尽可能地消除电极与电阻元件之间的连接,或者尽可能地缩短电阻元件的长度。此外,作为消除电极和电阻元件间连接的结构,可考虑的措施为,以同一材料,如锰铜(Manganin)制成电极和电阻元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公开号为2001

116771的日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待解决的问题
[0008]然而,当以同一材料(如电阻率较小的铜)制成分流电阻器的电极和电阻元件时,虽然能够减小电阻,但是同时存在TCR(电阻温度系数)变大的问题。
[0009]另外,当以同一材料,如TCR较小的锗拉宁(Manganin、Zeranin)制成分流电阻器的电极和电阻元件时,虽然可以降低TCR,但是存在剩余电阻(电压测量端子外侧部分的电阻值)变大且功耗变大的问题。
[0010]此外,当电极和电阻元件由不同材料制成时,存在电极与电阻元件连接处(如焊接点)的机械强度变差的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电阻元件和电极由同一材料制成的分流电阻器具有较低的电阻和较低的TCR。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分流电阻器且适于检测较大短路电流的电流检测装置。
[001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将以铜为主成分且含有镍和锌的Cu

Ni

Zn合金作为电阻元件材料的由单一材料电阻元件构成的分流电阻器。
[0015]优选地,所述Cu

Ni

Zn合金的Ni含量为1.5~10wt%,Zn含量为0.1~12wt%,其余为Cu。
[0016]优选地,还含有0.3~0.9wt%的Si。所述Cu

Ni

Zn合金可进一步含有0.1~1wt%的Sn、Mg当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0017]所述Cu

Ni

Zn合金可进一步含有0.1~1wt%的Si、Sn、Mg、Ti当中的至少一种金属。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上述任何一项所述的分流电阻器中,通过将所述由单一材料电阻元件构成的板状物的一部分朝正面一侧扳起的方式形成一对电压检测端子。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流测定装置,包括:以上所述分流电阻器;以及电流测定电路,该电流测定电路根据由与所述一对电压检测端子分别连接的第一和第二电压信号线路构成的一对电压信号线路的信号测定电流。
[0020]本说明书包含作为本申请优先权基础的申请号为2018

140647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
[0021]专利技术效果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电阻元件和电极由同一材料制成的分流电阻器具有较低的电阻和较低的TCR。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分流电阻器的一种例示结构斜视图。
[0024]图2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检测装置的一种例示结构斜视图,该图为将分流电阻器安装于电路板之前的例示结构斜视图。
[0025]图3为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检测装置的一种例示结构斜视图,该图为将分流电阻器安装于电路板之后的例示结构斜视图。
[0026]图4为将分流电阻器安装于电路板之后的图3例示结构沿IIIa

IIIb一线的截面图。
[0027]图5为使用本实施方式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检测装置的一种例示结构电路图(框图)。
[0028]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分流电阻器,该图为将Cu

Ni

Zn合金用作板状物(电阻元件)材料的分流电阻器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分流电阻器以及使用该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检测装置。
[0030](第一实施方式)
[0031]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分流电阻器的一种例示结构斜视图。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分流电阻器A为例如具有下述组成的平板状的长条板状物1构成的分流电阻器。当平板状的板状物1为单一材料电阻元件时,分流电阻器A中形成沿板状物1长度方向相互分隔开的一对电压检测端子11a,11b。所述一对电压检测端子11a,11b可通过如下方式简单形成:在板状物1的相对两处,在保留第一边的同时,将其他三边切通,然后以此两处的第一边为基准,朝正面一侧扳起。
[0033]通过上述方式,在板状物1中,第一边内侧的区域(以附图标记L1,L2表示)在电流检测中作为有效电阻元件3,其外侧至两端的区域作为有效电极5a,5b。
[0034]如图1所示,通过切通板状物1后随即弯曲扳起而形成电压检测端子,易于缩短间隔,并获得长度较短的电压检测端子。此外,还能减小分流电阻器的电感值。
[0035]此外,在图1示例之外,还可通过将作为单独部件的销状端子竖立设置于板状物1上的方式形成电压检测端子。销状端子在板状物1上的固定可采用将销状端子焊接于板状物1表面或将销状端子插入板状物1上形成的孔中的方式。
[0036]另外,在图1所示分流电阻器中,还形成沿板状物1长度方向相互隔开的一对开孔7a,7b,此两开孔设置为使得通过螺栓等将其固定至汇流排、布线电路板(未示出)等上。
[0037]以下,对单一材料电阻元件构成的板状物1的形成材料的组成进行说明。
[0038]当例如以具有常用组成的铜(100%)为板状物1的材料时,固有阻值(μΩ/cm)低至约1.72左右,但TCR(ppm/℃)高至约3970左右。
[0039]另外,当以锰铜(注册商标)为板状物1的材料时,TCR(ppm/℃)低至约
±
50左右,但固有阻值(μΩ/cm)高至约44左右。此外,当采用Zeranin30(注册商标)时,TCR(ppm/℃)低至约
±
29左右,但固有阻值(μΩ/cm)较高至约29左右。
[0040]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下表所示的板状物1材料。根据本实施方式,板状物的固有阻值为4~5,TCR为1000~2000。也就是说,与锰铜相比,固有阻值为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分流电阻器,采用以铜为主成分且含有镍和锌的Cu

Ni

Zn合金,该Cu

Ni

Zn合金作为用于由单一材料电阻元件构成的分流电阻器的电阻元件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u

Ni

Zn合金的含量中Ni为1.5~10wt%,Zn为0.1~12wt%,其余为Cu。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流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还含有0.3~0.9wt%的Si。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流电阻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亮仲村圭史藤堂成浩
申请(专利权)人:KOA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