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0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床,特别是用于重症肺炎病人。医用床包括床板、床板驱动装置、床架、床架升降装置、床底座,其中床板包括第一翻身板组合、第二翻身板组合和中间板组合,中间板组合置于床架的中间,且第一翻身板组合的一侧与第二翻身板组合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中间板组合的两侧,床板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或手动推杆翻身装置。另外,可配置翻转床单或床垫,通过旋转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可安全、轻松完成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松完成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松完成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的体位变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床。

技术介绍

[000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指出:对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小时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机械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因此,俯卧位通气是治疗ARDS的重要方法。
[000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五处提到了俯卧位通气:
⑴ꢀ
PaO2/FiO2低于 200 mmHg 应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 HFNC)或无创通气( NIV);接受 HFNC 或 NIV 的患者,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建议同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即清醒俯卧位通气,俯卧位治疗时间应大于12 小时;

部分患者使用 HFNC 或 NIV 治疗的失败风险高,需要密切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若短时间( 1~ 2 小时)治疗后病情无善,特别是接受俯卧位治疗后,低氧血症仍无改善,或呼吸频数、潮气量过大或吸气努力过强等,往往提示 HFNC 或 NIV 治疗疗效不佳,应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⑶ꢀ
ECMO 启动时机;在最优的机械通气条件下( FiO2≥ 80%,潮气量为 6 ml/kg 理想体重, PEEP≥ 5 cmH2O,且无禁忌症),且保护性通气和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并符合以下之一,应尽早考虑评估实施 ECMO:
①ꢀ
PaO2/FiO2< 50 mmHg 超过 3 小时;
②ꢀ
PaO2/FiO2< 80 mmHg 超过 6 小时;

动脉血 pH< 7.25 且 PaCO2> 60 mmHg 超过 6 小时,且呼吸频率> 35 次/分;

呼吸频率> 35 次/分时,动脉血 pH< 7.2 且平台压>30cmH2O;

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者心脏骤停;

(经ECMO治疗的患者,)对于氧合功能难以维持或吸气努力强、双肺重力依赖区实变明显、或需积极气道分泌物引流的患者,可联合俯卧位通气;

卧床患者定时变更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按护理规范做好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体外膜肺氧合诊疗的护理。
[0004]问题是,在新冠肺炎ICU病房,给患者翻一个身,需要7-8位穿着防护服的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因此,一种可实现轻松将病人从仰卧位转换成俯卧位的医用重症监护病床是治疗ARDS新冠肺炎的重要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协助医护人员轻松完成重症病人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之间变换体位的病床。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板、床板驱动装置、床架、床架升降装置、床底座,其特征在于:床板包括第一翻身板组合、第二翻身板组合和中间板组合,中间板组合置于床架的中间,且第一翻身板组合的一侧与第二翻身板组合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中间板组合的两侧。
[0007]床板驱动装置包括床板侧翻装置和仰卧位体位变化装置,床板侧翻装置为推杆电
机,仰卧位体位变化装置为推杆电机或立柱电机。
[0008]在床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可以向中间板组合翻转。
[0009]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均分为相对应的上部、中上部、中下部和下部四部分;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上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述中上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中下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下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
[0010]床板驱动装置驱动的中间板组合的上部或中下部,可以使的相邻连接结构带动相邻的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上部或中下部运动,同时,在驱动中间板组合的中下部运动时伴有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下部的相应运动。床板驱动装置驱动的中间板组合的上部,可以使的相邻连接结构带动相邻的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上部运动;中间板组合的的中下部由一个立柱电机驱动,驱动中间板组合中下部的立柱电机与床架有固定连接装置或与床底座有固定连接装置,驱动中间板组合中下部的立柱电机驱动的中间板组合的中下部运动,可以使的相邻连接结构带动相邻的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中下部运动,同时,在驱动中间板组合的中下部运动时伴有中间板组合、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下部的相应运动。
[0011]相邻连接结构为铰链。
[0012]相邻连接结构为铰链,上部和/或中下部的中间板下方有加强板,加强板延伸至邻近两侧的第一翻身板和的第二翻身板的下方中部附近,加强板与其上的中间板连接固定。上部和/或中下部的加强板既可为满足上述形状描述的一块板,也可为加强条。
[0013]第一翻身板组合和第二翻身板组合的上部、中上部、中下部和下部的外侧有相对应的连杆,连杆由相邻连接的铰链连结。
[0014]床架升降装置位于床架两侧,可同时或分别执行升降操作,包括:两侧同时进行升降操作,或分别进行一侧的升降操作。
[0015]床架升降装置可为一组、两组或多组,床两侧的装置可不对称。
[0016]床架升降装置为立柱式升降电机或手动升降装置。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翻身床不仅可以完成仰卧位的体位变换,还可以轻松地将重症肺炎患者由俯卧位转换成仰卧位,或由仰卧位转化成俯卧位。且仅需要1-3名医护人员就可以完成上述操作。同时,还保留了以往病床的仰卧位体位变化(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的医院电动床安全专用要求,YY 0571-2003)。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左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床板侧翻装置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床板立体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床板立体图二。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起背驱动装置实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施例1和实施例2的起背驱动装置实工作状态的左视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施例3和实施例4的起背驱动装置实工作状态的左视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施例5和实施例6的起背驱动装置实工作状态的左视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抬腿驱动装置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抬腿驱动装置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床,包括床板、床板驱动装置、床架、床架升降装置、床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第一翻身板组合、第二翻身板组合和中间板组合,所述中间板组合置于所述床架的中间,且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的一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板组合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板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可以向所述中间板组合翻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组合、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均分为相对应的上部、中上部、中下部和下部四部分;所述中间板组合、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所述上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所述中间板组合、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述中上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所述中间板组合、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所述中下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所述中间板组合、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所述下部有相邻的连接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的中间板组合的所述上部或所述中下部,可以使所述的相邻连接结构带动相邻的所述第一翻身板组合和所述第二翻身板组合的相对应的所述上部或所述中下部运动,同时,在驱动所述中间板组合的所述中下部运动时伴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杰彭晓维蔡正信谢佳宏魏鸿键赵梓帆庄卓晴刘慧珊王成勇俞晓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愈大夫团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