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99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支架,包括透明的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使用者眼睛对应的两个通孔,所述防护罩本体的一面的周边设有用于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对应使用者鼻子处设有防凝雾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朝向使用者的一面的顶部设有用于粘贴额托的抵额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阻隔了医患近距离接触或交流时唾液等的飞溅及呼吸道的传播,更好的保护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易清洁消毒处置,可重复利用,方便拆卸及安装,成本低,不宜损坏,制作简单。制作简单。制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普遍缺少裂隙灯、激光机、OCA、眼底照相机等设备使用操作过程中的防护隔屏用具产品,现对于有呼吸道疾病传播或其他污染物易渐入眼内、口腔等操作时医务人员与患者间均无相应的专用医疗防护隔屏,在使用裂隙灯、激光机、OCA、眼底照相机等操作诊疗时医务人员需在治疗配合中指导患者,而期间需进行交流时医患间的近距离(≤10cm)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唾液等传播。因裂隙灯、激光机、OCA、眼底照相机等设备的使用特殊性,医务人员在使用设备检查、激光机等设备操作治疗眼部情况时患者额部与下颌必须放置在各眼科设备的托架上,同时医务操作者在使用仪器和各种操作治疗时也需要凑近显微镜等设备进行检查,医务人员正面与患者正面之间的距离≤10cm,其存在较多隐患,患者如有呼吸道疾病、咳嗽、交流时唾液的喷溅或其他近距离接触的传染类疾病等均可造成传播;患者在检查中常规未佩戴医用口罩、部分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多数就诊患者未常规定期进行体检,对自身患有疾病不知晓的情况下或部分患者有隐瞒传染类疾病时易造成传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以及眼科临床检查支架,解决了眼科检查过程中对有呼吸道疾病传播或其他污染物易渐入眼内、口腔等操作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传播。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包括透明的防护罩本体,所述防护罩本体的上部设有与使用者眼睛对应的两个通孔,所述防护罩本体的一面的周边设有用于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对应使用者鼻子处设有防凝雾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朝向使用者的一面的顶部设有用于粘贴额托的抵额贴。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阻隔了医患近距离接触或交流时唾液等的飞溅及呼吸道的传播,更好的保护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易清洁消毒处置,可重复利用,方便拆卸及安装,成本低,不宜损坏,制作简单。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为魔术贴。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结构采用魔术贴,能方便将防护罩本体安装在检查支架上,安装拆卸方便。
[0009]进一步,所述防凝雾结构为防凝雾槽。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凝雾结构采用防凝雾槽,口鼻呼出的气体
吹在槽内,避免呼出的热气向上延伸导致防护罩上部甚至检查装置的镜片出现凝雾。
[0011]进一步,所述防凝雾结构为呼吸阀。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凝雾结构采用呼吸阀,使用者呼出的热气被呼吸阀净化,能防止凝雾,同时能对呼出气体中的病毒进行一定的吸附。
[0013]进一步,所述抵额贴为一次性粘贴敷贴。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抵额贴采用一次性粘贴敷贴,敷贴的两面均有粘胶,使用前将敷贴的一面粘附在防护罩本体的一面上,使用时撕开另一面的膜,将敷贴粘贴在额托上,进一步将防护罩本体进行固定定位。
[0015]进一步,所述防护罩本体呈C型弯曲。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罩本体采用C型弯曲的结构,防护罩本体的两侧更加靠近使用脸侧,增大防护范围,并且适用于现有的检测支撑架。
[001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眼科临床检查支撑架,包括上述所述的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和固定设在升降机构上的支撑架,所述防护罩本体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上部设有额托,所述防护罩本体通过所述抵额贴与所述额托固定连接。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对有呼吸道疾病传播或其他污染物易渐入眼内、口腔等操作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传播,有效的阻隔了医患近距离接触或交流时唾液等的飞溅及呼吸道的传播,更好的保护了患者及医务人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的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的眼科临床检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1、防护罩本体;2、通孔;3、抵额贴;4、魔术贴;5、防凝雾槽;6、支撑架;7、额托;8、头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4]如图1,本技术中的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的一种实施例包括透明的防护罩本体1,具体的,所述防护罩本体1可以采用PU(聚氨酯)材质制成,防护罩本体1呈C型弯曲,即两侧向后弯曲,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上部设有与使用者眼睛对应的两个通孔2,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一面的周边设有用于与支撑架6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1对应使用者鼻子处设有防凝雾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1朝向使用者的一面的顶部设有用于粘贴额托7的抵额贴3,有效的阻隔了医患近距离接触或交流时唾液等的飞溅及呼吸道的传播,更好的保护了患者及医务人员,易清洁消毒处置,可重复利用,方便拆卸及安装,成本低,不宜损坏,制作简单。
[00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为魔术贴4,能方便将防护罩本体1安装在检查支架上,安装拆卸方便。所述防凝雾结构为防凝雾槽5,防凝雾结构采用防凝雾槽5,口鼻呼出的
气体吹在槽内,避免呼出的热气向上延伸导致防护罩上部甚至检查装置的镜片出现凝雾。所述抵额贴3为一次性粘贴敷贴,抵额贴3采用一次性粘贴敷贴,敷贴的两面均有粘胶,使用前将敷贴的一面粘附在防护罩本体1的一面上,使用时撕开另一面的膜,将敷贴粘贴在额托7上,进一步将防护罩本体1进行固定定位。
[0026]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罩本体1为宽30cm、高约45

50cm的软性胶片,通孔2的孔径为10cm,抵额贴3长7cm、宽1.0cm。
[0027]除以上实施例外,本技术中的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还可以做一下改进或结构替换:所述连接结构可以采用卡扣结构,在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周边上设置多个卡扣,在支撑架6上设置多个卡槽,通过卡扣卡进所述卡槽实现防护罩本体1与支撑架6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绑带,通过绑接的方式与支撑架6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防凝雾结构为呼吸阀,使用者呼出的热气被呼吸阀净化,能防止凝雾,同时能对呼出气体中的病毒进行一定的吸附。或者呼吸阀设置在防凝雾槽5的底部,两者结合实现防凝雾。
[0028]如图2,本技术的眼科临床检查支撑架6,包括上述所述的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和固定设在升降机构上的支撑架6,所述防护罩本体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固定设在所述支撑架6上,所述支撑架6的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防护罩本体(1),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上部设有与使用者眼睛对应的两个通孔(2),所述防护罩本体(1)的一面的周边设有用于与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1)对应使用者鼻子处设有防凝雾结构,所述防护罩本体(1)朝向使用者的一面的顶部设有用于粘贴额托(7)的抵额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魔术贴(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临床检查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雾结构为防凝雾槽(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临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桂红梁小燕潘兰龙立雯向清清劳莹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