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肖南专利>正文

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919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万向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载板,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该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第一螺纹杆转动时,顶板缓缓将第二U型板下降,控制载板的右端向下移动,并且使顶杆推动载板的左端向上移动,实现将支撑板倾斜,使患者能够缓缓滑落至CT检测床上,解决了在搬动时由于患者骨折的位置不同,容易对患者的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容易对患者的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容易对患者的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


[0001]本技术属于CT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

技术介绍

[0002]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在将患者运输到CT室时会使用到医疗车,但是现阶段的医疗车在使用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对骨折患者进行运输时,需要人工将患者搬动至CT上,在搬动时由于患者骨折的位置不同,容易对患者的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旨在解决上述存在搬动时由于患者骨折的位置不同,容易对患者的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万向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载板,所述支撑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板,所述第一U型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左端贯穿螺纹孔并延伸至螺纹孔的左侧,所述螺纹孔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第一U型板的内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二轴承,两个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
[0005]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第一U型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口,所述滑口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螺纹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第二U型板,所述第二U型板的上表面和第二U型板的底面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销轴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和载板的底面固定铰接,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的顶端与顶杆的底端通过两个第二销轴与载板的底面和托板的上表面固定铰接。
[0006]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与托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07]所述第一U型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上表面均与托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载板的右侧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左侧面与载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与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环,两个所述定位环分别位于螺纹筒的左右两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第一螺纹杆可以配合转把,控制顶板进行左右移动,使顶板支撑第二U型板上升下降,并且通过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可以使第一螺纹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旋转,使第二螺纹杆能够配合螺纹筒控制托板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在第一螺纹杆转动时,顶板缓缓将第二U型板下降,控制载板的右端向下移动,并且使顶杆推动载板的左端向上移动,实现将支撑板倾斜,使患者能够缓缓滑落至CT检测床上,解决了在搬动时由于患者骨折的位置不同,容易对患者的骨折处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支撑板正视图的剖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第一U型板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5]图中:1、支撑板;2、载板;3、凹槽;4、第二U型板;5、第一销轴;6、保护垫;7、顶杆;8、转把;9、第一螺纹杆;10、第一滑槽;11、第一滑块;12、固定板;13、螺纹孔;14、顶板;15、支撑架;16、定位板;17、第一轴承;18、第一齿轮;19、第二螺纹杆;20、螺纹筒;21、滑口;22、托板;23、第一U型板;24、定位环;25、第二齿轮;26、第二轴承;27、第二滑块;28、固定环;29、连接杆;30、第一销轴;31、万向轮;32、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请参阅图1

3,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支撑架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万向轮31,支撑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内部设有与凹槽3相适配的载板2,支撑架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第一滑块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4,顶板14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3,固定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板23,第一U型板23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7,两个第一轴承17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第一螺纹杆9的左端贯穿螺纹孔13并延伸至螺纹孔13的左侧,螺纹孔13与第一螺纹杆9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把8,第一U型板23
的内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二轴承26,两个第二轴承26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9。
[0019]第一螺纹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8,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5,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25相啮合,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20,第一U型板23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口21,滑口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29,连接杆29的底端与螺纹筒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2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22,固定板12的上方设有第二U型板4,第二U型板4的上表面和第二U型板4的底面分别通过两组第一销轴5与固定板12的上表面和载板2的底面固定铰接,固定板12的上方设有顶杆7,顶杆7的顶端与顶杆7的底端通过两个第二销轴30与载板2的底面和托板22的上表面固定铰接。
[0020]本技术中,连接杆2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28,固定环2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CT科室用医疗车,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5),所述支撑架(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两组万向轮(31),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设有与凹槽(3)相适配的载板(2),所述支撑架(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0),所述第一滑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1),所述第一滑块(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4),所述顶板(14)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3),所述固定板(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U型板(23),所述第一U型板(23)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镶嵌有第一轴承(17),两个所述第一轴承(17)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9),所述第一螺纹杆(9)的左端贯穿螺纹孔(13)并延伸至螺纹孔(13)的左侧,所述螺纹孔(13)与第一螺纹杆(9)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把(8),所述第一U型板(23)的内壁固定镶嵌有相对称的第二轴承(26),两个所述第二轴承(26)的内圈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9);所述第一螺纹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8),所述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18)与第二齿轮(25)相啮合,所述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20),所述第一U型板(23)的上表面开设有滑口(21),所述滑口(2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29),所述连接杆(29)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肖南
申请(专利权)人:周肖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