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制冷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制冷
,例如涉及一种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气体轴承中气体与转子摩擦阻力小,与磁浮轴承相比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因此近年来开始被运用到离心式压缩机中,形成气悬浮压缩机。气悬浮压缩机以其高效、节能、无油等特点成为当前离心式压缩机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为气体轴承供气是保证气悬浮压缩机正常运行的关键一环。目前,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多为压缩机外接供气罐实现:首先将制冷系统(例如,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冷媒泵抽至供气罐,然后通过加热器加热,使冷媒气化并产生稳定压强,通过管路联通至压缩机的气体轴承,以实现轴承供气。还有一种供气方式为:利用冷媒泵从冷凝器中抽出液态冷媒,再经节流装置、气液分离器之后再通入气体轴承,整个供气系统结构相对复杂,由于存在节流过程,有效能损失巨大。可见,现有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均需要冷媒泵来提供动力,而气体轴承的耗气量往往较低,导致冷媒泵(启动时冷媒流量过大)与整个供气系统难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气悬浮压缩机;所述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包括:多个电加热单元,每个所述电加热单元通过供气通路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口连通,每个所述电加热单元通过进液通路与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的高压侧连通,每个所述电加热单元通过连通通路与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的低压侧连通;通过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的供气通路的导通或关闭,使所述电加热单元进入供气状态或者准备状态;通过控制所述电加热单元的进液通路和连通通路的导通,实现所述电加热单元的补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阀门,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所述供气通路、所述进液通路和所述连通通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气管组、进液管组和连通管组中一个或多个;所述供气管组,包括供气管和多个进气管,所述供气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口连通,所述供气管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电加热单元连通;所述进液管组,包括进液管和多个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连通,所述进液管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所述出液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电加热单元连通;所述连通管组,包括第一侧连通管和多个第二侧连通管,所述第一侧连通管的第一端用于气悬浮压缩机所在的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一侧连通管的第二端与多个所述第二侧连通管的第一端连通,多个所述第二侧连通管的第二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电加热单元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单元与所述连通通路的连接位置高于所述电加热单元的最大液位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轴承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设置于电加热单元上,用于获取电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纪强,俞国新,朱万朋,韩聪,李思茹,常云雪,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