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京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668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湿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包括加湿装置和出气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外壳、顶盖、水管、水箱、湿膜加湿器总成、第一电机、第一连接罩、第二连接罩和鼓风机,所述外壳的右侧壁和左侧壁分别镶嵌有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所述顶盖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顶盖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水管贯穿于所述外壳的右侧壁,所述水箱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该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顶盖的顶部安装有转动的出气装置,出气装置和第一电机配合使用能够在限定的角度内循环转动,从而增大出风装置对空气的加湿面积,进而提高加湿器的加湿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加湿设备
,具体为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

技术介绍

[0002]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加湿器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有近 2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空气质量概念普及、产品研发、市场培育,加湿器这一相对陌生的小家电产品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接受。
[0003]中国专利号为CN209084978U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型加湿器,利用单片机自动进行移动和全方位加湿,另外,放置盒的设置,放置了控制板,方便了控制板的使用,也防止了控制板的遗失;中国专利号为 CN201920702916.X公开了一种加湿器智能控制系统用显示面板辅助装备,用于快速简单的与显示屏脱离和卡紧的效果,达到了我们快速更换维修智能显示屏,就算不是专业维修安装人员,普通人群客户根据这一装置也可以实现简单拆卸,不会出现误拆,或者失误掉落砸碎显示屏的情况;中国专利号为 CN201621233069.X公开了一种智能加湿器控制系统,用于实现远程监控与操作,功能全面、操作人性化、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适合在家庭以及企业中推广应用;现有的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使用的时候出风的角度不能够进行调节,从而限定了出风的角度,进而限定了对空气加湿的面积,因此影响了加湿器的加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在使用的时候出风的角度不能够进行调节,从而限定了出风的角度,进而限定了对空气加湿的面积,因此影响了加湿器的加湿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包括加湿装置和出气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外壳、顶盖、水管、水箱、湿膜加湿器总成、第一电机、第一连接罩、第二连接罩和鼓风机,所述外壳的右侧壁和左侧壁分别镶嵌有第一格栅和第二格栅,所述顶盖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部,所述顶盖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水管贯穿于所述外壳的右侧壁,所述水箱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所述水箱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循环水泵,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后侧壁,并且湿膜加湿器总成的底部位于所述水箱的内腔,所述循环水泵通过软管与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内腔的前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罩和所述第二连接罩分别套接于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罩的内腔焊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右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内的传动轴的右端键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二连接罩通过导管与所述出气装置连通,所述鼓风机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右侧壁,所述鼓风机通过导线连接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鼓风机通过软管与所述出气装置连通;所
述出气装置位于所述顶盖的内部,所述出气装置包括箱体和曲型板,所述第一电机内的传动轴与所述箱体键连接,所述曲型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曲型板的顶部熔接有挡风板。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格栅的左侧壁镶嵌有过滤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在所述箱体的内腔水平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管的内侧壁镶嵌有紫外线灯。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镶嵌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与所述顶盖镶嵌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外壳的内腔左侧壁焊接。
[00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顶盖的顶部安装有转动的出气装置,出气装置和第一电机配合使用能够在限定的角度内循环转动,从而增大出风装置对空气的加湿面积,进而提高加湿器的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标记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0、加湿装置;110、外壳;111、第一格栅;112、第二格栅;113、过滤板;120、顶盖;121、湿度传感器;122、折叠板;130、水管;140、水箱; 141、循环水泵;150、湿膜加湿器总成;151、连接板;160、第一电机;170、第一连接罩;171、立杆;172、第二电机;173、扇叶;180、第二连接罩;181、导管;190、鼓风机;191、处理器;200、出气装置;210、箱体;211、分流板;220、曲型板;221、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加湿装置100包括外壳110、顶盖120、水管130、水箱140、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第一电机160、第一连接罩170、第二连接罩180和鼓风机190,外壳110的右侧壁和左侧壁分别镶嵌有第一格栅111 和第二格栅112,顶盖120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110的顶部,顶盖1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121,水管130贯穿于外壳110的右侧壁,水箱140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110的内腔底部,水箱14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循环水泵141,湿膜加湿器总成150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110的内腔后侧壁,并且湿膜加湿器总成
150的底部位于水箱140的内腔,循环水泵141通过软管与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的顶部连通,第一电机160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110内腔的前侧壁,第一连接罩170和第二连接罩180分别套接于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的两侧,第一连接罩170的内腔焊接有立杆171,立杆171的右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 172,第二电机172内的传动轴的右端键连接有扇叶173,第二连接罩180通过导管181与出气装置200连通,鼓风机190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110的内腔右侧壁,鼓风机190通过导线连接有处理器191,处理器191与湿度传感器121电性连接,鼓风机190通过软管与出气装置200连通;出气装置200位于顶盖120 的内部,出气装置200包括箱体210和曲型板220,第一电机160内的传动轴与箱体210键连接,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控制系统的加湿器,包括加湿装置(100)和出气装置(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100)包括外壳(110)、顶盖(120)、水管(130)、水箱(140)、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第一电机(160)、第一连接罩(170)、第二连接罩(180)和鼓风机(190),所述外壳(110)的右侧壁和左侧壁分别镶嵌有第一格栅(111)和第二格栅(112),所述顶盖(12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110)的顶部,所述顶盖(12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湿度传感器(121),所述水管(130)贯穿于所述外壳(110)的右侧壁,所述水箱(14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110)的内腔底部,所述水箱(14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循环水泵(141),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15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110)的内腔后侧壁,并且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的底部位于所述水箱(140)的内腔,所述循环水泵(141)通过软管与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电机(160)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外壳(110)内腔的前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罩(170)和所述第二连接罩(180)分别套接于所述湿膜加湿器总成(150)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罩(170)的内腔焊接有立杆(171),所述立杆(171)的右侧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172),所述第二电机(172)内的传动轴的右端键连接有扇叶(173),所述第二连接罩(180)通过导管(181)与所述出气装置(200)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重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京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