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鼻患者接口
[0001]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0年7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 63/058,001和2019年9月10日提交的澳大利亚临时专利申请第 2019903360号的权益,这两件申请均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2
技术介绍
[0003]2.1
[0004]本技术涉及呼吸相关障碍的筛查、诊断、监测、治疗、预防和改善中的一者或多者。本技术还涉及医疗装置或设备及其用途。
[0005]2.2相关技术的描述
[0006]2.2.1人呼吸系统及其障碍
[0007]人体的呼吸系统促进气体交换。鼻和嘴部形成患者的气道入口。
[0008]气道包括一系列分支管,当分支气管穿透更深入肺部时,其变得更窄、更短且更多。肺部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从而允许氧气从吸入空气进入静脉血并以相反方向排出二氧化碳。气管分成左主支气管和右主支气管,它们最终再分成端部细支气管。支气管构成传导气道,但是并不参与气体交换。气道的进一步分支通向呼吸细支气管,并最终通向肺泡。肺部的肺泡区域为发生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接口,包含:增压室,所述增压室可加压到比环境空气压力高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所述增压室包括增压室入口端口,所述增压室入口端口的尺寸和结构被设计为接收用于由患者呼吸的处于治疗压力的空气流;通气口结构,所述通气口结构允许由患者呼出的气体从所述增压室的内部连续流动以通气至周围环境,所述通气口结构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为在使用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治疗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形成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嘴部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使得处于所述治疗压力的空气流被递送到嘴部,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呼吸循环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第二密封形成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所述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鼻子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这样使得处于所述治疗压力下的空气流被递送至鼻子,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在使用中在患者的整个呼吸循环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以及所述患者接口进一步包含:一对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与所述增压室的前壁之间的所述接口的相对侧上,其中所述支撑部被配置成抵抗沿向前和向后方向的压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支撑部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的多个部分,所述部分在使用中密封抵靠所述患者的唇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支撑部被连接到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的多个部分,所述部分在使用中密封到所述患者的唇上部,直接在所述患者的鼻子的拐角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当在平行于矢状平面的横截面中观察时,所述支撑部是弯曲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当在平行于正面的横截面中观察时,所述支撑部是弯曲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增压室包含口部和鼻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每个支撑部在邻近所述口部的横向侧壁部和所述鼻部的横向侧壁部的交界处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所述口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每个支撑部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所述口部,邻近所述口部的前壁部和所述鼻部的前壁部的交界处。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增压室的所述横向侧壁部邻近与所述鼻部的交界处向内弯曲,其中每个支撑部基本上邻近相邻的横向侧壁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包含至少一个鼻孔,所述至少一个鼻孔被配置成用于将处于所述治疗压力下的空气流递送至患者鼻孔的入口,其中在使用中,任一个支撑部的任何部分都不直接低于所述鼻孔或每个鼻孔。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接口进一步包含定位和稳定结构,所述
定位和稳定结构被配置成产生力以便将所述密封形成结构保持在所述患者头部上的治疗有效位置中。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增压室至少部分地由外壳形成并且所述通气口结构被提供给所述外壳。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支撑部连接到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并且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前壁。14.一种患者接口,包含:增压室,所述增压室可加压到比环境空气压力高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所述增压室包括增压室入口端口,所述增压室入口端口的尺寸和结构被设计为接收用于由患者呼吸的处于治疗压力的空气流;通气口结构,所述通气口结构允许由患者呼出的气体从所述增压室的内部连续流动以通气至周围环境,所述通气口结构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为在使用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治疗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形成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口部上,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嘴部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这样使得处于所述治疗压力下的空气流被递送到所述嘴部,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用于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的呼吸周期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第二密封形成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鼻部,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所述患者面部的围绕所述患者鼻子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这样使得处于所述治疗压力下的空气流被递送到鼻子,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用于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的呼吸周期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以及其中,所述增压室的所述鼻部的第一前壁部,其邻近与所述增压室的所述口部的交界处、比所述增压室的口部的紧邻区域更具柔性,以及所述增压室的所述鼻部的第二前壁部,其紧邻所述第一前壁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前壁部的与所述增压室的所述口部的所述交界处相对的一侧,其柔性小于所述前壁的紧邻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比所述增压室的所述紧邻部薄。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前壁部比所述增压室的所述紧邻部厚。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前壁部包括带,所述带延伸经过所述第一前壁部,并且被配置成穿过所述增压室朝向所述患者延伸。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增压室内所述第一前壁部与所述第二前壁部之间的过渡是基本上阶梯状的表面。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在所述增压室外部在所述第一前壁部与所述第二前壁部之间的过渡是基本上光滑的表面。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在使用中比所述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得更高。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和第二前壁部由相同的材
料制成。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基本上延伸跨过所述增压室的鼻部的整个宽度。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前壁部延伸跨过所述增压室的所述鼻部的宽度的至少大部分。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围绕所述第二前壁部的至少一个横向边缘在向上方向上延伸。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二前壁部基本上延伸跨过所述增压室的所述鼻部的整个宽度。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的中心部在比所述第一前壁部的横向部更高的方向上延伸。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的上交界处是弯曲的。2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前壁部的下交界处是弯曲的。2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增压室至少部分地由外壳形成并且所述通气口结构被提供给所述外壳。30.一种患者接口,包含:增压室,所述增压室可加压到比环境空气压力高至少6cmH2O的治疗压力,所述增压室包括增压室入口端口,所述增压室入口端口的尺寸和结构被设计为接收用于由患者呼吸的处于治疗压力的空气流;通气口结构,所述通气口结构允许由患者呼出的气体从所述增压室的内部连续流动以通气至周围环境,所述通气口结构的尺寸和形状被设计为在使用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接口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形成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口部,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患者面部的围绕患者嘴部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这样使得处于所述治疗压力下的空气流被递送到所述嘴部,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用于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的呼吸周期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第二密封形成结构,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连接到增压室的鼻部,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与所述患者面部的围绕所述患者鼻子的入口的区域形成密封,这样使得处于所述治疗压力下的空气流被递送到鼻子,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被构造和布置为用于在使用中的整个患者的呼吸周期中维持所述增压室中的所述治疗压力;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形成结构的横向部的后表面在从所述第一密封形成结构和第二密封形成结构的交界处的向上
‑
向前方向上倾斜。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每个横向部的斜坡与所述患者接口的中间接触平面形成在20度与90度之间的角度。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在使用中,所述患者接口的任何部分都不接触所述患者的鼻翼顶点。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成防止所述患者的鼻孔闭塞。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患者接口,其中所述增压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