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气结构铅酸蓄电池及其构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612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及其构成方法,基于多单格蓄电池(1)或多只单体蓄电池(2、3……n),包括:A、在多单格蓄电池(1)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2、3……n)的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B、将导管(40)的端头与上端盖(10)气密结合,且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C、在导管(40)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50),从而达到各单体电池的压力保持一致,阻止了电解液的溢出,使电池内部或电池间的电解液含量相互调节,提高了浮充电压均一性及电池的浮充电寿命。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成本低,不增加蓄电池的体积,密封容易保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气结构蓄电池及其构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特别涉及铅酸蓄电池,尤其涉及铅酸蓄电池的结构或制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或是由多只单体电池组合成电池组,或是一台蓄电池由多单格蓄电池组成。由于各单体或各单格蓄电池性能一致性的差异,导致个别电池先于其它电池析气,带出电解液,从而使单个电池因电解液的损失而导致内阻的增加,长期循环使用,使这些电池提前性能变坏失效,最终导致整个蓄电池组性能变坏失效。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中国技术专利CN02286508公开了名为“一种内压平衡的组合蓄电池”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方案为:在密封外壳中设有多组单体电池,密封体设有共用安全阀,并且所有的单体电池都具有进气阀、出气阀,密封体中设有与所有的单体电池一个共用的气室。共用安全阀的开启压力>进气阀A的开启压力>出气阀B的开启压力。构成一个压力平衡体系。通过密封体中的压力,遏止单体电池析气时夹带电解液。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案虽能达到各单体电池性能的尽量一致,但其体积增大,外壳用料增多,进气阀、出气阀、共用安全阀的使用使造价进一步增加,而且公用气室的密封工艺要求较高,使用中密封也容易被破坏。再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03133542所公开的名为“单体电池内压自动平衡并共用安全阀的双极性蓄电池”的方案,这是一种一次电池结构,与铅酸蓄电池有较大区别,其由多层单体电池组成,双极性基板起到层与层间隔离的作用,该方案在双极性基板的上部开有通孔,外壳上设有安全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没有电解液体,这种结构的电池所要解决的问题比铅酸蓄电池要少,在隔离板上开通孔使内压平衡,通孔仅仅透气即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解决铅酸蓄电池组由于个体电池性能差异所造成的电池组提前报废的问题,和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体积大、成本高、密封易于失效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原蓄电池体积的情况下,在电池组各电池的上盖间,用导管连通各电池的气室,从而达到各单体电池的压力保持一致,最大限度延长了蓄电池组的寿命。且本专利技术成本低,密封易于保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实施第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包括:A.在多单格蓄电池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之间,设置导管,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的各上端盖之间,设置导管;B.将导管的端头与上端盖气密结合,且导管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C.在导管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上述第一种方法实施到此,往下有两种可行的选择:一、所述导管的两端接在两单格或两单体蓄电池之间。二、增设总导管,所述总导管的接头等于大于3个,所述导管的一端接在一单格或一单体蓄电池的上端盖之上,另一端接在总导管上,所述总导管通过各导管连通单格蓄电池或单体蓄电池的气室。在导管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与第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的设计思想相同,第二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主要针对多单格蓄电池,所述方法包括:A.在每两单格蓄电池之间的侧壁位于气室的部位上,开通孔;B.在通孔处嵌入固定防酸透气物。依照上述方法设计制造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包括多单格蓄电池的或多只单体蓄电池的各上端盖、气室,尤其是:在多单格蓄电池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之间,有导管连接,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的各上端盖之间,有导管连接;所述导管的端头与上端盖气密结合,且导管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所述导管的内部有防酸透气物。如果只使用所述导管进行所有的连接,则导管的两端接在两单格或两单体-->蓄电池之间。如果设置总导管,此时所述导管的一端接在一单格或一单体蓄电池的上端盖之上,另一端接在总导管上,所述总导管通过各导管连通单格蓄电池或单体蓄电池的气室。对于多单格蓄电池,还有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方案可以实施:在每两单格蓄电池之间的侧壁位于气室的部位上,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处嵌入固定防酸透气物。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原蓄电池体积的情况下,在电池组各电池的上盖之间,用导管连通各电池的气室,在导管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阻止了电解液的逸出,使电池内部或电池间的电解液含量相互调节,提高了浮充电压均一性及电池的浮充电寿命。而且实施本专利技术成本低,密封容易保持。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多单格蓄电池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多单体电池组合成电池组的蓄电池的示意图;图3是在多单格蓄电池基础上实施串气结构蓄电池方案一的示意图;图4是在多单格蓄电池基础上实施串气结构蓄电池方案二的示意图;图5是在多单体电池组基础上实施串气结构蓄电池方案一的示意图;图6是在多单格蓄电池基础上实施有总导管串气结构蓄电池方案一的示意图;图7是在多单体电池组基础上实施有总导管串气结构蓄电池方案一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案一、二对本专利技术串气结构蓄电池及其构成方法作进一步详尽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多单格蓄电池1,每单格有上端盖10,有正负电极11、12…21、22……,电池内部有正负电极连接点80。图2是现有技术多只单体蓄电池2、3…组成的蓄电池组,每单体电池也-->有上端盖10,也有正负电极11、12…21、22……,电池外部有正负电极连接体30。为了改进蓄电池组的性能,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改造的技术方案如下:如图3、图5所示,实施第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基于多单格蓄电池1或多只单体蓄电池2、3……n,所述方法包括:A.在多单格蓄电池1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2、3……n的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B.将导管40的端头与上端盖10气密结合,且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C.在导管40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50。上述第一方法实施到此,往下有两种可行的选择:如图6、图7所示,一、所述导管40的两端接在两单格或两单体蓄电池之间。二、设置一总导管41,所述导管4)的一端接在一单格或一单体蓄电池的上端盖10之上,另一端接在总导管41上,所述总导管41的接头等于大于3个。所述总导管41通过各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如图4所示,与第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的设计思想相同,第二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主要针对多单格蓄电池,所述方法包括:A.在每两单格蓄电池之间的侧壁15位于气室16的部位上,开通孔18;B.在通孔18处嵌入固定防酸透气物50。依照上述方法设计制造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包括多单格蓄电池的或多只单体蓄电池的各上端盖、气室,尤其是:在多单格蓄电池1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10之间,有导管40,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2、3……n的各上端盖10之间,有导管40;所述导管40的端头与上端盖10气密结合,且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所述导管40的内部有防酸透气物50。如图3、图5所示,如果只使用所述导管进行所有的连接,则所述导管40的两端接在两单格或两单体蓄电池之间。如图6、7所示,如果设置总导管,此时所述导管40的一端接在一单格或一单体蓄电池的上端盖10之上,另一端接在总导管4)上,所述总导管41通-->过各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所述总导管41的接头等于大于3个。即便是3个接头的总导管41也可以用于电池数目大于3的电池组上,用不同接头数目的总导管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基于多单格蓄电池(1)或多只单体蓄电池(2、3……n),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在多单格蓄电池(1)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2、3……n)的各上端盖 (10)之间,设置导管(40);B.将导管(40)的端头与上端盖(10)气密结合,且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C.在导管(40)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基于多单格蓄电池(1)或多只单体蓄电池(2、3……n),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在多单格蓄电池(1)的各个单格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或是在多只单体蓄电池(2、3……n)的各上端盖(10)之间,设置导管(40);B.将导管(40)的端头与上端盖(10)气密结合,且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C.在导管(40)的内部设置防酸透气物(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40)的两端接在两单格或两单体蓄电池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一总导管(41),所述导管(40)的一端接在一单格或一单体蓄电池的上端盖(10)之上,另一端接在总导管(41)上,所述总导管(41)的接头等于大于3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导管(41)通过各导管(40)连通各单格蓄电池或各单体蓄电池的气室(16)。5、一种串气结构蓄电池的构成方法,基于多单格蓄电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在每两单格蓄电池之间的侧壁(15)位于气室(16)的部位上,开通孔(18);B.在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