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动物饲喂装置、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658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动物饲喂装置、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该装置包括:两个摄像头、摄像头控制器和饲喂装置;摄像头,用于采集目标图像信息,并将目标图像信息传送至摄像头控制器;其中,目标图像信息为目标区域中动物采食的图像信息;摄像头控制器,用于根据目标图像信息获取识别结果,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饲喂装置的控制器,以使饲喂装置的控制器根据识别结果控制饲喂装置进行饲喂。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多种类型动物的差异化、自动化饲喂,不仅减少动物饲料的浪费,还降低了人力负担,降低了误检测、误识别的概率。误识别的概率。误识别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动物饲喂装置、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物饲喂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动物饲喂装置、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动物饲喂方式一般为人工定时饲喂,并且使用的饲喂装置简单、不够智能化,在饲喂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多种问题。比如:1、不能解放劳动力,增加人力负担,尤其是在大规模养殖饲喂过程中;2、不够及时性,人力无法做到24小时不间断饲喂;3、无法针对不同类型动物实现定制化饲喂,从而满足不同需求;4、不能够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无法对动物个体饲喂数据进行溯源等。伴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养殖从业者迫切希望能够实现饲喂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最终达到无人化。
[0003]常见的饲喂装置一般采用通用的传感器对水、料以及采食动物数量的检测,比如:1、对水的检测通常采用碳棒或是在电磁阀后端加入其它的传感器进行检测,缺点是严重依赖于水的有无,而且当水压不稳、水中杂质过多或是下水异常时,存在着误检测、检测不出的异常;2、对料的检测通常采用料位传感器进行检测,缺点是灵敏度不好调节,易受周围传导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动物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两个摄像头、摄像头控制器和饲喂装置;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目标图像信息,并将所述目标图像信息传送至摄像头控制器;其中,所述目标图像信息为目标区域中动物采食的图像信息;所述摄像头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图像信息获取识别结果,并将所述识别结果发送至饲喂装置的控制器,以使所述饲喂装置的控制器根据所述识别结果控制饲喂装置进行饲喂;其中,所述识别结果包括:识别采食动物的类型、采食动物的数量和饲喂装置的剩料信息;所述装置还包括:H型支架和摄像头支架;所述摄像头支架的两端各连接一摄像头;所述H型支架两侧的竖杠分别固定在饲喂装置的两侧,所述H型支架中的横杠位于饲喂装置的上方;所述H型支架中横杠的中心与所述摄像头支架的中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信息获取识别结果,包括:以所述目标图像信息为预设的机器视觉识别算法的输入,获取采食动物的类型、采食动物的数量和饲喂装置的剩料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识别结果控制饲喂装置进行饲喂,包括:当饲喂装置有剩料且采食动物的数量大于零时,控制饲喂装置的下料机构停止饲喂,直至饲喂装置没有剩料时,根据采食动物的类型和不同类型采食动物的数量,控制饲喂装置的下料机构进行饲喂;当饲喂装置有剩料且采食动物的数量等于零时,控制饲喂装置的下料机构停止饲喂;当饲喂装置没有剩料且采食动物的数量大于零时,根据采食动物的类型和不同类型采食动物的数量,控制饲喂装置的下料机构进行饲喂;当饲喂装置没有剩料且采食动物的数量等于零时,控制饲喂装置的下料机构停止饲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机器视觉识别算法的建立过程包括:以历史的目标图像信息为机器视觉识别算法的输入层训练样本,以与所述历史的目标图像信息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付任继平朱宝鑫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探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