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45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及其编织方法,包括底层、中间层以及面层,所述面层包括提花层与背景层。有益效果:所述的编织方法打破了只有经平和编链组织提花的限制,丰富了提花组织,采用特殊、轻质的纱线以及设计了垫纱的基本组织,可以编织出轻量、立体、弹性、透明多色、提花效应丰富的提花网布。网布。网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及其编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编制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编布料织造工艺包括机织(也称梭织)、针织、编织和非织造,其中针织又分为经编和纬编。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形成的针织物称为经编织物。
[0003]在现有的经编编织技术中,在使用双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生产时,传统的经编编织方法是由双针床经编机的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在前针床编织花型,由梳栉GB3、梳栉GB4编织形成织物正反面之间的连接线,由梳栉GB4、梳栉GB5、梳栉GB6在后针床编织花型;采用现有的这种传统的经编编织方法编织制成的经编织物,织物的立体感较差,织物整体风格较为单一,易被模仿,另外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产品风格已造成审美疲劳,创新范围越来越小,制衡着企业的发展。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1)、中间层(2)以及面层(3)。2.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3)包括提花层(4)与背景层(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的编织方法,采用双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编织中使用的双针床经编机具备前针床、后针床和用于配合前针床、后针床进行编织工作的七把梳栉,七把梳栉从机台前到机台后依次设为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梳栉GB4、梳栉GB5、梳栉GB6和梳栉GB7,其特征在于,该改进的经编编织方法为:所述梳栉GB1和所述梳栉GB2在前针床、后针床共用梳栉进行编织成底层(1);所述梳栉GB3在前针床和后针床在前针床、后针床的共用梳栉进行编织轮流垫纱成中间层(2);所述梳栉GB4和所述梳栉GB5的基本组织根据不同偏移信息而发生改变,在后针床垫纱成形状不同的提花层(4);所述梳栉GB6和所述梳栉GB7在后针床垫纱成背景层(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该改进的经编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时,垫纱方法为:前针床从初始位置上升进行垫纱运动,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在梳栉GB1的导纱针进入前针床舌针针钩之前完成针背垫纱运动;前针床上升至最高位置基本保持不动,双针床经编机的摇架带着七把梳栉一起向前针床的前方运动至最前位置,使得梳栉GB3的导纱针与前针床的舌针针钩的间距大于或等于7mm,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完成在前针床的针钩垫纱运动;前针床下降至低位后,后针床从初始位置上升进行垫纱运动,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4、梳栉GB5、梳栉GB6、梳栉GB7在梳栉GB7的导纱针进入后针床舌针针钩之前完成针背垫纱运动;后针床上升至最高位置基本保持不动,双针床经编机的摇架带着六把梳栉一起向后针床的后方运动至最后位置,使得梳栉GB1的导纱针与后针床的舌针针钩的间距大于或等于7mm,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4、梳栉GB5、梳栉GB6、梳栉GB7完成在后针床的针钩垫纱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强耐磨性能的超薄经编布料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3
‑5‑1‑
3/3
‑5‑1‑
3/3
‑5‑1‑
3/3
‑5‑1‑
3/1
‑0‑2‑
1/1
‑0‑2‑
1/1
‑0‑2‑
1/1
‑0‑2‑
1//;所述梳栉GB1的穿纱方式为:1空1穿1空;所述梳栉GB2的垫纱组织为:1
‑1‑0‑
2/1
‑1‑0‑
2//1
‑1‑0‑
2/1
‑1‑0‑
2/2
‑5‑1‑
1/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英吴佳铭
申请(专利权)人:百越新材料科技启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