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柔性智能生产线的设备配置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套圈柔性智能生产线的设备配置优化方法,属于磨削加工柔性生产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自动化生产车间中产品为通过生产线进行柔性化批量生产,每条生产线包括多个生产工序,每个生产工序由对应的生产设备完成该环节。
[0003]轴承套圈智能磨削生产线是轴承智能制造和质量保证的核心,现有技术中轴承套圈的磨削生产线均是针对某种类型的内/外圈而设计的生产线,生产线上每道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数量和工件的转速均根据轴承套圈的类型预先设计,进而进行连线生产。
[0004]不同的轴承套圈类型生产工艺有一定的差异,例如:需要的设备数量、设备的配置、以及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等,因此当轴承套圈的类型改变后,原有的生产线需要换型调整后才可以生产其他轴承套圈,整个调换过程需要有经验的设计人员进行参数的调整,整体过程耗时较长、并且成本高,也即现有的轴承套圈生产线的设备配置适应性差。
[0005]现有技术中有人提出柔性机加工生产线平衡优化的方法,通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柔性智能生产线的设备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的日计划产量、各生产线各工序的磨削面数量、以及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磨削加工余量、磨削进给量;2)根据各生产线各工序的磨削面数量、以及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磨削加工余量、磨削进给量、工件转速建立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时间模型,结合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时间模型、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的日计划产量建立假定产品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标准时间模型;所述假定产品为根据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的日计划产量占所有轴承内/外圈的日计划产量的比例构成的虚拟产品;3)根据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的日计划产量、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时间模型、以及假定产品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标准时间模型建立假定产品的日产量模型;4)根据假定产品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标准时间模型以及各生产线各工序的设备数量建立实际生产节拍模型;5)基于假定产品的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标准时间模型、实际生产节拍模型、以及各生产线各工序的设备数量得到线平衡率以及缓存率;基于假定产品的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作业标准时间模型、假定产品的日产量模型、以及各生产线各工序的设备数量得到设备利用率;6)以线平衡率、缓存率、设备利用率为优化指标,建立求解各生产线各工序的设备数量以及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工件转速的目标函数;7)结合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得到各生产线各工序的设备数量以及每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各生产线各工序下的工件转速的最优解,将最优解作为轴承套圈柔性智能生产线的设备配置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柔性智能生产线的设备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函数为:其中,L
B
为线平衡率;B
R
为缓存率;E
U
为设备利用率;R
ijk
为第i种型号的轴承内/外圈在第j条生产线第k道工序下的工件转速;N
jk
为第j条生产线第k道工序的设备数量;α1为第一权重系数;α2为第二权重系数;α3为第三权重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柔性智能生产线的设备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为:所述约束条件为:R
′
ijk
≤R
ijk
≤R
″
ijk
;
N
jk
≥1,N
jk
∈N
+
;其中,为假定产品在第j条生产线第k道工序下的作业标准时间;ε
j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英,吴亚威,李昭楠,李亚杰,邱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