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616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端部安装有工作导管,且工作导管的底部安装有递进结构,同时工作导管的右下侧安装有手柄,并且手柄的内部安装有锁紧结构,介入导管与工作导管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介入导管的管体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管,且限位管内部穿插有导丝,同时管体的右端与连接管固定设置。该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医生在操作的时候,手掌握在手柄上,食指对扳机进行操作,中指对传动块进行按压,使得医生可单手对此装置进行操作,降低装置的操作难度,并降低手术难度,解放医生的一只手,可在手术中对其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中对其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中对其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脑出血引起的,发生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等有关;脑溢血后传统治疗是用药物,但药物止血较慢,出现凝血后,开颅手术,往往会留下后遗症;而介入治疗手术(动脉微导丝扩张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与材料和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它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只需局部麻醉,开1

2mm的小口即可,因而它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安全可靠等优点,从而可以大大减轻病人所承受的痛苦。
[0003]根据上述,脑神经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在人体大腿动脉血管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微导丝深入病人体内脑血管,进行脑血管疾病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其中微导管在深入指定位置后,为了提高治疗的稳定和准确,微导管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现有的微导管,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缺少很好的固定,因此不仅提高了手术的风险。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检索,公告号为CN109303963A的专利公开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文中提出“还包括导管本体、避让孔、敷贴、软垫、卡套、夹板、螺纹套、手柄、绝缘套、推板、弹簧、导电块、电磁铁,所述的避让孔位于导管本体内部,所述的避让孔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孔与导丝滑动相连,所述的敷贴贯穿于导管本体外壁,所述的敷贴与导管本体滑动相连,所述的软垫贯穿于导管本体外壁,”导丝的一端进入到人体内的时候,其在人体内部的长度,医生通过手持导丝的一端进行操作,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一只手操作导丝,另一只手扶好导管,医生双手被占用,则会增加手术的时间。
[0005]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市场空白,提供了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查设备、固定导管、调节导丝位置、清洗介入导管以及存放设备:步骤A.检查设备:检查装置是否存在损坏,保证其在工作时候的可靠性;步骤B.固定导管:将设备的介入导管置于病灶处,并使用介入导管端部的敷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
步骤C.调节导丝位置:通过食指;扣动扳机,使得拨齿通过上卡齿带动外护管在导向框内部向左移动,带动导丝在介入导管内部向左移动,使得介入导管内部的导丝在患者的体内逐渐进行伸长工作,直至延伸至体内的目标位置;步骤D.清洗介入导管:将介入导管与工作导管之间通过拼接结构进行拆卸,拆卸完毕之后,即可对介入导管进行清洗;步骤E.存放设备:将清洗后的介入导管和工作导管放置在存放箱的内部。
[0009]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包括:介入导管,所述介入导管端部安装有工作导管,且工作导管的底部安装有递进结构,同时工作导管的右下侧安装有手柄,并且手柄的内部安装有锁紧结构,介入导管与工作导管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介入导管的管体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管,且限位管内部穿插有导丝,同时管体的右端与连接管固定设置,连接管远离管体的一端安装设置有拼接结构;递进结构,所述递进结构的扳机上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工作导管的内部,且扳机置于保险框内部,保险框固定设置在工作导管下侧,同时扳机的上端安装有拨齿,并且拨齿的上侧安装有外护管,外护管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组上卡齿,且外护管外侧包裹有导向框,同时外护管内部固定设置有导丝,导向框安装在工作导管内部上侧。
[0010]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的传动块活动设置在手柄的内部,且传动块与竖向杆安装在一起,同时竖向杆的上端安装有载板,并且载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下卡齿,下卡齿卡接在相邻两组上卡齿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介入导管包括管体、限位管、连接管和拼接结构,且限位管内部开设有剖面为圆形的限位孔,同时限位孔的直径大于导丝的直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与工作导管之间通过拼接结构进行连接,拼接结构包括挡垫、定位槽、连接翼和定位板,且连接管端部与挡垫固定设置,同时挡垫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敷贴,并且挡垫与连接翼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挡垫的右侧表面开设有两组定位槽,且连接翼端部与工作导管固定设置,连接翼的左侧表面安装有两组定位板,定位板与定位槽的剖面为弧形设置,定位板与定位槽的尺寸相适配,定位板插接在定位槽内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递进结构包括保险框、扳机、复位弹簧、拨齿、导向框、外护管和上卡齿,且拨齿上端部卡接在两组上卡齿之间,上卡齿与下卡齿的剖面均为直角三角形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框内部右上侧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保险框的一端与扳机右上侧固定设置,扳机为“C”形设置,导向框内部的外护管为横向移动结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下卡齿、传动块、受力面、载板、竖向杆、开槽、下压面和回位弹簧,且竖向杆与传动块为“十”字形设置,竖向杆与传动块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同时竖向杆与传动块端部的凹槽中均安装有回位弹簧。
[0017]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杆内部开设有开槽,且开槽内部下侧开设有受力面,受力面与下压面平行设置,同时传动块穿插在开槽内部,传动块的右下侧开设有下压面,下压面与受力面接触设置。
[0018]通过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使用方法对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进行使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医生在操作的时候,手掌握在手柄上,食指对扳机进行操作,中指对传动块进行按压,使得医生可单手对此装置进行操作,降低装置的操作难度,并降低手术难度,解放医生的一只手,可在手术中对其他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操作;2.导丝置于限位管内部,对导丝进行限位,使得可对导丝进行限位和导向,避免导丝在介入导管内部发生较大幅度的晃动;3.介入导管与工作导管之间通过拼接结构进行连接和拆卸,仅仅对介入导管进行清洗即可,不必对工作导管进行清洗,节省水资源的同时,避免锁紧结构和递进结构遇水损坏;4.松开传动块,在回位弹簧的复位工作下,带动传动块、竖向杆恢复至原始的位置,此时的下卡齿对上卡齿进行卡接,完成对导丝的定位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图1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递进结构、锁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图3中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锁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图3中的A

A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图3中的B

B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图2中的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查设备、固定导管、调节导丝(6)位置、清洗介入导管(1)以及存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步骤A.检查设备:检查装置是否存在损坏,保证其在工作时候的可靠性;步骤B.固定导管:将设备的介入导管(1)置于病灶处,并使用介入导管(1)端部的敷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步骤C.调节导丝(6)位置:通过食指;扣动扳机(32),使得拨齿(34)通过上卡齿(37)带动外护管(36)在导向框(35)内部向左移动,带动导丝(6)在介入导管(1)内部向左移动,使得介入导管(1)内部的导丝(6)在患者的体内逐渐进行伸长工作,直至延伸至体内的目标位置;步骤D.清洗介入导管(1):将介入导管(1)与工作导管(2)之间通过拼接结构(14)进行拆卸,拆卸完毕之后,即可对介入导管(1)进行清洗;步骤E.存放设备:将清洗后的介入导管(1)和工作导管(2)放置在存放箱的内部。2.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介入导管(1),所述介入导管(1)端部安装有工作导管(2),且工作导管(2)的底部安装有递进结构(3),同时工作导管(2)的右下侧安装有手柄(5),并且手柄(5)的内部安装有锁紧结构(4),介入导管(1)与工作导管(2)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介入导管(1)的管体(11)内部固定设置有限位管(12),且限位管(12)内部穿插有导丝(6),同时管体(11)的右端与连接管(13)固定设置,连接管(13)远离管体(11)的一端安装设置有拼接结构(14);递进结构(3),所述递进结构(3)的扳机(32)上端通过销轴铰接在工作导管(2)的内部,且扳机(32)置于保险框(31)内部,保险框(31)固定设置在工作导管(2)下侧,同时扳机(32)的上端安装有拨齿(34),并且拨齿(34)的上侧安装有外护管(36),外护管(36)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组上卡齿(37),且外护管(36)外侧包裹有导向框(35),同时外护管(36)内部固定设置有导丝(6),导向框(35)安装在工作导管(2)内部上侧;锁紧结构(4),所述锁紧结构(4)的传动块(41)活动设置在手柄(5)的内部,且传动块(41)与竖向杆(44)安装在一起,同时竖向杆(44)的上端安装有载板(43),并且载板(43)的上表面安装有下卡齿(40),下卡齿(40)卡接在相邻两组上卡齿(3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脑血管介入的调节式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导管(1)包括管体(11)、限位管(12)、连接管(13)和拼接结构(14),且限位管(12)内部开设有剖面为圆形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磊张辉朱星阳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