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小筒体底端面平面宽度的
,特别是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某级进模加工出的引深零件的结构如图1~2所示,该引深零件包括板体(35)和与其一体成型的筒体(36),筒体(36)内的通孔(37)贯穿板体(35)设置,其中筒体(36)底端面的平面宽度为H,而H的数值过大,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将由级进模加工出的引深零件进行二次加工,即人工对通孔(37)内壁的底部进行倒圆角,以得到底端面平面宽度为h的成品引深零件,其中h的数值小于H的数值,成品引深零件的结构如图3所示。这种成型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增加了多余的倒圆角工序,极大的增加了生产时间,进而耽误交货时间,存在生产效率低的技术缺陷。此外,引深零件的尺寸较小,人工倒角无疑是增加了工人工作强度。因此,亟需一种提高成品引深零件生产效率、缩短交货周期、提高成型质量、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它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由下往上顺次固设于一体的底座(1)、下垫板(2)和凹模板(3),所述上模包括由上往下顺次固设于一体的上托(4)、上垫板(5)和固定板(6),固定板(6)的下方设置有顺次固设于一体的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固定板(6)与限位板(32)之间留有间隙,且固定板(6)与限位板(32)之间连接有多个拉伸弹簧(7),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板(3)的底表面上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模板(3)的顶表面上开设有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中间导向孔(9)和两个侧导向孔(10)均与凹槽(8)连通,且中间导向孔(9)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之间,所述下垫板(2)的顶部开设有连通凹槽(8)的滑槽(11),滑槽(11)内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的右侧壁与滑槽(11)的右侧壁之间固设有水平弹簧(13),滑块(12)左端部和右端部的顶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左斜面(14)和右斜面(15),所述凹模板(3)上设置有抽插槽(16),抽插槽(16)设置于右斜面(15)的正上方,左斜面(14)上开设有贯穿滑块(12)底表面设置的U形槽(17),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下弹簧(18),下弹簧(18)的顶部固设有下传力柱(19),下传力柱(19)向上贯穿U形槽(17)且延伸于凹槽(8)内,且延伸端上固设有活动块(34),活动块(34)的底表面上设置有与左斜面(14)相配合的楔形面I(20),活动块(34)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凹槽(8)内的顶板(21),顶板(21)的顶部固设有滑动安装于中间导向孔(9)内的下凸模(22),下凸模(22)延伸于凹模板(3)的上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圆凸台(23),圆凸台(23)与下凸模(22)之间形成有环形弧形面(24);所述卸料板(33)内设置有固设于限位板(32)上的上凸模(25),上凸模(25)向下延伸于卸料板(33)的下方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导正柱(26),导正柱(26)设置于圆凸台(23)的正上方,所述上托(4)内设置有两个上弹簧(27),两个上弹簧(27)的底部均固设有上传力柱(28),两个上传力柱(28)均顺次贯穿上垫板(5)、固定板(6)、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设置,两个上传力柱(28)的延伸端均位于导正柱(26)的下方,且分别设置于两个侧导向孔(10)的正上方,所述上垫板(5)上固设有楔形杆(29),楔形杆(29)顺次贯穿固定板(6)、限位板(32)和卸料板(33)且延伸于抽插槽(16)内,楔形杆(29)的底部设置有与右斜面(15)相配合的楔形面II(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板(2)与底座(1)之间通过螺钉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引深筒底表面宽度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亮,庄严,任浒,袁超,王洪伟,杨大林,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