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980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包括三相变压器,所述三相变压器包括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所述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结构相同且采用三角形的连接方式;以及,升降传动机构,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安装在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内其中一相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套模拟变压器故障的装置,可以在室内通过切换开关模拟各种变压器故障时代情况进而可以有效检查变压器的使用情况,防止误诊断造成成本浪费。防止误诊断造成成本浪费。防止误诊断造成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
,特别是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器遭受各种故障短路电流的冲击或者物理撞击,在短路电流产生的强大电动力作用下,变压器绕组可能失去稳定性,导致局部扭曲、鼓包或移位等永久变形现象,这样将严重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所以,检查变压器的绕组情况是不可少的。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频响法,经过多年试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绕组变形测试数据对于变压器性能的判断,性能的评估效果并不好,常发生误诊断现象,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例如,对本不该大修的变压器进行大修,动辄花销几十上百万,解体后发现并未有明显的绕组变形情况。所以,本课题基于此,拟研发一套装置,用于模拟诊断变压器绕组层间、匝间绝缘短路、开路,还有绕组发生纵向位移、轴向位移、铁芯接地、夹件接地等现象。通过该装置,技术人员可以设置各种类型的故障,并测试出故障波形与数据,纳入典型故障数据专家库,指导技术人员更加规范的分析处理各类故障数据,减少变压器误诊、漏诊的概率,提高变压器维护质量。并培养3

5名具备变压器维护能力的专家级人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变压器遭受各种故障短路电流的冲击或者物理撞击,在短路电流产生的强大电动力作用下,变压器绕组可能失去稳定性,导致局部扭曲、鼓包或移位等永久变形现象,这样将严重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包括三相变压器,所述三相变压器包括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所述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结构相同且采用三角形的连接方式;以及,升降传动机构,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安装在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内其中一相的底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均由铁心和线圈绕组组成,所述线圈绕组绕卷在所述铁心上。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上均套设有外壳。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A相变压器、B相变压器和C相变压器通过夹件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铁心和夹件分别电线连接到控制面板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圈绕组包括有高压侧和低压侧,所述高压侧和低压侧分别电线连接到控制面板上接地,所述A相变压器上线圈绕组的高压侧接地和低压侧接地方式相同,高压侧连接第一支路串联高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支路并联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二支路串联低电阻接地,所述第三支路直接接地,并且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上串联有开关。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A相变压器上线圈绕组引出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和第三线路并联接引至控制面板上,第一线路和第三线路上均串联设置有阻抗。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A相变压器通过阻抗连接到控制面板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升降传动机构包括底座、旋转件、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线圈绕组底部设置环盘,第一管和第二管对称设置并通过第三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一端对接环盘底部,另一端铺设在底座上,旋转件旋转设置在底座上并与第一管和第二管配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顶撑杆,所述顶撑杆有两个并且分别对于第一管和第二管内,顶撑杆分别从第一管和第二管内的一端伸出并与环盘底部配合。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套模拟变压器故障的装置,可以在室内通过切换开关模拟各种变压器故障时代情况进而可以有效检查变压器的使用情况,防止误诊断造成成本浪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8]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三相变压器线路连接图。
[0019]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轴向位移故障模拟电路图。
[0020]图3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线圈绕组层间、匝间短路模拟电路图。
[0021]图4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线圈绕组开路模拟电路图。
[0022]图5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变压器高压接地故障模拟电路图。
[0023]图6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变压器事故影响图。
[0024]图7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升降传动机构结构图。
[0025]图8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升降传动机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
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包括三相变压器100和升降传动机构200。
[0031]三相变压器100包括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结构相同且采用三角形的连接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三相变压器100可以用于模拟诊断变压器绕组层间、匝间绝缘短路、开路,还有绕组发生纵向位移、轴向位移、铁芯接地、夹件接地等现象。如图6所示,变压器受外界力产生整体变压和局部变形会对电感、电容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使得电感电容的量值发生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变压器(100),所述三相变压器(100)包括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所述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结构相同且采用三角形的连接方式;以及,升降传动机构(200),所述升降传动机构(200)安装在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内其中一相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均由铁心(101a)和线圈绕组(101b)组成,所述线圈绕组(101b)绕卷在所述铁心(101a)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上均套设有外壳(101c)。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变压器(101)、B相变压器(102)和C相变压器(103)通过夹件(104)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心(101a)和夹件(104)分别电线连接到控制面板(105)上。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101b)包括有高压侧(K)和低压侧(M),所述高压侧(K)和低压侧(M)分别电线连接到控制面板(105)上接地,所述A相变压器(101)上线圈绕组(101b)的高压侧(K)接地和低压侧(M)接地方式相同,高压侧(K)连接第一支路(K

1)串联高电阻接地,所述第一支路(K

1)并联第二支路(K

2)和第三支路(K

3),所述第二支路(K

2)串联低电阻接地,所述第三支路(K

3)直接接地,并且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方潘国熙龙武聂星吴亚龙莫平高钰李晨胡菊孙静张婷冉涛秦曦王涛樊崇亮陈忠雷曾蓉林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