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合式桌上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91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个充电器,包括:一个充电器主体,一个电池固定器主体,及一个电池分离装置,其中电池固定器主体与充电器主体由一可旋转之主轴相连接,该电池固定器主体中空部分用于放置二次性充电电池,当用户将电池固定器主体压向充电器主体时,位于充电器主体上之电池分离装置将充电池从电池固定器主体中移除,从而使充电池掉到用户的手掌中。此发明专利技术除了令用户易于收取电池,亦为电池提供足够的散热空间,以及令整个充电器体积减少,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用于二次性充电电池的充电器,所述的充电器由两个主体组成。所述的两个主体可以相配合成为一个主体。当两个主体组合后,电池会被推出,使用户可方便于收取电池。
技术介绍
充电器是一种将被放电的二次性充电电池重新充满电的装置。此种装置利用电流重新对二次性充电电池充满,传统式的充电器是由一个主体构成。如图一所示,这是一种传统式充电器的外形。这种充电器的结构,主要由一个主体1,至少一个充电糟2,及几个正负极导电金属片3组成。用户使用这种充电器,用户需将二次性充电电池放进主体1的充电糟2内。当电池的两端被正确地接触到正负极导电金属片便可以充电。当用户需要使用充电池时,用户需要把充电池从电池槽2逐一拔出来。除此之外,当利用单一主体时,电池糟2占了整个充电器的许多空间。由于电池糟所占用的空间不能放置其它零件,整个充电器的厚度便要加上所用电池的直径。这对减少充电器的体积是不利的。以用户的角度而言,由于充电器有一定的厚度,此种单一主体的充电器并不有利于携带及收藏。当二次性充电电池正在充电时,电池会产生一定的热能,对于二次性充电电池而言,电池过热对电池的容量及寿命也会有负面的影响,亦可能对用户造成危险。在传统充电器的设计之中,电池是放在电池槽2,而电池糟2的旁边及下方均有密封的墙,这些墙会减少充电池散热的空间,因此工程人员往往为了减少热量的产生而相应将充电电流往下调,而这种散热不良的设计会影响最大充电电流,从而直接影响充电的表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让用户快捷方便地取出充电池,拥有最大散热空间,及体积细小、方便携带及储存的充电器。为实现以上描述的功能,于具体实施中的结构是由一个充电器主体,一个电池固定器主体及一个转轴组成。以上两个主体由转轴相连,转轴内藏一个弹弓,此弹弓将电池固定器主体从充电器主体弹开,弹开后,电池固定器主体及充电器主体之间的角度大约是40度。充电器主体的中央部份有一个突起及有弧度的面,这突出的部份内藏用以控制充电方式的充电电路。电池固定器主体的中央部份是中空的,中空部份的下方有两条边,所述的两条边用于承托充电池的两端,再加上利用两边的正负极导电金属片的弹性,电池便能固定于电池固定器主体的中空部份。当一个载有充电池的电池固定器主体被用户的手掌压向充电器主体,于充电器主体上之突出部份便会碰到放置于电池固定器主体内的充电池,充电池因受外力而逐一被推离电池固定器主体。这样,用户的手掌便可以一次性地拿取所有被推出的充电池,所述的取电池方法是快捷及方便的。另由于电池固定器主体的中央部份是中空的,当充电池被放置在电池固定器主体的时候,充电池的上方及下方不会被物体遮蔽,这开放式的设计能让充电时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向多方面扩散,提高散热效能之余,充电电流亦不需要被刻意调低。所述的设计可提高充电的效能之余亦能减小对充电池的容量及寿命的影响。在充电器主体中有至少一个卡扣,此卡扣可以将充电器主体与电池固定器主体锁合起来,使转轴内的弹弓不能将电池固定器主体从充电器主体弹起。当充电器主体与电池固定器主体锁合时,充电器主体的突出部份会完全嵌入电池固定器主体的中空部份,充电器的厚度及体积因此而减至最少,所述的主体结构对于收藏及携带充电器是方便的。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充电器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载有电池的充电器的正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充电器的正视图,电池卸下。图4是图3所示的充电器的另一角度。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器的正视图,于折合后。图6是图5所示的充电器的府示图。图7是图3所示的充电器的正视图,部份透视看到转轴及转轴的弹弓。图8是图5所示的充电器的府视图,部份透视看到转轴及转轴的弹弓。图9是图5所示的充电器的侧视图,部份透视看到转轴及转轴的弹弓。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充电器的转轴内的弹弓的正视图。图11是图7所示的充电器的府视图,有横切面线。图12是图11所示的充电器的横切面图。图13是图7所示的充电器的府视图,有横切面线。图14是图13所示的充电器的横切面图。图15是图2的仰视图,有横切面线。图16是图15的横切面图。图17是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折合后充电器主体及电池固定器主体的锁之结构的视图。图18是显示了本专利技术打开后充电器主体及电池固定器主体的锁之结构的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锁合装置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法的正视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被挂于墙上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2~18,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的结构有一个充电器主体4,一个电池固定器主体5,一个电池分离装置17,及一个转轴7。充电器主体4及电池固定器主体5由转轴7互相连接。转轴7内的弹弓8撑开充电器主体4及电池固定器主体5。打开后,充电器主体4及电池固定器主体5之间的角度大约为40度。此40度的角度是利用充电器主体4的尾钩-->(23-1,23-2)扣着电池固定器主体5的槽位(22-1,22-2)末端而达成。当互相配合后,充电器主体4与电池固定器主体5由扣钩(6-1,6-2)勾着扣位(20-1,20-2)而锁着,避免因转轴7内的弹弓8的弹力将充电器主体4及电池固定器主体5撑开。图5显示当充电器主体4及电池固定器主体5互相配合后的情况。当中充电器主体4的电池分离装置17的长度和阔度是少于电池固定器5中央留空部份的长度及阔度。另外电分离装置17内藏用以控制充电方式的充电电路。当充电器主体4及电池固定器主体5互相配合后,电池固定器主体5便完全嵌入充电器主体4,由于电池固定器主体5与电池分离装置17是在同一平面之下,这样便节省许多空间。如图3及4所示,电池固定器主体5的中央部份是中空的。于电池固定器主体5中空部份的两边的下方有两条支撑边(10-1,10-2),两条支撑边(10-1,10-2)用于承托充电池。在支撑边(10-1,10-2)上装有几个正极导电金属片11及负极导电金属片12,负极导电金属片12是一块勾形的金属片,此金属片具有一定的弹性。每一对的正极导电金属片11及负极导电金属片12用于提供一粒二次性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源。当充电池被正确地固定于电池固定器主体5之中,显示灯18、19会相应地显示充电状态。如图2、3及4所示,充电池13横放在支撑边(10-1,10-2)之上。支撑边(10-1,10-2)的设计是波浪型的。支撑边(10-1,10-2)每个凹位及弧度的设计是根据所设定的电池型号的长度及圆周的大小而定。这种波浪型设计的支撑边(10-1,10-2)有助于减少充电池13向下滑的动力。因负极导电金属片12有一定的弹性,当充电池13被放置于支撑边(10-1,10-2)时,充电池13会稍为受到挤压而被压向正极导电金属片11的方向,致使充电池13能稳固地横放于电池固定器主体5的支撑边(10-1,10-2)之上。利用上述的结构,充电池13便不会因电池固定器的倾斜设计而掉下。如图2所示电池13、14、15、16被固定在电池固定器主体5之内。整个电池固定器主体5的面积为7厘米乘12厘米。于设计上,此面积是比一般人的手掌面积较小,因此一般人的手掌能够复盖整个电池固定器主体5的表面。当用户的手掌按于电池固定器主体5的-->表面并向方向24施加压力时,电池固定器主体5会沿着转轴7向下移动。当电池固定器主体5往下压,充电池13会首先碰到电池分离器17,而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器,用于充二次性充电电池,该充电器包括:一充电器主体、和一电池固定器主体,所述电池固定器主体透过一连接装置与充电器主体相连接,该连接装置可使充电器主体和电池固定器主体的距离改变及一电池分离装置,用以将放置在电池固定器 主体内的二次性充电电池与电池固定器主体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器,用于充二次性充电电池,该充电器包括:一充电器主体、和一电池固定器主体,所述电池固定器主体透过一连接装置与充电器主体相连接,该连接装置可使充电器主体和电池固定器主体的距离改变及一电池分离装置,用以将放置在电池固定器主体内的二次性充电电池与电池固定器主体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主体之放置方式为座台式设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固定器主体中央部分留空以放置充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分离装置为设置于充电器主体之上的一个突出部份,当充电器主体与电池固定器主体相配合后,所述电池分离装置会将放置在电池固定器主体内的充电池从电池固定器主体之中移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充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稼楠周松亮李耀杰
申请(专利权)人:科汇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