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国燕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87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排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它包括双向管、吸痰机构、软管、储痰机构、消毒单元、除湿单元、负压泵、过滤单元B,其中双向管的吸痰通道、储痰机构、消毒单元、除湿单元、负压泵、分流阀、过滤单元B、双向管的鼓气通道和吸痰机构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的空气循环流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深入呼吸道过程中始终处于打开吸痰状态,保证吸痰机构在持续深入呼吸道的靶位过程中能够对其所经过呼吸道壁面上附着的痰液进行有效吸取,达到最终彻底排痰的目的。最终彻底排痰的目的。最终彻底排痰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排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吸痰排痰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继发的呼吸系统感染。一般来说多见于慢性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或者是长期卧床,意识不清,昏迷的人,需要给予勤翻身,拍背,按时吸痰,能够利于防止呼吸系统感染的出现。
[0003]现有的吸痰排痰设备存在下列缺点:1、在吸痰设备到达呼吸道发炎生痰的靶位时,如果负压泵为及时打开,会引起患者在短时间内的呼吸困难。
[0004]2、吸痰设备的吸痰管和储痰容器为一次性损耗件,增加使用成本。
[0005]3、因为负压泵产生的负压较大,若负压泵在吸痰设备深入呼吸道过程中就持续打开,吸痰设备因持续吸气而使得患者感到不适。
[0006]4、吸痰设备伸入呼吸道过程中,负压泵不开,负压泵只在吸痰设备到达呼吸道内生痰处才会开启进行吸痰,导致吸痰设备在深入呼吸道过程中错过其他生痰部位,无法达到较好吸痰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解决如上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向管、吸痰机构、软管、储痰机构、消毒单元、除湿单元、负压泵、过滤单元B,其中双向管的吸痰通道、储痰机构、消毒单元、 除湿单元、负压泵、分流阀、过滤单元B、双向管的鼓气通道和吸痰机构依次连接形成环形的空气循环流动系统;吸痰机构利用双向管中吸痰通道所产生的负压进行吸痰,吸痰机构吸取的痰液在负压作用下经双向管的吸痰通道进入储痰机构进行集中储存;分流阀减小负压泵进入过滤单元B的进气量;所述吸痰机构包括吸痰管A、隔板、吸痰器A、吸痰器B、挡板A、板簧A、挡板B、挡板C、板簧B、拉绳,其中弧弯状吸痰管A的两端分别与双向管的吸痰通道和鼓气通道连通;吸痰管A的弧弯中部内具有将其分为两部分的平面隔板;吸痰管A底部的吸气口处铰接有对其开关的挡板A,挡板A上安装有对其复位的板簧A;吸气口两侧与吸痰管A弧弯处被隔板分隔处的底部空间相通的吸痰口A和吸痰口B处分别安装有喇叭状吸痰器A和吸痰器B;通过连接杆A与挡板A固连的挡板B在吸痰过程中对隔板上靠近吸痰通道侧的复合通道部分遮挡的同时将鼓气通道的空气引向吸痰通道;吸痰管A的吸痰通道侧内铰接有对其开关的挡板C,挡板C上具有对其复位的板簧B;挡板B通过拉绳与挡板C连接联动;当挡板A对吸气口关闭时,挡板C对吸痰管A的吸痰通道侧打开;所述储痰机构包括补气管、滑塞A、弹簧A、弹簧B、吸痰管B、滑塞B、壳体C、过滤单元A、蜂窝单元,其中对壳体C内部与大气连通的补气管内滑动有对其开关的滑塞A,补气管外安装有对滑塞A复位的弹簧A和弹簧B;对双向管吸痰通道与壳体C内底部蜂窝单元连通的吸痰管B中滑动有对其开关的滑塞B,滑塞B与滑塞A传动连接;壳体C内顶部的排气口处具有过滤单元A,安装于排气口处的硬管B通过软管与消毒单元连通;在正常吸痰过程中,滑塞A对补气管关闭,滑塞B对吸痰管B打开;在患者因呼吸道被吸痰机构暂时堵塞而深呼吸时,滑塞A对补气管打开,滑塞B对吸痰管B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呼吸内科治疗的排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穿过吸痰管A管壁上的密封滑槽,在拉绳弯折变向处配合有滑轮;板簧A一端在铰接处附近与吸痰管A的管壁连接,另一端在铰接处附近与挡板A连接;板簧B一端在铰接处附近与吸痰管A管壁连接,另一端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燕
申请(专利权)人:叶国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