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511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验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其包括:屋底;屋顶;前壁,与屋底和屋顶相连;后壁,与屋底和屋顶相连;左壁,与屋底、屋顶、前壁和后壁相连;右壁,与屋底、屋顶、前壁和后壁相连;其中,后壁、左壁和右壁主要由多个板块和允许对应的板块插入其内的多个竖梁拼装而成,且竖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并紧固在屋底和屋顶内。该房屋主要采用插接和拼装的方式搭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简易的组装工艺和更高的搭建效率,可以有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高顾客的满意度。高顾客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


[0001]本技术涉及体验馆
,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

技术介绍

[0002]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增强现实体验馆是实施该增强现实技术的主要场所,能够提供不同场景的体验,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备受人们的青睐。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现有的增强现实体验馆的房屋主要由板材和螺栓组成,由于螺栓连接的效率过低且数量过大,导致该房屋的搭建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简化房屋组装工艺,提高其搭建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包括:屋底;屋顶;前壁,与屋底和屋顶相连;后壁,与屋底和屋顶相连;左壁,与屋底、屋顶、前壁和后壁相连;右壁,与屋底、屋顶、前壁和后壁相连;其中,后壁、左壁和右壁主要由多个板块和允许对应的板块插入其内的多个竖梁拼装而成,且竖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并紧固在屋底和屋顶内。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房屋主要由屋底、屋顶、前壁、后壁、左壁与右壁组成,其中后壁、左壁和右壁主要由多个板块和允许对应的板块插入其内的多个竖梁拼装而成,且竖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并紧固在屋底和屋顶内,该房屋主要采用插接和拼装的方式搭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简易的组装工艺和更高的搭建效率,可以有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0007]优选的,左壁包括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左前方边角处的第一边角竖梁、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左后方边角处的第二边角竖梁及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左边缘非端点处的至少两个左中竖梁,以及插入第一边角竖梁与左中竖梁之间的左前板块,插入在第二边角竖梁与左中竖梁之间的左后板块及设在相邻两个左中竖梁之间的左中板块。右壁包括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右前方边角处的第三边角竖梁、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右后方边角处的第四边角竖梁及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右边缘非端点处的至少两个右中竖梁,以及插入第三边角竖梁与右中竖梁之间的右前板块,插入在第四边角竖梁与右中竖梁之间的右后板块及插入相邻两个右中竖梁之间的右中板块。后壁包括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左后方边角处的第五边角竖梁、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右后方边角处的第六边角竖梁及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右边缘非端点处的至少两个后中竖梁,以及插入第六边角竖梁与后中竖梁之间的后左板块,插入在第五边角竖梁与后中竖梁之间的后右板块及插入在相邻两个后中竖梁的后中板块。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房屋的左壁、右壁和后壁均由多个竖梁及插在相邻竖梁之间的板块组成,该板块在竖梁之间的插接很好地固定了板块的位置,使得左壁、右壁和后
壁更加的牢固,并且插接过程较为简单快速,由此不但可以提高房屋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提高房屋的牢固性。
[0009]优选的,前壁还包括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左前方边角处的第七边角竖梁、设在屋底和屋顶的右前方边角处的第八边角竖梁、插入在第七边角竖梁和第八边角竖梁之间的门框壁板及装在门框壁板内且能开关的门结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框壁板及能开关的门对房屋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进入房屋时能够房屋的密闭性良好,不影响顾客的体验。
[0011]优选的,左中竖梁、右中竖梁和后中竖梁的横截面皆为工字型,第一边角竖梁、第二边角竖梁、第三边角竖梁、第四边角竖梁、第五边角竖梁、第六边角竖梁、第七边角竖梁和第八边角竖梁横截面皆为U型,其中第二边角竖梁与第五边角竖梁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第四边角竖梁与第六边角竖梁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第一边角竖梁和第七边角竖梁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第三边角竖梁与第八边角竖梁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型的竖梁可以很好地衔接相邻的两个板块,使两个板块在同一水平面上,中间不易产生缝隙或不平整的现象。U型的竖梁适合在屋底和屋顶的边角处为板块的插接提供必要的支持。紧邻的边角竖梁可以构造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也可构造为分体式结构,但一体式成型结构的边角竖梁具有更高的支持强度,可以提高房屋的牢固性。
[0013]优选的,竖梁与屋顶之间的插接配合及竖梁与屋底之间的插接配合皆为过盈配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梁与屋顶和屋底之间的过盈配合使得竖梁的插接可以更加稳固,减少了竖梁摇晃的风险。
[0015]优选的,在竖梁上设有防止板块在插入后退出的倒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板块插入竖梁后,倒刺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进行其他板块的插接时,已经插接好的板块因搭建时房屋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或者其他因素而导致退出,倒刺在板块插入后对其有一定的摩擦和挤压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其退出。
[0017]优选的,倒刺为弧形的冲压结构。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冲压结构减少了板块在插入相邻竖梁时对板块的损坏,并且弧形冲压结构减少了安装倒刺时的工作量,减少采用焊接等手法,使其装配效率提高。
[0019]优选的,竖梁由铜、铁或铝制成,屋底、屋顶及板块由木材或树脂材料制成。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梁更加的耐磨、结实,可以大幅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具有充足的机械强度可以支撑屋顶,建造房屋时,采用木材或树脂使其有一定的抗震性,并且结实不易变形,顾客在体验使,减少因体验过程中一些大幅度动作而导致房屋损坏的风险。
[0021]优选的,屋顶包括相对于前壁向前凸出的屋檐,房屋还包括与屋檐的左边缘卡接的左侧吊板、与屋檐的右边缘卡接的右侧吊板及与屋檐的前边缘卡接的前侧吊板,前壁的顶边低于前侧吊板的底边。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檐及各个吊板的组合设计提高了该房屋的美观性,并且对设在房屋内的装置有一定的防护和遮光作用。
[0023]优选的,左侧吊板与屋檐之间、右侧吊板与屋檐之间及前侧吊板与屋檐之间的卡
接结构皆为榫卯结构。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榫卯结构减少了屋檐装配的工作量,并且采用此结构使得屋檐结实耐用不易因碰撞而变形,并且如有损坏榫卯结构便于维修,在安装过程中也不会损坏吊板。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该房屋主要采用插接和拼装的方式搭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简易的组装工艺和更高的搭建效率,可以有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0027]2.在该房屋的竖梁上增设倒刺,其可以有效防止板块在插入竖梁后出现退出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所示房屋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4为图1所示房屋的剖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屋底;2、屋顶;21、屋檐;3、前壁;4、后壁;5、左壁;6、右壁;7a、第一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现实体验馆用的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屋底(1);屋顶(2);前壁(3),与所述屋底(1)和屋顶(2)相连;后壁(4),与所述屋底(1)和屋顶(2)相连;左壁(5),与所述屋底(1)、屋顶(2)、前壁(3)和后壁(4)相连;右壁(6),与所述屋底(1)、屋顶(2)、前壁(3)和后壁(4)相连;其中,所述后壁(4)、左壁(5)和右壁(6)主要由多个板块和允许对应的所述板块插入其内的多个竖梁拼装而成,且所述竖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并紧固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壁(5)包括: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左前方边角处的第一边角竖梁(7a)、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左后方边角处的第二边角竖梁(7b)及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左边缘非端点处的至少两个左中竖梁(7i),以及插入所述第一边角竖梁(7a)与左中竖梁(7i)之间的左前板块(8a),插入在所述第二边角竖梁(7b)与左中竖梁(7i)之间的左后板块(8b)及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左中竖梁(7i)之间的左中板块(8c);所述右壁(6)包括: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右前方边角处的第三边角竖梁(7c)、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右后方边角处的第四边角竖梁(7d)及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右边缘非端点处的至少两个右中竖梁(7j),以及插入所述第三边角竖梁(7c)与右中竖梁(7j)之间的右前板块(8d),插入在所述第四边角竖梁(7d)与右中竖梁(7j)之间的右后板块(8e)及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右中竖梁(7j)之间的右中板块(8f);所述后壁(4)包括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左后方边角处的第五边角竖梁(7e)、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右后方边角处的第六边角竖梁(7f)及设在所述屋底(1)和屋顶(2)的右边缘非端点处的至少两个后中竖梁(7k),以及插入所述第六边角竖梁(7f)与后中竖梁(7k)之间的后左板块(8g),插入在所述第五边角竖梁(7e)与后中竖梁(7k)之间的后右板块(8h)及插入在相邻两个所述后中竖梁(7k)的后中板块(8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威陈超王广松李文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锐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