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06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包括坡面和轨道,还包括种子混合装置、种子运输装置和种子喷撒装置。该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通过设置种子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进料口、第一电机和搅拌棍,将需要播种的种子通过进料口倒入混合箱中,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搅拌棍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棍对倒入的种子进行搅拌混合,达到混合种子的效果。达到混合种子的效果。达到混合种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砍伐的森林要种植上,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
[0003]对于新修河道的河岸,多为土壤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导致土壤滑坡,不仅不利于河道水流的流通,且比较危险,在河道边坡生态修复中的传统方式是在河道坡道上撒上花草种子,但由于河道水面影响,人工撒播种子时存在一定危险性和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河道边坡生态修复大多采用的人工散播方式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包括坡面和轨道,还包括种子混合装置、种子运输装置和种子喷撒装置,所述种子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坡面的上表面一侧并对需要播散的种子进行混合;
[0006]所述种子运输装置设置在所述种子混合装置的内部并将通过所述种子混合装置混合后的种子进行运输;
[0007]所述轨道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坡面的上表面,所述种子喷撒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的上表面并将通过所述种子运输装置运输过来的种子喷撒到所述坡面的土壤中。
[0008]优选地,所述种子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上表面开设有漏斗形的进料口,所述混合箱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搅拌棍,所述搅拌棍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混合箱的内壁固定安装;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种子依次通过进料口倒入混合箱中,漏斗形的进料口避免倾倒种子时造成种子的散落,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搅拌棍进行转动,搅拌棍的转动对混合箱内的种子进行搅拌,从而将种子进行充分的混合。
[0010]优选地,所述种子运输装置包括吸料风机,所述吸料风机的下表面与所述混合箱的内底壁一侧固定安装,所述吸料风机的供料口一端固定套接有运输管,所述运输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种子喷撒装置固定连通;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料风机将混合后的种子通过吸料口吸入,再通过吸料风机
的供料口排入运输管的内部,并顺着运输管进入种子喷撒装置内,达到自动运输种子的效果。
[0012]优选地,所述混合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吸料风机的吸料口固定连通;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将混合箱的内部一分为二,避免通过进料口进入混合箱的种子未经过混合后便通过种子运输装置运输到种子喷撒装置内。
[0014]优选地,所述种子喷撒装置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分别开设在所述轨道的两侧表面,所述凹槽的内壁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与所述凹槽形状相匹配的螺纹套,所述轨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套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螺纹套沿着凹槽的内壁在螺纹杆的外表面移动。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锥形齿轮,另一所述锥形齿轮的轴心处固定套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三所述锥形齿轮,另一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四所述锥形齿轮,所述轨道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两侧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螺纹套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另一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万向轮的外表面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同时带动锥形齿轮进行转动,通过两个锥形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传动轴进行转动,传动轴的转动通过另外两个锥形齿轮间的啮合带动另一螺纹杆进行转动,螺纹杆的转动带动螺纹杆上的螺纹套沿着凹槽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万向轮在滑槽内移动,从而带动支架进行同步移动,从而达到驱动种子喷洒装置在轨道上移动的效果。
[0018]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的一侧内壁滑动卡接,所述活动杆的内部贯穿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外表面与所述活动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内壁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一端与所述运输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头;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活动杆在支架的内壁上下滑动,便于支架根据不同坡面的坡度进行高度调节,同时支撑杆上喷头与喷头之间设置有伸缩节,多个伸缩伸缩节的设置有利于支撑杆进行伸缩和伸长,从而适应不同坡面的坡度,通过运输管进入支撑杆腔体内的种子经喷头喷出,将喷头的内部结构为涡轮状,能够将种子均匀撒在坡面上。
[0020]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21]1、通过设置种子混合装置,将需要播种的种子通过进料口倒入混合箱中,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作为驱动力带动种子混合装置对倒入的种子进行搅拌混合,从而达到混合种子的效果。
[0022]2、通过设置种子运输装置,通过吸料风机将混合后的种子通过运输管运输到种子喷撒装置中,从而达到自动运输种子的效果。
[0023]3、通过设置种子喷撒装置,种子喷撒装置在轨道上移动的同时将运输到腔体内的
种子从喷头喷射到坡面的土壤中,并将喷头的内部设置为蜗轮状,便于通过喷头将种子均匀撒在坡面的土壤中,支撑杆和支架上均设有可伸缩调节的结构,达到适应不同坡面坡度进行播撒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的轨道结构立体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的搅拌棍结构立体图;
[0027]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的气缸结构立体图;
[0028]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的第二电机结构立体图;
[0029]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的腔体结构立体图。
[0030]图中:1、坡面;2、轨道;201、凹槽;202、螺纹杆;203、螺纹套;204、第二电机;205、锥形齿轮;206、传动轴;207、滑槽;208、万向轮;209、支架;210、气缸;211、活动杆;212、支撑杆;213、腔体;214、喷头;3、混合箱;31、进料口;32、第一电机;33、搅拌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包括坡面(1)和轨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种子混合装置、种子运输装置和种子喷撒装置,所述种子混合装置设置在所述坡面(1)的上表面一侧并对需要播散的种子进行混合;所述种子运输装置设置在所述种子混合装置的内部并将通过所述种子混合装置混合后的种子进行运输;所述轨道(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坡面(1)的上表面,所述种子喷撒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2)的上表面并将通过所述种子运输装置运输过来的种子喷撒到所述坡面(1)的土壤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3),所述混合箱(3)的上表面开设有漏斗形的进料口(31),所述混合箱(3)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2),所述第一电机(32)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3)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搅拌棍(33),所述搅拌棍(33)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混合箱(3)的内壁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运输装置包括吸料风机(4),所述吸料风机(4)的下表面与所述混合箱(3)的内底壁一侧固定安装,所述吸料风机(4)的供料口一端固定套接有运输管(41),所述运输管(4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混合箱(3)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种子喷撒装置固定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42),所述挡板(42)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吸料风机(4)的吸料口固定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边坡生态修复种子撒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喷撒装置包括凹槽(201),所述凹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世泽张亚海陈荣华杨艳开程柏涵张华章毛月潘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