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84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所述防护服包括无纺布基层,在无纺布基层的一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上均布有微米级透气孔,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在无纺布基层的另一面附着有纳米静电纺丝层,其中附着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一面作为防护服的外面。该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具有透气性好,具有方式防潮功效,可将细菌病毒隔离在防护服外部,并且可以多次使用等特点。以多次使用等特点。以多次使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防护服
,具体涉及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医护人员所穿戴的防疫服大多为一次性的,且都不防水,这就使得在具有传染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户外救助人员在进行救援工作时,一旦淋雨,就使户外救助人员面临这被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威胁。
[0003]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自然界的平衡破坏,目前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突发性、未知性和危害性等特点,消防救援队伍和应急管理部门的广大执勤人员在疫情期间执行日常勤务工作、应急处置救援作业、医护人员、各级各类出行管控执勤人员(社区、街道、园区、乡村、道路卡口、收费站、保安等的工作人员)、警务执勤人员(各重点单位警卫、网格化民警、各居委蹲点值勤警察)、医疗场所辅助工作人员(不进入病房和手术室的人员)工作时,面对未知病原体的威胁,其自身防护至关重要。防护包括物理防护、免疫防护和药物防护,其中物理防护的关键之一是防护服,因此,防护服在防生救援人员健康保护中举足轻重。
[0004]针对现有的防疫服均为一次性的且不防雨,在疫情期间防疫服大量缺口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可重复使用且防雨的防护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透气性好,具有方式防潮功效,可将细菌病毒隔离在防护服外部,并且可以多次使用的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所述防护服包括无纺布基层,在无纺布基层的一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上均布有微米级透气孔,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在无纺布基层的另一面附着有纳米静电纺丝层,其中附着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一面作为防护服的外面。
[0007]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基层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无纺布基层在附着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和纳米静电纺丝层之前在消毒液中浸渍3~5小时后经甩干、烘干处理。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基层与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和纳米静电纺丝层通过超声热熔工艺附着成病毒高阻隔防护服面料。
[0009]优选地还有,在所述聚四氟乙烯隔离层上均布的微米级透气孔的孔径为0.5~50微米。
[0010]优选地还有,所述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的厚度为30~80微米。
[0011]优选地还有,所述防护服的上衣在前襟部位设有拉锁或尼龙粘扣,在防护服上衣的下摆和/或袖口部位设有松紧口,在防护服下衣的腰部和裤腿部位设有松紧口。
[0012]优选地还有,在所述防护服上衣的领部连接有一体式防护帽。
[0013]优选地还有,在所述无纺布基层与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自清洁基质层,自清洁基质层由活性炭纤维、改性竹纤维、改性聚酯纤维和涤纶丝纤维组成,自清洁基质层的厚度为3μm~100μm。
[0014]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具有透气性好,具有方式防潮功效,可将细菌病毒隔离在防护服外部,并且可以多次使用等特点。由于聚四氟乙烯隔离层为塑料隔离层,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并可以将病菌隔离在防护衣的外部。同时由于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上均布有用激光打孔机制成的微孔,可以使得防护服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同时由于微孔的孔径较小只有微米级,且数量相对较小,因此微孔时能使的空气透过,可将水分与病菌阻挡在防护服的外部,若有少量病菌通过微孔进入到无纺布基层内,也可以通过经浸渍有消毒液的无纺布基层将病菌消灭,从而可以确保防护服穿着者的防病毒安全。另外由于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的外表面还附着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在光照的条件下也可以对病毒、细菌具有消杀功效。而具有纳米级间隙的纳米静电纺丝层还可对进入到防护服内部的空气再次进行净化过滤,使得该防护服对于各种病毒具有万无一失的防护作用。同时由于无纺布基层、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和纳米静电纺丝层都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因此该防护服可以在消毒液内进行多次水洗,达到多次使用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病毒高阻隔防护服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层状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无纺布基层;2、聚四氟乙烯隔离层;3、微米级透气孔;4、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5、纳米静电纺丝层;6、自清洁基质层;7、防护服;8、前襟部位;9、拉锁;10、下摆;11、袖口部位;13、腰部;14、裤腿部位;15、防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所述防护服7包括无纺布基层1,在无纺布基层1的一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上均布有微米级透气孔3,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4,在无纺布基层1的另一面附着有纳米静电纺丝层5,其中附着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4一面作为防护服7的外面。
[0021]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无纺布基层1的厚度为0.5mm,所述无纺布基层1在附着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和纳米静电纺丝层5之前在消毒液中浸渍3小时后经甩干、烘干处理。
[0022]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无纺布基层1与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和纳米静电纺丝层5通过超声热熔工艺附着成病毒高阻隔防护服面料。
[0023]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上均布的微米级透气孔3的孔径为0.5微米。
[0024]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4的厚度为30微米。
[0025]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所述防护服7的上衣在前襟部位8设有拉锁9或尼龙粘扣,在防护服7上衣的下摆10和/或袖口部位11设有松紧口12,在防护服7下衣的腰部13和裤腿部位14设有松紧口12。
[0026]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防护服7上衣的领部连接有一体式防护帽15。
[0027]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还有,在所述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与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4之间设置有自清洁基质层6,自清洁基质层6由活性炭纤维、改性竹纤维、改性聚酯纤维和涤纶丝纤维组成,自清洁基质层6的厚度为3μm。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所述防护服7包括无纺布基层,在无纺布基层1的一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上均布有微米级透气孔3,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2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4,在无纺布基层1的另一面附着有纳米静电纺丝层5,其中附着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4一面作为防护服7的外面。
[0030]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包括无纺布基层,在无纺布基层的一面附着有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上均布有微米级透气孔,在聚四氟乙烯隔离层的表面涂覆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在无纺布基层的另一面附着有纳米静电纺丝层,其中附着有二氧化钛光催化涂层一面作为防护服的外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的厚度为0.5mm~1mm,所述无纺布基层在附着聚四氟乙烯隔离层和纳米静电纺丝层之前在消毒液中浸渍3~5小时后经甩干、烘干处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病毒高阻隔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与聚四氟乙烯隔离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顺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