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243830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6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包括: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一纤维布及包裹第一纤维布的第一树脂,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及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粘结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二纤维布及包裹第二纤维布的第二树脂,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所述第二树脂为透光树脂。还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还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还提供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壳体、其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许多电子设备使用各种材质及颜色的材料做外壳以达到外观装饰效果,并且避开造型和配置的同质化。纺织品作为外观效果最为多样化的品种,若能够顺利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将使产品获得更加多样的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壳体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可以呈现纺织品的外观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包括: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一纤维布及包裹第一纤维布的第一树脂,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及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粘结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二纤维布及包裹第二纤维布的第二树脂,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所述第二树脂为透光树脂。
[000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第一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包括第一纤维布及包裹第一纤维布的第一半固化树脂,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制备第二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包括第二纤维布及包裹第二纤维布的第二半固化树脂,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叠合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及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形成叠合预浸片;及热压成型所述叠合预浸片,从而将所述第一半固化树脂固化形成第一树脂,将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固化形成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将所述第二半固化树脂固化形成第二树脂,将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固化形成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得到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二树脂为透光树脂。
[000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壳体。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壳体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从而使所述壳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并且因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故,其能够取代现有技术中制作壳体的基材层,作为壳体中支撑层存在;进一步,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具有较好的纺织物纹理,可以作为壳体的外观层,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较无机纤维布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从而不易出现毛刺、折断等不良现象;另外,所述第二纤维布上包裹有第二树脂,第二树脂可以起到保护所述第二纤维布的作用,防止所述第二纤维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信赖性较差的问题,使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耐脏污、耐紫外老化、耐化妆品、耐酒精、耐手汗、耐高温高湿等性能。
附图说明
[000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09]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1]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中的纤维增强树脂预浸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2]图4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4]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001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16]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7]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一纤维布及包裹第一纤维布的第一树脂,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及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粘结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二纤维布及包裹第二纤维布的第二树脂,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布为天然有机纤维布或人造有机纤维布,所述第二树脂为透光树脂。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中,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从而使所述壳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并且因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故,其能够取代现有技术中制作壳体的基材层,作为壳体中支撑层存在;进一步,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具有较好的纺织物纹理,可以作为壳体的外观层,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并且,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较无机纤维布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从而不易出现毛刺、折断等不良现象;另外,所述第二纤维布上包裹有第二树脂,第二树脂可以起到保护所述第二纤维布的作用,防止所述第二纤维布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信赖性较差的问题,使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耐脏污、耐紫外老化、耐化妆品、耐酒精、耐手汗、耐高温高湿等性能。
[0019]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10及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20。
[0020]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10包括第一纤维布11及包裹第一纤维布的第一树脂12。
[0021]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布11可以为无机纤维布。
[0022]在一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布11为玻璃纤维布,例如为普通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高强高模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高硅氧玻璃纤维等所形成的纤维布;其兼具机械强度高、制作工艺简单成熟、成本低、对信号无干扰、无毒等优点;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纤维布11为无碱玻璃纤维布。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纤维布11也可以为碳纤维、石墨纤维、石棉纤维、玄武岩纤维、碳化硅纤维、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纤维、先驱体法碳化硅纤维、氧化锆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硼纤维、硼化钛纤维、碳化硼纤维、锆酸铝纤维、硅酸铝纤维、钛酸钾纤维或双组分复合纤维所形成的纤维布。
[0024]所述第一树脂12可以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聚酰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一纤维布及包裹第一纤维布的第一树脂,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布为无机纤维布;及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粘结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二纤维布及包裹第二纤维布的第二树脂,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布为有机纤维布,所述第二树脂为透光树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纤维布为人造有机纤维、天然有机纤维或其混合物形成的梭织布或针织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布为玻璃纤维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层数为3层或三层以上;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一纤维布的纺织方向包含径向及纬向;各层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层叠排布,且相邻层的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第一纤维布的径向及纬向交错排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布的厚度为大致0.1毫米;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的层数为3层、4层或5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在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与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的粘结处相交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远离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一侧表面的硬化层;所述硬化层为透光材质;所述硬化层的表面硬度为3H至5H。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树脂层远离所述第二纤维增强树脂层一侧表面的盖底层;所述盖底层的达因值大于32。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体设置的底板及与所述底板大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振煌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