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324379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能够解决用户面数据传输时延大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恢复标识和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支持小数据传输且处于非激活态的终端,通常会通过发起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恢复过程来实现小数据(用户面数据)传输。具体地,终端可以把加密的用户面数据等复用在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MAC PDU)中发送给网络节点。如果收到终端MAC PDU的网络节点没有保存终端的用户上下文(UE context),则该网络节点无法对用户面数据进行解密,也无法将用户面数据转发给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此时,该网络节点则处于等待状态,无法确定是该丢弃该用户面数据还是执行其它动作,用户面数据传输时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和网络节点,能够解决用户面数据传输时延大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恢复标识和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
[000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节点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所述第二网络节点。
[0006]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节点,包括:接收模块,用于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恢复标识和用户面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
[0007]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节点,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所述第二
网络节点。
[0008]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节点,该第一网络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09]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节点,该第二网络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0]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1]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2]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之后发送第二消息,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恢复标识和用户面数据,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第一网络节点转发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RRC消息给所述终端;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基于上述第二消息,第一网络节点可以实现用户面数据的转发或者是转发RRC消息给终端,减少用户面数据的发送时延,同时减少终端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0015]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16]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17]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18]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0019]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网络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5]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节点从终端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恢复标识和用户面数据;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第二网络节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或指示如下至少之一:恢复过程触发原因;所述终端期望进行低时延小数据传输;所述终端预估后续有下行数据发送;所述终端后续有上行数据发送;和/或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或指示如下至少之一:恢复过程触发原因;所述终端期望进行低时延小数据传输;所述终端预估后续有下行数据发送;所述终端后续有上行数据发送;时长信息,所述时长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与所述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时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过程触发原因包括如下之一:小数据传输;时延敏感小数据传输;紧急小数据传输;高优先小数据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如下之一:不对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进行重定位;不对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进行重定位且进行数据转发;进行数据转发和/或分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三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提议进行上行数据转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转发与逻辑信道或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信息;所述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RLC承载信息,所述RLC承载信息用于上行数据转发,所述RLC承载信息与所述逻辑信道信息存在一一映射关系;上行转发提议域,所述上行转发提议域用于提议进行上行数据转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二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包括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和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指示如下之一:不对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进行重定位;不对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进行重定位且进行数据转发;进行数据转发和/或分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发送第六消息,所述第六消息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提议进行上行数据转发。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转发与服务质量QoS流或者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存在一一对应关系。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QoS流信息;所述用户面数据所对应的一个或多个PDU会话信息;上行转发提议域,所述上行转发提议域用于提议进行上行数据转。12.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七消息,所述第七消息用于建立上行数据转发隧道。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信息;一个或多个RLC承载信息;一个或多个QoS流信息;一个或多个PDU会话信息;与Xn用户面传输关联的传输层信息,所述传输层信息用于转发上行数据。14.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八消息,所述第八消息包括RRC释放消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所述RRC释放消息给所述终端。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七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九消息,所述第九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提议进行下行数据转发;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十消息,所述第十消息用于用于建立下行数据转发隧道。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信息;一个或多个RLC承载信息;一个或多个QoS流信息;一个或多个PDU会话信息;下行转发提议域,所述下行转发提议域用于提议进行下行数据转发;和/或所述第十消息包括如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信息;一个或多个RLC承载信息;一个或多个QoS流信息;一个或多个PDU会话信息;与Xn用户面传输关联的传输层信息,所述传输层信息用于转发下行数据。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第十一消息;其中,所述第十一消息用于用于指示如下至少之一:请求释放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请求结束数据转发和/或分流;请求结束小数据传输。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十二消息;其中,所述第十二消息用于用于指示如下至少之一:释放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信息;结束数据转发和/或分流;结束小数据传输;允许释放与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关联的资源。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至少之一:释放与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关联的资源;将所述第十二消息携带的RRC释放消息转发给所述终端;继续进行上行数据转发,所述上行数据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自所述第一消息的。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的第十二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释放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和/或发送第十三消息,所述第十三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响应所述第十二消息;指示所述第一网络节点已释放所述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指示数据转发成功;指示成功地将所述RRC释放消息转发给所述终端;指示数据传输过程成功。21.一种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第二网络节点接收来自第一网络节点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终端的用户上下文标识;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获取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用户上下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所述第二网络节点转交的RRC消息给所述终端;所述第一网络节点转发数据给所述第二网络节点。2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毅韬张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