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6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5
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主要由前上平板、前下平板、侧前平板、前上横棱、前下横棱、后上平板、后下平板、侧后平板、后上横棱、后下横棱连接内筒和外筒两端形成的双筒结构,过渡带连接在外筒上缘和侧门间,侧门内面安装有梯形堤和单向卡扣,外面左前上安装左接头与长系带,外筒外壁右前上安装有右接头与短系带,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的技术方案,解决即可有效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患者牙齿咬合压迫闭塞气管插管所引起的窒息,又可避免阻挡口腔两侧而保障气管腔护理操作顺利开展的技术问题,以提高气管插管使用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降低医疗风险。降低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重症患者常常需要气管插管进行辅助通气,但气管插管是软管,易被意识障碍的患者牙齿咬合闭塞而导致窒息,带来严重医疗危害,为了解决这一临床问题,医生常在气管插管周围安装辅助结构将其固定在口腔,同时防止牙齿压迫气管插管,但临床上使用的辅助装置固定在口腔后,其辅助结构覆盖了口腔两侧,阻挡了医务人员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内药物使用等护理操作,给临床带来不便,也提高了患者气管内痰液潴留、感染、窒息等风险,这不利于气管插管操作的临床应用,增加了重症支持治疗的难度。在已经公布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方案中,部分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设置移动的滑槽等辅助结构解决避免阻挡经口腔护理操作的问题,但其存在结构复杂、操作较难等缺陷,这限制了气管插管技术在重症患者通气支持治疗中的有效开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的技术方案,解决即可有效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患者牙齿咬合压迫闭塞气管插管所引起的窒息,又可避免阻挡口腔两侧而保障气管腔护理操作顺利开展的技术问题,以提高气管插管使用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风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主体是由薄壁中空圆柱形的内筒和外筒连接成的双筒结构。
[0005]内筒是薄壁中空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左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为平直光滑的内筒上游离缘和内筒下游离缘。
[0006]外筒是有一定硬度防压材料制作的薄壁中空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其前后长度与内筒一致,筒腔直径略大于内筒,左侧壁开设有较大的、与侧门匹配的缺口,缺口两侧为平直光滑的外筒上缘和外筒下游离缘。
[0007]内筒以相同的同心长轴线位于外筒之内,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形成潜在间隙,筒壁之间在前侧方向上通过前上平板、前下平板、侧前平板连接。
[0008]内筒上游离缘前端与外筒上缘前端通过前上横棱连接,内筒下游离缘前端与外筒下游离缘前端通过前下横棱连接。
[0009]内筒和外筒在后侧方向上,筒壁之间通过后上平板、后下平板、侧后平板连接。
[0010]内筒上游离缘后端与外筒上缘后端通过后上横棱连接,内筒下游离缘后端与外筒下游离缘后端通过后下横棱连接。
[0011]垂直连接在前下横棱和后下横棱之间、平行于外筒下游离缘安装有纵棱,纵棱与外筒下游离缘之间距离约一个单向卡扣长度。
[0012]由轻度弹性材料制作、曲面形的过渡带一侧边缘连接外筒上缘,另一侧边缘上安装有曲面的侧门,过渡带、侧门的长度略短于外筒的长度。
[0013]侧门内面安装有沿中纵轴线分布的梯形堤,较宽梯形堤基安装固定在侧门上,较窄的梯形堤顶指向内筒。
[0014]在梯形堤基与侧门游离缘之间,沿侧门内面中横轴线安装至少三枚单向卡扣。
[0015]侧门外面左前上端安装有左接头,其上安装有长系带。
[0016]外筒外壁右前上端安装有右接头,其上安装有短系带。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采用内筒以同心长轴线置于外筒内的双筒结构设计,内筒容纳固定气管插管,硬质防压材料制作的外筒防止牙齿咬合压迫,有利于实现本装置的固定防压功能,且柱体结构仅环绕在气管插管周围,有利于减少对口部两侧的遮挡;内筒、外筒前侧方向上通过前上平板、前下平板、侧前平板连接,后侧方向上通过后上平板、后下平板、侧后平板连接,有利于形成稳固的双筒结构;中空的内筒、外筒壁间形成潜在间隙,除有利于固定功能和防压功能分离外,还有助于侧门游离缘伸入间隙带动单向卡扣锁定纵棱关闭外筒缺口;内筒、外筒的左侧壁均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形成内筒上游离缘、内筒下游离缘、外筒上缘、外筒下游离缘,有益于经缺口将气管插管中间段置于内筒内,避免穿入方式进入内筒时,气管插管两端的气囊、吸引管、固定接头等装置造成穿行阻挡;内筒上游离缘、外筒上缘两端连接有前上横棱、后上横棱进一步稳定双筒结构,内筒下游离缘、外筒下游离缘两端连接前下横棱、后下横棱,除进一步固定双筒结构外,还为纵棱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带有适当弹性的过度带连接在外筒上缘与侧门间,有利于侧门的小角度旋转和小范围伸缩,方便实现封闭外筒左侧壁缺口的功能;曲面形的侧门绕过渡带旋转有利于封闭外筒左侧壁的缺口,且可避开上下方向上牙齿的咬合;梯形堤的梯形堤基安装在侧门内面的中纵轴线上,较窄的梯形堤顶在侧门关闭时有益于在内筒里顶住并固定气管插管,侧门内面的中横轴线上安装的单向卡扣有利于经纵棱将侧门固定,至少三枚单向卡扣有利于调节梯形堤顶固定气管插管的程度,且单向卡扣的设计有益于侧门不能再打开而保障本装置只能一次性使用。侧门左前上部及外筒外壁右前上部安装有左接头、右接头,分别连有长系带、短系带,有利于在固定本装置不掉入气管的同时减少长系带、短系带对口部的阻挡,长系带绕过颈后到达颈右侧与短系带打结固定,避免在患者仰卧位时开展颈后打结,更有利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20] 图中1.内筒,2.外筒,3.前下平板,4.前下横棱,5.右接头,6.短系带,7.纵棱,8.内筒下游离缘,9.外筒下游离缘,10.后下平板,11.后下横棱,12.侧后平板,13.内筒上游离缘,14.后上横棱,15.外筒上缘,16.侧前平板,17.前上平板,18.前上横棱,19. 过渡带,20. 左接头,21.长系带,22.侧门,23. 侧门游离缘,24.梯形堤基,25.单向卡扣,26.梯形堤顶,27.后上平板,28.梯形堤。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
[0022]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主体是由薄壁中空圆柱形的内筒1和外筒2连接成的双筒结构。
[0023]内筒1是薄壁中空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左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为平直光滑的内筒上游离缘13和内筒下游离缘8。
[0024]外筒2是有一定硬度防压材料制作的薄壁中空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其前后长度与内筒1一致,筒腔直径略大于内筒1,左侧壁开设有较大的、与侧门匹配的缺口,缺口两侧为平直光滑的外筒上缘15和外筒下游离缘9。
[0025]内筒1以相同的同心长轴线位于外筒2之内,内筒1壁和外筒2壁之间形成潜在间隙,筒壁之间在前侧方向上通过前上平板17、前下平板3、侧前平板16连接。
[0026]内筒上游离缘13前端与外筒上缘15前端通过前上横棱18连接,内筒下游离缘8前端与外筒下游离缘9前端通过前下横棱4连接。
[0027]内筒1和外筒2在后侧方向上,筒壁之间通过后上平板27、后下平板10、侧后平板12连接。
[0028]内筒上游离缘13后端与外筒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是由薄壁中空圆柱形的内筒(1)和外筒(2)连接成的双筒结构,内筒(1)是薄壁中空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左侧壁开设有缺口,缺口两侧为平直光滑的内筒上游离缘(13)和内筒下游离缘(8),外筒(2)是有一定硬度防压材料制作的薄壁中空开放的圆柱形结构,其前后长度与内筒(1)一致,筒腔直径略大于内筒(1),左侧壁开设有较大的、与侧门匹配的缺口,缺口两侧为平直光滑的外筒上缘(15)和外筒下游离缘(9),内筒(1)以相同的同心长轴线位于外筒(2)之内,内筒(1)壁和外筒(2)壁之间形成潜在间隙,筒壁之间在前侧方向上通过前上平板(17)、前下平板(3)、侧前平板(16)连接,内筒上游离缘(13)前端与外筒上缘(15)前端通过前上横棱(18)连接,内筒下游离缘(8)前端与外筒下游离缘(9)前端通过前下横棱(4)连接,内筒(1)和外筒(2)在后侧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刚李冉李善平谢德平张有为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