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井解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678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井解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通过基于油藏参数针对包括溶孔和溶洞与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模式构建裂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井解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发
,尤其涉及一种试井解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试井方法主要有:
[0003]一种是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渗流理论的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把整个溶洞看成是一个假想的连续体,重点研究介质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宏观流动特征,基于流量等效原理,将裂缝、溶洞的渗透性等效平均到整个介质中,利用现有的渗流理论来研究流体流动特征。适用于只有溶蚀小孔洞、均匀网络状分布破碎裂缝、表征单元体存在且尺度较小的情况,多看成是双重介质或三重介质地层,不能用于描述大尺度溶洞和裂缝存在的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
[0004]另一种是基于非连续介质理论所建立的离散缝洞模型。相对连续介质来说,这类模型考虑了储集介质的具体形态和尺度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较真实的描述了裂缝的地质分布特征及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由于其模型的建立过程复杂,计算过程中网格需要单独生成,计算量大,是一种对油藏描述技术依赖性很强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也难以与当前地质建模结果相结合。当有多个大尺度裂缝或者溶洞存在时,需要付出的计算代价很大,考虑到油田实际应用情况,离散模型不适用于缝洞型油藏试井模型建立。
[0005]目前的试井解释方法多是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渗流理论,没有考虑地层中除大尺度缝、洞之外的溶孔等储层情况,对于存在大溶洞和大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型油藏是不适用的,其理论曲线难以与的实测曲线相互拟合,试井解释结果误差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试井解释结果误差较大,如何提高试井解释精度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井解释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设备。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试井解释方法,其包括:
[0009]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和溶洞与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模式,所述试井解释模型包括基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有效厚度、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孔隙度以及裂缝、溶洞和油井的压力建立的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
[0010]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求取试井的实空间井底压力解;
[0011]利用所述实空间井底压力解绘制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
[0012]将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试井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所述试井实测数据的拟合曲线;
[0013]通过所述拟合曲线进行试井解释。
[0014]优选的,所述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和溶洞与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模式,还包括:
[0015]基于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以及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压力、孔隙度、压缩系数,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
[0016]根据所述地层渗流模型和所述流体渗流模型,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
[0017]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渗透强度进行地层区域划分;
[0018]所述基于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以及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压力、孔隙度、压缩系数,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包括:针对划分后的每个地层区域,分别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其中,每个地层区域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
[0019][0020][0021]其中,μ表示流体粘度,K
f
表示裂缝渗透率,p
f
表示裂缝压力,r表示径向距离,Q表示地层区域且Q为正整数,α表示形状因子,K
m
表示基质渗透率,p
m
表示基质压力,φ
f
表示裂缝孔隙度,C
tf
表示裂缝压缩系数,t表示时间,φ
m
表示基质孔隙度,C
tm
表示基质压缩系数。
[0022]优选的,所述基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有效厚度、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孔隙度以及裂缝、溶洞和油井的压力,建立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包括:
[0023]根据钻遇溶洞周围的其余溶洞通过裂缝向所述钻遇溶洞窜流的过程、连接条件以及所述钻遇溶洞周围其余各个溶洞的渗流模型,建立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其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
[0024][0025]其中,μ表示流体粘度,K
f
表示裂缝渗透率,W表示裂缝宽度,p
v
表示裂缝压力,p
f
表示裂缝压力,r表示径向距离,L表示裂缝长度,R表示溶洞半径,h表示有效厚度,C
tv
表示溶洞压缩系数,φ
v
表示溶洞孔隙度,t表示时间,m表示裂缝的总数且m=1,2,
……
,j
……

[0026]优选的,根据所述地层渗流模型和所述流体渗流模型,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包括:
[0027]根据各个地层区域中的所述地层渗流模型,结合各个地层区域的连接条件、约束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所述流体渗流模型,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
[0028]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进行无因次化,以获取无因次试井解释模型。
[0029]优选的,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求取试井的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包括:
[0030]对所述无因次试井解释模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以得到拉式空间的井底压力解;
[0031]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法将拉式空间的井底压力解反演到实空间,获取所述试井的实空间井底压力解。
[0032]优选的,对所述无因次试井解释模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以得到拉式空间的井底压力解之后,还包括:
[0033]叠加井筒储集系数和表皮系数,以得到综合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后的拉式空间井底压力解。
[0034]优选的,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包括所述实空间井底压力解的双对数理论曲线;所述试井实测数据包括压力恢复数据。
[003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试井解释装置,其包括:
[0036]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和溶洞与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模式,所述试井解释模型包括基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有效厚度、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孔隙度以及裂缝、溶洞和油井的压力建立的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井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和溶洞与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模式,所述试井解释模型包括基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有效厚度、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孔隙度以及裂缝、溶洞和油井的压力建立的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根据所述试井解释模型,求取试井的实空间井底压力解;利用所述实空间井底压力解绘制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将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试井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以得到所述实空间试井理论曲线与所述试井实测数据的拟合曲线;通过所述拟合曲线进行试井解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油藏参数,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其中,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包括溶孔和溶洞与裂缝组成的串珠状缝洞模式,还包括:基于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以及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压力、孔隙度、压缩系数,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根据所述地层渗流模型和所述流体渗流模型,构建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试井解释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的渗透强度进行地层区域划分;所述基于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形状因子以及裂缝和基质的渗透率、压力、孔隙度、压缩系数,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包括:针对划分后的每个地层区域,分别建立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其中,每个地层区域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个地层区域中裂缝和溶孔的地层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其中,μ表示流体粘度,K
f
表示裂缝渗透率,p
f
表示裂缝压力,r表示径向距离,Q表示地层区域且Q为正整数,α表示形状因子,K
m
表示基质渗透率,p
m
表示基质压力,φ
f
表示裂缝孔隙度,C
tf
表示裂缝压缩系数,t表示时间,φ
m
表示基质孔隙度,C
tm
表示基质压缩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裂缝长度、裂缝宽度、有效厚度、流体粘度、径向距离、时间、孔隙度以及裂缝、溶洞和油井的压力,建立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包括:根据钻遇溶洞周围的其余溶洞通过裂缝向所述钻遇溶洞窜流的过程、连接条件以及所述钻遇溶洞周围其余各个溶洞的渗流模型,建立所述裂缝-溶孔型复合地层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其中,所述串珠状缝洞模式的流体渗流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μ表示流体粘度,K
f
表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丽宋传真袁诺刘中春尹洪军邢翠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