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4347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化学钢化玻璃分别经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清洗后晾干;S2、配制KOH溶液作为基础刻蚀剂;S3、在基础刻蚀剂中加入Na2CO3溶液混合,得到复配刻蚀液;S4、以占空比30%~70%将复配刻蚀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随后将经步骤S1后的玻璃样片置入内衬;S5、将内衬放入高压釜后,保温一段时间自然冷却至室温;S6、将玻璃样片经过去离子水清洗后干燥,即得到生长有杀菌纳米刀片结构的钢化玻璃。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纳米刀片有低厚度、高密度特征,因而具有快速杀菌性;与基底结合力良好,在多次使用中其表面结构稳定,具有杀菌长效性,此外该方法简单可控,易于实现批量生产。易于实现批量生产。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表面功能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运输在方便快捷的同时能够携带病原体长距离传播,目前已成为传染性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客舱对致病微生物的防控需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典型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病原菌,它们普遍存在于客舱环境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在表面的初始粘附、增殖、形成生物膜和最终迁移。在以上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导致细菌的传播和感染。通常情况下,针对客舱人口密集且相对密闭的内环境,机上配备了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但仍无法有效防止机上人员被感染。并且机舱舷窗的化学钢化玻璃(Chemically Strengthened Glass,CSG)等高频接触表面非常容易沾染细菌从而造成二次污染,对此类表面的细菌进行及时有效杀灭成为防止舱内人员交叉感染和病原菌传播的关键。目前民机客舱主要采用含氯消毒剂和季铵盐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但这些化学物质在表面残留具有潜在的毒性和刺激性。而表面消毒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化学钢化玻璃分别经水、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清洗后晾干;S2、配制KOH溶液作为基础刻蚀剂;S3、在基础刻蚀剂中加入Na2CO3溶液混合,得到复配刻蚀液;S4、以占空比30%~70%将复配刻蚀液加入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随后将经步骤S1后的玻璃样片置入内衬;S5、将内衬放入高压釜后,保温一段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S6、将玻璃样片经过去离子水清洗后干燥,即得到生长有杀菌纳米刀片结构的钢化玻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KOH溶液的浓度为0.1mol
·
L
‑1~1.0mol
·
L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5mol
·
L
‑1~1.0mol
·
L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保温的温度为80℃~180℃;保温的时间为0.5h~18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玻璃表面构筑密度可控的杀菌纳米刀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干燥的温度为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远贺元骅王明武陈现涛刘翔王海斌补大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