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4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包括支撑架和多个固定轴,多个所述固定轴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个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开设有入线口,且入线口处设有插接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的内部设置有辊体,辊体两侧安装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这样在布线时,可以使得线缆放置在辊体的表端,在拉动线缆时使得线缆可以快速的移动,这样避免了线缆与支撑架出现较大摩擦力的现象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辊体的内部设置有孔洞,套管与支柱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组件,在第一连接杆内部的套管和支柱的收缩下,使得固定轴可以方便快速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内部。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工程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

技术介绍

[0002]布线架也称电缆桥架,是机房专门用来走线的设备,指进入电信、网通、广电的机房后通过布线架布放光、电缆进入终端设备,用于绑扎光、电缆用的铁架。
[0003]布线架分室内走架线和室外布线架两种。布线架主要用于机房及基站内外各类线缆的铺设。具有外型美观款式多样,强度高、安装简单、布放线缆方便等特点。
[0004]布线架一般都安装的建筑物的表端,上端通过固定架将布线架固定,这样可以达到不占用过多的使用空间的同时,还能使得布线架固定紧密。
[0005]现有的布线架在使用的过程中,内部的线缆一般都是直接与布线架接触,这样在拉动线缆时可能会出现线缆与布线架出现较大的摩擦,这样会导致线缆外皮出现磨损的现象,可能会出现线缆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线缆与布线架出现较大摩擦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包括支撑架和多个固定轴,多个所述固定轴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个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开设有入线口,且入线口处设有插接板,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安装有盖板;
[0009]所述固定轴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旋转轴、辊体、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套接在辊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轴套接在辊体远离第一旋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安装在第二旋转轴远离辊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套接在第一旋转轴远离辊体的一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板包括盖体和卡条,所述卡条安装在盖体的底面上,所述盖板具有通风口。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插接孔、架体与螺纹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开设在架体远离插接板的两侧,所述螺纹孔开设在架体内部两端,且螺纹孔设置的个数与固定轴的个数相同。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插接板包括有第二插接孔和板体,所述第二插接孔开设在板体的内部上下两方。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板为C字型的结构,所述盖板的上端内部卡接有通风板,且通风板为矩形体的镂空结构。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通风板包括框架与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安装在框架的内部,所述防护网为镂空的结构。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架和盖板的连接方式为卡接固定,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滑槽,所述盖板的所述卡条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中。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支杆、螺杆主体、第一连接板、套管、支柱与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杆、所述螺杆主体、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套管、所述支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依次首尾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旋转轴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辊体靠近第一旋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孔洞,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与支撑架相交处通过螺纹旋接有螺母主体。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管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柱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支柱与套管为插接固定的连接方式,所述套管内设有缓冲弹簧,所述支柱插入所述套管的一端与缓冲弹簧抵接。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的内部设置有辊体,辊体两侧安装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这样在布线时,可以使得线缆放置在辊体的表端,在拉动线缆时,可以通过辊体旋转使得线缆可以快速的移动,这样避免了线缆与支撑架出现较大摩擦力的现象发生。
[00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辊体的内部设置有孔洞,第一连接杆插接在辊体内部的孔洞内,并且第一连接杆靠近辊体的一侧设置有套管与支柱,套管与支柱的内侧设置有缓冲组件,这样在安装该固定轴时,可以挤压第一连接杆,在第一连接杆内部的套管和支柱的收缩下,使得固定轴可以方便快速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
[002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板,在插接板的内部内凹有第二插接孔,在支撑架远离插接板的一侧内设有第一插接孔,这样可以使得两段支撑架可以通过插接板内部的第二插接孔和第一插接孔相互对齐,从而可以使得多个支撑架之间可以相互连接,从而可以改变该布线架的长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力工程用布线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盖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轴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连接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辊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插接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通风板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标记:1、盖板;11、通风口;12、盖体;13、卡条;2、滑槽;3、固定轴;31、第一连接杆;311、支杆;312、螺杆主体;313、第一连接板;314、套管;315、支柱;316、第二连接板;32、第一旋转轴;33、辊体;34、第二连接杆;35、第二旋转轴;4、支撑架; 41、第一插接孔;42、架体;43、螺纹孔;5、插接板;51、第二插接孔;52、板体;6、螺母主体;7、通风板;71、框架;72、防护网。
3与支撑架4固定紧密,不会出现松动的现象。
[0046]【实施例4】
[0047]如图7所示,插接板5包括有第二插接孔51和板体52,第二插接孔51开设在板体52 的内部上下两方。
[0048]具体使用时,支撑架4远离插接板5的一端内部内凹有与插接板5尺寸相同的孔洞,这样在连接多段支撑架4时,可以使得相邻支撑架4内部的插接板5与孔洞相互连接,并且通过第一插接孔41和第二插接孔51相互固定,从而可以使得多段支撑架4固定紧密,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0049]【实施例5】
[0050]如图1所示,盖板1为C字型的结构,盖板1的上端内部卡接有通风板7,且通风板7 为矩形体的镂空结构。
[0051]具体使用时,通风板7的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这样将通风板7卡接在盖板1 内部的通风口11的内部,最后再通过安装孔将通风板7和通风口11固定紧密,不会使得通风板7出现脱落的现象。
[0052]【实施例6】
[0053]如图8所示,通风板7包括框架71与防护网72,防护网72安装在框架71的内部,防护网72为镂空的结构。
[0054]具体使用时,这样可以通过防护网72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到支撑架4的内部,而且通过防护网72可以使得支撑架4内部不会出现空气不流通的现象发生。
[0055]【实施例7】...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4)和多个固定轴(3),多个所述固定轴(3)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内,所述固定轴(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4)相对的两个内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架(4)的一侧开设有入线口,且入线口处设有插接板(5),所述支撑架(4)的上方安装有盖板(1);所述固定轴(3)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一旋转轴(32)、辊体(33)、第二连接杆(34)与第二旋转轴(35),所述第一旋转轴(32)套接在辊体(33)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轴(35)套接在辊体(33)远离第一旋转轴(32)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34)安装在第二旋转轴(35)远离辊体(33)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31)套接在第一旋转轴(32)远离辊体(3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包括盖体(12)和卡条(13),所述卡条(13)安装在盖体(12)的底面上,所述盖板(1)具有通风口(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包括第一插接孔(41)、架体(42)与螺纹孔(43),所述第一插接孔(41)开设在架体(42)远离插接板(5)的两侧,所述螺纹孔(43)开设在架体(42)内部两端,且螺纹孔(43)设置的个数与固定轴(3)的个数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板(5)包括有第二插接孔(51)和板体(52),所述第二插接孔(51)开设在板体(52)的内部上下两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用布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清昆崔文广刘彦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