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0003]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现有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影像透镜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光学影像透镜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六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影像透镜组能同时满足小型化及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影像透镜组,包含六片透镜。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所述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且所述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且所述第一透镜沿光轴的厚度为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所有透镜沿光轴的厚度中的最大者;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的光轴距离为B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光轴距离为TD,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1.0<BL/TD<5.0;0.10<V5/V6<1.80;-5.0<f/f3<1.80;以及-0.50<(R11-R12)/(R11+R12)<0.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所述第六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第i透镜的阿贝数为Vi,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4,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第i透镜的折射率为Ni,Vi/Ni的最小值为(Vi/Ni)min,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至少一片透镜满足下列条件:3.0<(Vi/Ni)min<12.0,其中i=1、2、3、4、5或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其满足下列条件:-0.10<(R10+R11)/(R10-R11)<1.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沿光轴的厚度为CT1,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所有相邻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最大值为ATmax,其满足下列条件:1.0<CT1/ATmax<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光轴距离为TL,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70<TL/f<1.0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1,其满足下列条件:1.60<EPD/Y11<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所有相邻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其满足下列条件:2.20<EPD/ΣAT。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光轴距离为BL,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2.0<BL/ImgH<5.5;以及2.6<f/ImgH<15.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0.5毫米<ImgH/tan(FOV)<30.0毫米。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至少一片透镜为一非圆形透镜;其中,所述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短距离为Dmin,所述非圆形透镜的中心至外径处的最长距离为Dmax,其满足下列条件:Dmin/Dmax<0.80。12.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所述成像面上,其中所述电子感光元件具有至少四千万像素。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二取像装置,且所述至少二取像装置皆位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同一侧,其中所述至少二取像装置包含:一第一取像装置,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所述成像面上,所述电子感光元件具有至少四千万像素的一分辨率,所述第一取像装置通过使用所述电子感光元件的所述分辨率以达到等效焦距为80mm至150mm的拍摄功能,所述第一取像装置通过使用所述电子感光元件的一部分的所述分辨率以达到等效焦距为200mm至500mm的拍摄功能,且所述部分的所述分辨率具有至少八百万像素;以及一第二取像装置,包含一光学镜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所述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光学镜组的成像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取像装置的最大视角与所述第二取像装置的最大视角相差至少20度。14.一种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六片透镜,所述六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且所述六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的光轴距离为B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
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光轴距离为TD,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所述第六透镜的阿贝数为V6,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0.70<BL/TD<5.0;0.10<V5/V6<0.95;以及-0.70<f2/f3<300.0。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所述第六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所有相邻透镜之间沿光轴皆具有一空气间隔。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所有透镜中的阿贝数最小值为Vdmin,其满足下列条件:10.0<Vdmin<21.0。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中所有相邻透镜沿光轴的间隔距离总和为ΣAT,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光轴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条件:ΣAT/BL<0.30。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所有透镜表面中的最大有效半径最大值为Ymax,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所有透镜表面中的最大有效半径最小值为Ymin,其满足下列条件:1.0<Ymax/Ymin<1.60。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影像透镜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4.50毫米<ImgH<10.0毫米。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影像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相岐,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