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93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光源模组、一连接件以及一导光管。光源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连接件设置于光源模组的上方。连接件包括一开口、一卡接部及至少一导引部。这些发光单元位于开口内。卡接部围绕开口设置,且卡接部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导引部设置于卡接部的一内表面,导引部自开放侧朝向封闭侧而逐渐凸出。导引部具有一底面,其对应于封闭侧,底面与封闭侧形成一限位区。导光管自开放侧沿着导引部被导引进入限位区,且导引部的底面抵接导光管。面抵接导光管。面抵接导光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光装置的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照明设备为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一般居家、或公共环境以外,还应用在机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车灯的光源从传统的卤素光源替换成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应用至车灯内后,开始出现有别于传统车灯的各种设计,例如通过混光管以实现具有各种线条及光色效果的车灯。
[0003]由于光源本身的光展量(Etendue)比混光管大,使得整体的光学系统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光学效率,一般是将混光管非常贴近光源,以增加光线进入混光管的比例,进而提高光学效率。然而,将混光管非常贴近光源却是相当不容易的,进而提高生产工艺的困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组装光源与混光管变成了一大挑战。又,车体行驶时,会使发光装置处于高震动的环境,如何有效固定光源与混光管的相对位置,亦是目前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发光装置,通过连接件具有开口、卡接部及导引部的结构,发光单元位于开口内,而导引部及卡接部导引并组装导光管,以解决现有发光装置组装困难的问题。
[0005]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光源模组、一连接件以及一导光管。光源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连接件设置于光源模组的上方,连接件包括一开口、一卡接部及至少一导引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位于开口内。卡接部围绕开口设置,且卡接部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导引部设置于卡接部的一内表面,导引部自开放侧朝向封闭侧而逐渐凸出。导引部具有一底面,其对应于封闭侧,底面与封闭侧形成一限位区。导光管自开放侧沿着导引部被导引进入限位区,且导引部的底面抵接导光管。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光源模组还包括一散热元件及一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散热元件的上方,连接件及电路板固定于散热元件。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散热元件还包括一定位柱,电路板与连接件共同形成一定位孔。定位柱穿过定位孔。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导光管还包括至少一延伸部,自导光管的一外侧壁向外延伸,导引部的底面抵接延伸部。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延伸部与导引部相互干涉后进入限位区。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封闭侧抵接导光管的一表面。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连接件的开口位于限位区,导光管的一端面对应至所述多个发光单元。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一上表面位于开口内,使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与导光管的端面具有一间距。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连接件还包括至少一凸部,设置于开口与卡接部之间。导光管的端面抵接凸部,使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与导光管的端面具有一间距。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凸部为一条状凸肋,并自开放侧朝向封闭侧而逐渐凸出。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卡接部具有一第一反射层,设置于卡接部的内表面。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发光装置还包括一承载单元。承载单元具有一凹槽及一侧开口。侧开口与凹槽连通,承载单元设置于连接件,且侧开口对应于限位区,使导光管容置于凹槽。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承载单元具有一第二反射层,设置于凹槽的一内表面。
[0018]承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其包括光源模组、连接件及导光管,且连接件包括开口、卡接部及导引部。光源模组的发光单元位于开口内,且卡接部围绕开口设置。通过卡接部具有开放侧及封闭侧,及导引部自开放侧朝向封闭侧的结构,使导光管可自开放侧沿着导引部被导引进入限位区,于组装上相当简单又便利。又,导光管进入限位区后,导引部的底面抵接导光管,以同时达到固定导光管的效果,即可稳固地固定发光单元与导光管的相对位置。又,由于发光单元位于开口内,使得导光管可以相当贴近发光单元,但不会直接与发光单元接触,两者间具有预留空间。连接件的结构设计仍相当容易被量产,并不会增加生产工艺的难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光源模组与连接件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的光源模组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发光装置 1、1a
[0026]光源模组 10
[0027]发光单元 11
[0028]上表面 111
[0029]散热元件 12
[0030]定位柱 121
[0031]散热鳍片 122
[0032]电路板 13
[0033]第一穿孔 131
[0034]连接件 20
[0035]第二穿孔 21
[0036]开口 22
[0037]卡接部 23
[0038]开放侧 231
[0039]封闭侧 232
[0040]内表面 233
[0041]第一反射层 234
[0042]导引部 24
[0043]底面 241
[0044]上表面 25
[0045]凸部 26
[0046]导光管 30
[0047]延伸部 31
[0048]外侧壁 32
[0049]端面 33
[0050]出光面 34
[0051]承载单元 40
[0052]凹槽 41
[0053]开口 411
[0054]侧开口 42
[0055]侧壁 43
[0056]第二反射层 44
[0057]定位孔 P
[0058]限位区 R
[0059]间距 S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能让贵审查员能更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006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光源模组与连接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光源模组与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1是应用在车灯,较佳可应用在汽车车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装置1包括一光源模组10、一连接件20以及一导光管30。其中,光源模组1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1、一散热元件12及一电路板13。发光单元11设置于电路板13,透过电路板13上的电路(控制单元)以控制全部或部分的发光单元11发光。
[0062]电路板13设置于散热元件12的上方,而连接件20设于电路板13的上方。具体而言,散热元件12包括定位柱121及散热鳍片122,其分别位于散热元件12的相对二表面。电路板13设置于具有定位柱121的该表面。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源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一连接件,设置于该光源模组的上方,该连接件包括:一开口,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位于该开口内;一卡接部,围绕该开口设置,且该卡接部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及至少一导引部,设置于该卡接部的一内表面,该导引部自该开放侧朝向该封闭侧而逐渐凸出,该导引部具有一底面,其对应于该封闭侧,该底面与该封闭侧形成一限位区;以及一导光管,自该开放侧沿着该导引部被导引进入该限位区,且该导引部的该底面抵接该导光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组还包括一散热元件及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散热元件的上方,该连接件及该电路板固定于该散热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元件还包括一定位柱,该电路板与该连接件共同形成一定位孔,该定位柱穿过该定位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管还包括至少一延伸部,自该导光管的一外侧壁向外延伸,该导引部的该底面抵接该延伸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延伸部与该导引部相互干涉后进入该限位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纹利蔡直佑林士凯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湘火炬汽车灯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