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和楼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78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水平设置于底板上方两侧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所述底板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一面板靠近底板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底板另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二面板靠近底板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二支撑板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底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围成一向下的凹陷,所述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中至少一个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形变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建筑物完工后楼板的整体厚度,且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和楼承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和楼承板。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建筑物,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随着建筑市场创新的需求,施工建设朝着高效、快速、质量等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它在保证现场施工有序管理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并且对施工质量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将钢筋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镀锌压型钢板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在施工时,将钢筋桁架楼承板运至施工场地,直接铺设到梁上,将各个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模连接在一起,再进行钢筋工程、之后再浇筑混凝土,施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该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建筑物完工后楼板的整体厚度,且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和水平设置于底板上方两侧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所述底板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一面板靠近底板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底板另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二面板靠近底板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二支撑板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底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围成一向下的凹陷,所述底板、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中至少一个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形变部。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0007]1.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变部为条形形变部。
[0008]2.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变部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
[0009]3. 上述方案中,位于底板上的所述形变部为向上的凸起部,位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的所述形变部为朝向与其相对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拱起部。
[0010]4. 上述方案中,若干个所述形变部中包括多个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第一形变部和多个向另一方向倾斜的第二形变部。
[0011]5.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交错设置。
[0012]6. 上述方案中,相邻的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相邻第一形变部、第二形变部呈八字形分布。
[0013]7. 上述方案中,由钢板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获得。
[0014]8.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各自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92
°
~105
°

[0015]还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由若干个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连接而成,相邻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加强板连接,该加强板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位于同一平面。
[00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7]本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其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建筑物完工后楼板的整体厚度,且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本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的结构侧视图;
[0019]附图2为本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的结构侧视图;
[0020]附图3为本技术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1]以上附图中:1、底板;2、第一面板;3、第二面板;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9、加强板;11、形变部;111、第一形变部;112、第二形变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和水平设置于底板1上方两侧的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所述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一面板2靠近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一支撑板4连接,所述底板1另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二面板3靠近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二支撑板5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4、底板1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围成一向下的凹陷,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中至少一个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形变部11。
[0023]上述形变部11为条形形变部;位于底板1上的上述形变部11为向上的凸起部,位于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上的上述形变部11为朝向与其相对的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4的拱起部;
[0024]若干个上述形变部11中包括多个向同一方向倾斜的第一形变部111和多个向另一方向倾斜的第二形变部112;上述第一形变部111与第二形变部112交错设置;
[0025]相邻的第一形变部111、第二形变部1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相邻第一形变部111、第二形变部112呈八字形分布;上述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各自与底板1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95
°

[0026]实施例2: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由若干个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连接而成,相邻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之间通过一水平设置的加强板9连接,该加强板9与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位于同一平面;
[0027]所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和水平设置于底板1上方两侧的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所述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一面板2靠近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一支撑板4连接,所述底板1另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二面板3靠近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二支撑板5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4、底板1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围成一向下的凹陷,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中至少一个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形变
部11。
[0028]由钢板通过一体成型加工获得;相邻的第一形变部111、第二形变部1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相邻第一形变部111、第二形变部112呈八字形分布;上述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各自与底板1之间形成的夹角均为102
°

[0029]采用上述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时,通过对钢板的一体成型或者后期的压铸等工艺获得本专利的楼承板,并将楼承板安装于钢结构框架的横梁上,基于楼承板每个单元本体的2个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的凹陷,使得楼承板的整体厚度略小于安装该楼承板的横梁的厚度且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0030]其在不增加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建筑物完工后楼板的整体厚度,且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力。
[003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和水平设置于底板(1)上方两侧的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所述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一面板(2)靠近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一支撑板(4)连接,所述底板(1)另一侧的边缘处与第二面板(3)靠近底板(1)一侧的边缘处通过第二支撑板(5)连接,从而在第一支撑板(4)、底板(1)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围成一向下的凹陷,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中至少一个具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形变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11)为条形形变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11)为凸起部或者凹陷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其特征在于:位于底板(1)上的所述形变部(11)为向上的凸起部,位于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上的所述形变部(11)为朝向与其相对的第二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4)的拱起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承板单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求耀苏永润税思均
申请(专利权)人:昊恒福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