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273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41
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包括钢结构桁架、吊点组件和斗屏;钢结构桁架包括横向桁架杆件和纵向桁架杆件;斗屏通过电动葫芦和钢拉索吊在钢结构桁架的矩形单元格下方;吊点组件设在矩形单元格的四个转角两侧;吊点组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拉杆和耳板;每个耳板上连有吊环;斗屏顶部设有吊耳;吊耳与吊环对应设置;电动葫芦设在斗屏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电动葫芦的下端与对应的吊耳连接,电动葫芦的上端与对应的吊环连接;钢拉索有八根,分别设置在斗屏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八根钢拉索与八个电动葫芦分别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斗屏整体运输重量大,对结构安全影响大及提升过程中同步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升过程中同步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升过程中同步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斗屏提升都是斗屏整体加工,运送至现场,现场整体使用电葫芦提升,但是由于斗屏整体重量过大,常规楼板不能满足承重要求,需在运输及安装区域进行加固措施,对结构安全和现场操作有很大影响,常规提升装置为各吊点电动葫芦各自提升,提升速度及同步性不能保障,容易发生偏坠等危险因素,安装质量也不能保障,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要解决传统的斗屏整体运输重量大,对结构安全影响大及提升过程中同步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包括有钢结构桁架、吊点组件和斗屏;所述钢结构桁架包括有横向桁架杆件和纵向桁架杆件;所述横向桁架杆件和纵向桁架杆件分别设置有一组,且共同围成一组矩形单元格;所述斗屏通过电动葫芦和钢拉索吊设在钢结构桁架的矩形单元格下方;所述吊点组件有八个,分别设置在矩形单元格的四个转角两侧;所述吊点组件包括有上夹板、下夹板、拉杆和耳板;所述上夹板设置在横向桁架杆件或纵向桁架杆件的顶部;所述下夹板对应设置在横向桁架杆件或纵向桁架杆件的底部;所述拉杆有两组,分别连接在上夹板与下夹板的两端之间;每组拉杆沿着横向桁架杆件或纵向桁架杆件的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拉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双螺母固定;所述耳板有两个,平行间隔连接在下夹板的底部;在每个耳板上均连接有吊环;所述斗屏的顶部、位于四个转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所述吊耳与吊环对应设置;所述电动葫芦有八根,分别设置在斗屏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电动葫芦的下端与对应的吊耳连接,电动葫芦的上端与对应的吊环连接;所述钢拉索有八根,分别设置在斗屏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八根钢拉索与八个电动葫芦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钢拉索位于电动葫芦的外侧、与电动葫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钢拉索的下端与对应的吊耳连接,钢拉索的上端与对应的吊环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均由角钢制成;所述耳板由上而下逐渐向内倾斜的连接在下夹板的底部。
[0007]优选的,所述吊环的竖向切面呈倒置的U形,在吊环的两侧竖边下部、靠近下端位置处穿设有连接螺栓。
[0008]优选的,相邻横向桁架杆件之间的间距为8500mm~12000mm;相邻纵向桁架杆件之间的间距为8000mm~9000mm。
[0009]优选的,所述吊点组件与对应转角之间的间距为100mm~200mm。
[0010]优选的,所述电动葫芦和钢拉索的下端均连接有下连接环;所述下连接环与吊耳对应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斗屏的钢结构桁架在钢构厂进行加工,单根构件逐一加工完成,钢结构桁架按编号运至现场,在距地500mm处组装,且现场连接将采用螺栓连接为主,保证了结构的安全,且现场无焊接,直接拼装,加快施工速度,且施工过程绿色环保。
[0013]2、本技术选用八台电动葫芦联动,使用一拖八的工业遥控器,电动葫芦与工业遥控器信号连接,实现一个遥控器同步遥控八台电动葫芦同步升降,这样确保每根钢丝绳的拉力均匀;提升过程中保持2米/小时的速度提升,保证吊装质量。
[0014]3、本技术中使用双吊耳,一个吊耳为提升时电动葫芦吊耳,一个吊耳为后期达到提升高度的钢丝绳连接吊耳,在斗屏使用过程中如需更换部件,可以使用电动葫芦将斗屏降落检修,减小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斗屏整体提升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A

A的截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钢结构桁架、1.1-横向桁架杆件、1.2-纵向桁架杆件、2-吊点组件、2.1-上夹板、2.2-下夹板、2.3-拉杆、2.4-耳板、2.5-双螺母、2.6-吊环、2.7-连接螺栓、2.8-垫片、3-斗屏、4-矩形单元格、5-电动葫芦、6-钢拉索、7-吊耳、8-下连接环、9-上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3所示,这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包括有钢结构桁架1、吊点组件2和斗屏3;所述钢结构桁架1包括有横向桁架杆件1.1和纵向桁架杆件1.2;所述横向桁架杆件1.1和纵向桁架杆件1.2分别设置有一组,且共同围成一组矩形单元格4;所述斗屏3通过电动葫芦5和钢拉索6吊设在钢结构桁架1的矩形单元格4下方;所述吊点组件2有八个,分别设置在矩形单元格4的四个转角两侧;所述吊点组件2包括有上夹板2.1、下夹板2.2、拉杆2.3和耳板2.4;所述上夹板2.1设置在横向桁架杆件1.1或纵向桁架杆件1.2的顶部;所述下夹板2.2对应设置在横向桁架杆件1.1或纵向桁架杆件1.2的底部;所述拉杆2.3有两组,分别连接在上夹板2.1与下夹板2.2的两端之间;每组拉杆2.3沿着横向桁架杆件1.1或纵向桁架杆件1.2的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拉杆2.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双螺母2.5固定;所述耳板2.4有两个,平行间隔连接在下夹板2.2的底部;在每个耳板2.4上均连接有吊环2.6;所述斗屏3的顶部、位于四个转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7;所述吊耳7与吊环2.6对应设置;所述电动葫芦5有八根,分别设置在斗屏3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电动葫芦5的下端与对应的吊耳7连接,电动葫芦5的上端与对应的吊环2.6连接;所述钢拉索6有八根,分别设置在斗屏3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八根钢拉索6与八个电动葫芦5分别对应设置;所述钢拉索6位于电动葫芦5的外侧、与电动葫芦5平行间隔设置;所述钢拉索6的下端与对应的吊耳7连接,钢拉索6的上端与对应的吊环2.6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2.1和下夹板2.2均由角钢制成;所述耳板2.4由上而下逐
渐向内倾斜的连接在下夹板2.2的底部。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环2.6的竖向切面呈倒置的U形,在吊环2.6的两侧竖边下部、靠近下端位置处穿设有连接螺栓2.7。
[0023]本实施例中,相邻横向桁架杆件1.1之间的间距为8500mm~12000mm;相邻纵向桁架杆件1.2之间的间距为8000mm~9000mm。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吊点组件2与对应转角之间的间距为100mm~200mm。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葫芦5和钢拉索6的下端均连接有下连接环8;所述下连接环8与吊耳7对应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葫芦5和钢拉索6的上端均连接有上连接环9;所述上连接环9与吊环2.6对应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桁架杆件1.2的高度为400mm~500mm;所述横向桁架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屏整体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钢结构桁架(1)、吊点组件(2)和斗屏(3);所述钢结构桁架(1)包括有横向桁架杆件(1.1)和纵向桁架杆件(1.2);所述横向桁架杆件(1.1)和纵向桁架杆件(1.2)分别设置有一组,且共同围成一组矩形单元格(4);所述斗屏(3)通过电动葫芦(5)和钢拉索(6)吊设在钢结构桁架(1)的矩形单元格(4)下方;所述吊点组件(2)有八个,分别设置在矩形单元格(4)的四个转角两侧;所述吊点组件(2)包括有上夹板(2.1)、下夹板(2.2)、拉杆(2.3)和耳板(2.4);所述上夹板(2.1)设置在横向桁架杆件(1.1)或纵向桁架杆件(1.2)的顶部;所述下夹板(2.2)对应设置在横向桁架杆件(1.1)或纵向桁架杆件(1.2)的底部;所述拉杆(2.3)有两组,分别连接在上夹板(2.1)与下夹板(2.2)的两端之间;每组拉杆(2.3)沿着横向桁架杆件(1.1)或纵向桁架杆件(1.2)的长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拉杆(2.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双螺母(2.5)固定;所述耳板(2.4)有两个,平行间隔连接在下夹板(2.2)的底部;在每个耳板(2.4)上均连接有吊环(2.6);所述斗屏(3)的顶部、位于四个转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吊耳(7);所述吊耳(7)与吊环(2.6)对应设置;所述电动葫芦(5)有八根,分别设置在斗屏(3)的四个转角两侧位置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扬于子洋冉根敏安雄宝伭永利马泽琛李伟伟黄茂贵张壮壮蒋寅生许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