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67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导电体、第一导线体和第二导线体,绝缘壳体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进线孔和位于后端的第二进线孔;导电体位于绝缘壳体的内侧,该导电体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开孔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开孔;第一导线体的首端穿过第一进线孔且固定在导电体的第一开孔内,第二导线体的首端穿过第二进线孔且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体的第二开孔内。该电连接器通过对第一导线体和第二导线体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将第二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和第一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均设置在带进线孔的绝缘壳体内,不仅满足了两者的电气连接需要,而且可以满足仅仅对出现问题的第二导线体的更换需要,节约材料。节约材料。节约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连接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是一种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线体,插座内设置有配合第二导线体实现电连接的第一导线体,在将插头插入到插座内后,第二导线体与插座内第一导线体实现电连接。
[0003]随着电连接器应用环境变的越来越复杂多样,现在通过独立设置的插头和插座插接后所形成的电连接器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狭小的空间和场所的使用要求。而且,一旦插头内任一个第二导线体出现问题时,则需要更换整个插头,浪费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将第二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和第一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均设置在带进线孔的绝缘壳体内,不仅满足了两者的电气连接需要,而且可以满足仅仅对出现问题的第二导线体的更换需要,节约材料。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连接器,包括:
[0006]绝缘壳体,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进线孔和位于后端的第二进线孔;
[000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08]导电体,位于绝缘壳体的内侧,该导电体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开孔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开孔;
[0009]第一导线体,其首端穿过第一进线孔且固定在导电体的第一开孔内;
[0010]第二导线体,其首端穿过第二进线孔且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体的第二开孔内。
[0011]改进地,在该技术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
[0012]弹片,位于导电体的第一开孔内,该弹片与第一导线体的首端相抵触;
[0013]螺钉;
[0014]其中,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配合螺钉旋入的螺纹孔,该螺纹孔与导电体的第一开孔相连通,并且,螺钉的首端经螺纹孔进入到第一开孔内后,该螺钉的首端顶压第一导线体的首端。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弹片具有弹臂,弹臂位于所述导电体的第一开孔的外侧。
[0016]再改进,在该技术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防水帽,防水帽封堵住螺纹孔的上端部,所述螺钉的末端位于防水帽与螺纹孔所形成的空间内。
[0017]进一步地,在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防水帽与螺纹孔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实现相互固定。
[0018]再改进地,在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绝缘壳体上形成与箱体底部实现卡扣配合的
卡扣结构。
[0019]改进地,在该技术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防水网尾,该防水网尾套设在第一导线体的首端的外侧,且该防水网尾的首端固定在绝缘壳体的第一进线孔内。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防水网尾的首端的外侧形成有凸筋,所述绝缘壳体的内侧壁上形成配合凸筋卡入的卡槽。
[0021]再改进,在所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第二导线体的首端通过铆压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体的第二开孔内。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电连接器通过对第一导线体和第二导线体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将第二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和第一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均设置在带进线孔的绝缘壳体内,不仅满足了两者的电气连接需要,而且可以满足仅仅对出现问题的第二导线体的更换需要,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6]图4为导电体的剖视图;
[0027]图5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多个防水帽相互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防水网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体地,参见图1~3所示,该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导电体2、多个第一导线体3、多个第二导线体4、弹片5和螺钉6,绝缘壳体1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进线孔11和位于后端的第二进线孔12,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螺纹孔10;并且,该绝缘壳体1上形成与箱体底部9实现卡扣配合的卡扣结构13;导电体2位于绝缘壳体1的内侧,该导电体2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开孔21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开孔22,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与螺纹孔10相连通。第一导线体3的首端31穿过第一进线孔11且固定在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内,第一导线体3的末端位于绝缘壳体1的外侧,第二导线体4的首端41穿过第二进线孔12且通过铆压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体2的第二开孔22内,第二导线体4的末端位于绝缘壳体1的外侧。弹片5位于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内,该弹片5具有弹臂51,弹臂51位于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的外侧,该弹片5与第一导线体3的首端相抵触;螺钉6与绝缘壳体1的螺纹孔10相配合,且可以旋入到该螺纹孔10内。其中,螺钉6的首端经螺纹孔10进入到第一开孔21内后,螺钉6的首端顶压第一导线体3的首端。
[0032]为了对旋入有螺钉的螺纹孔进行防水,参见图2和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还包括有多个连接在一起的防水帽7,其中的一个防水帽7上设置有固定部71,该固定部71固定在绝缘壳体1上,每一个防水帽7封堵住对应的螺纹孔10的上端部,螺钉6的末端位于防水帽7与螺纹孔10所形成的空间内。其中,防水帽7的结构参见图6所示。此处的防水帽7与螺
纹孔10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实现相互固定。例如,可以在防水帽7上形成有凸起71,形成螺纹孔10的绝缘壳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配合该凸起71卡入的槽体100。
[0033]为了对第一导线体和绝缘壳体之间做防水,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还包括有防水网尾8,该防水网尾8套设在第一导线体3的首端的外侧,且该防水网尾8首端固定在
[0034]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内。并且,防水网尾8的首端的外侧形成有凸筋81,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的内侧壁上形成配合凸筋81卡入的卡槽23。如此,就可以将防水网尾8的首端牢固地固定在绝缘壳体1内。其中,防水网尾8的结构参见图2、图3和图7所示。
[0035]该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计,将第二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和第一导线体的电连接端均设置在带进线孔的绝缘壳体内,不仅满足了两者的电气连接需要,而且一旦出现任一个第二导线体因出现问题而需要单独更换时,只需要将其移出更换即可,不需要把所有的第二导线体一起更换,有效地节约了更换所需要的材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进线孔(11)和位于后端的第二进线孔(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体(2),位于绝缘壳体(1)的内侧,该导电体(2)具有位于前端的第一开孔(21)和位于后端的第二开孔(22);第一导线体(3),其首端穿过第一进线孔(11)且固定在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内;第二导线体(4),其首端穿过第二进线孔(12)且可拆卸地设置在导电体(2)的第二开孔(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片(5),位于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内,该弹片(5)与第一导线体(3)的首端相抵触;螺钉(6);其中,所述绝缘壳体(1)上设置有配合螺钉(6)旋入的螺纹孔(10),该螺纹孔(10)与导电体(2)的第一开孔(21)相连通,并且,螺钉(6)的首端经螺纹孔(10)进入到第一开孔(21)内后,该螺钉(6)的首端顶压第一导线体(3)的首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具有弹臂(51),弹臂(51)位于所述导电体(2)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高松刘剑王玉明袁子华王红春王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康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